《单县乡村记忆》节选——李田楼镇安德村

编辑/朱秋霞

安德行政村位于单县东部,李田楼镇政府北13千米处,东邻廉庄村,西接徐寨镇孙庄村,南临陈线庄村,北临徐寨镇马各村。管辖安德1个自然村。村庄总面积2.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87平方千米,村落占地0.3平方千米。全村有468户,1118人。有秦、彭、周、王等姓,均系汉族。

相传,唐贞观三年(629年)唐玄樊的三个弟弟从东海还乡,路上独轮车的车耳掉了,在此地找到安装上的,故得名安耳庄。清初,改称安德庄。

行政沿革解放前为安德区,1955年成立安德初级社,1956年成立安德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命名为安德大队,属徐寨公社。1982年划为陈蛮庄乡。1984年9月体制调整后将安德生产大队变更为安德行政村,并成立安德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民间传说

安德庄由来 传说,隋朝大比之年,单父县陈柳行村一位学士陈光瑞赴京会试,22岁考中三甲,公元601年8月敕命河南息县任知县。他带着家眷数人前往赴任,至漯河摆渡,船老大刘洪见陈光瑞夫人美貌出众,起了歹心,命帮手将陈光瑞推打落水,遂把陈夫人带至郾师县南老家,逼打成婚。陈夫人已身怀六甲,勉强答应生后配婚。公元602年2月陈夫人生一子,水贼刘洪欲将此婴摔死,以绝后患。刘洪抢夺婴儿,向外一掷,门外有一个和尚伸手接住。此人是文明寺印法法师。陈夫人跪拜法师说:“请方丈把我儿养大成人,多加教诲,诚心念佛。我丈夫叫陈光瑞,就叫他陈祎吧。”

印法法师揣着孩子回到文明寺精心喂养,从两岁起教陈祎念佛读经。一目十行,背金刚经一字不落。全寺弥陀赞其是文曲星下凡、神童出世。法师给他起法号——玄奘,后被誉为唐僧。

贞观六年(公元627年),陈祎二十六岁受太宗旨意到天竺游学取经,途径中亚和阿富汗等地,饱经风霜,历经艰险,最后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二年,642年一次大型佛教辩会上任主讲。公元645年回国,翻译数千卷经文,统称他三藏法师。

传说,陈光瑞被刘洪推下水之后,被龙王之女搭救,背回水晶宫,用仙丹将他救活。后来与龙女成亲,生了三个儿子。陈光瑞在龙宫住了二十年,三个儿子均已长大成人。一天,龙女给三个儿子说:“你们的老家祖居单父县西北角六华里处陈柳行。明天你们三个可以一同回故土认姓归宗。”

三人齐声说:“愿意去!怎么去?”大儿说:“驾雷车吧?雷鸣震天地,万民都惊醒,归宗多荣耀!”龙女说:“不行,驾雷车会触动万民惊醒,适得其反,你们三人可推红车还家,红车能发清脆悦耳之声,吱哇吱哇声可达数里之外。万民都知道,龙生三儿归宗,就够荣耀的了。红车两边能放礼物,带足海鲜珠宝,分赠长辈亲友,可与你们争光,与乡里添彩。”

第二天早晨,兄弟三人推着装满海鲜的红车“吱哇吱哇”出了东海,直奔单父走来。不到午刻来到一条河前,水流淙淙,清澈见底,河宽50米,有一座石桥,木栏杆对称,雄伟壮观,来往人员络泽不绝,河两岸炊烟袅袅。

刚一上桥,红车怎么也推不动了,兄弟三人都纳闷叹气,这时一位老者过来一看说:“你们的车耳少了一个,红车一面倒,阻着地,车轮不转圈,怎么能行动?”老二说:“我回原路去找。”老二边走边看,回走有七华里,有几户农家附近,一个车耳正在那里放着。老二弯腰拾起,大跑小跳,不大会回来将车耳安上,一推很轻快,吱吱哇哇的声音清脆悦耳。传说,老二捡起车耳的地方就是安德村驻地。

安德庄当时也没有庄名,只叫汉河桥畔。住户众人借龙子安耳的吉兆,就定庄名为安耳庄,从此人户增多,生意兴隆,物阜民丰,庄誉远扬。

村庄往事

“跑竹马” 解放后,举国欢庆,安德村有房玉珏为主,张家顺之父(当时是马寨人)协助,扎了十八匹马、十几把活伞,购买了鼓、锣等全套音响乐器,便活跃起来。

活动开始前,先用竹子扎成马体形状和马头形状,然后都用“皮”围好,并涂上不同颜色,马体和马头也用布连接起来,成一整体。马头内空隙外设计一个木柄,人用手拿这个木柄可掌握马头的活动,如点头,左顾右盼。“马”体上方有四方形一洞,人进入洞,人就可以用设计在“马”体洞两旁的缰,挎在腰间,将“马”挎起,“马”的高处与人的腰部同高。然后用右手拿着“马”头内的木柄举在胸前,便可活动。活动时,人掌控点马头的频率,慢走慢点,快走快点,形象逼真。火伞就是一个伞状东西全封闭圆形,约3—4斤重,直径不到一米,一滑棍插入,人拿着可转动棍,让火伞旋转,慢走慢转,快走快转。打火伞的人在“马”与“马”之间随着“马”奔跑。

每次活动“马”队到达活动现场后,因围观观众太多,“马”队围着场地转圈,让观众离场远点,直到给活动留下足够的场地。清场结束后,“马”队便在原地停下来休息。那边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又引来远处的观众。当观众增多后,“马”队表演开始,乐器声一直响,配合马队的活动节奏。“马”绕场地慢步行走几圈,表演者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各种形状的造型。领队“火头君”打着刺耳的胡哨,忽高忽低,“头马”在火头君的领引下前行,后面的马紧紧相随。随着“马”队快走,鼓点也加快节奏。

活动几圈后,便进入最精彩的时段,场内点燃烟花“马”队狂奔并变换多种队形,不断在烟花下穿插奔跑,火伞飞快地转动,看得人眼花缭乱。马队最后一人最引人注目,人称“多多旗”,他身跨一串大铜铃,一走铃声作响,跑得越快铃声越响,能传出几里地。锣鼓声、烟花声、马蹄声、火伞转动声、铜铃响声,就像一曲交响乐。表演者紧张奔跑近二十分钟,个个满头大汗,呼呼喘气。

另外还有“跑旱船”、“拉老鸡”、“二古板”、“摔跤”等民间节目,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跑旱船”就是造成一种船形的东西,人在中间用手驾着前行,表演各种动作,引人逗乐。“拉老鸡”,前面一人用绳索拉着老鸡前行,做各种动作,出各种洋相。“二古板”是一木制器具,内有洞,人进入后可在里面用手足活动表演节目。外形是两个小男孩面对,表演者代表木质小孩一会拉开打骂的姿态,一会儿蹦跳,一会这个把那个摔倒,一会那个把这个摔倒,逗得观众拍手叫好,连声高喊“再来一次”。(资料搜集: 秦念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县乡村记忆》节选——李田楼镇安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