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将大学毕业的侄女上周去一家大型企业面试,最后一道面试题目是这样的:请描述一下你认为自己最强的一项软能力。
这个问题一出,她心里立刻咯噔一下,因为不太确定“软能力”到底指什么。好在她应变能力比较强,说了说自己在时间管理,交往能力,个人品格素质方面的优势。从面试官表情上看,她应该是答到了点子上。
那么“软能力”到底是指什么呢?说白了就是“非专业能力”,也就是你的情商加上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的综合体现。
在现代这个社会上,企业往往会更看重的“能力”,而非“学识”,这个“能力”就是指“软能力”,因为专业能力可以培养,而“软能力”是靠前期积累的,一时半会无法靠培养获得。
那么作为现代职场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软能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翻看吴军的这本《软能力》,从中一定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大家对吴军老师一定都不陌生了,在这本书里,他继续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帮我们系统性梳理了几项重要的软能力:交往力、洞察力、分辨力、职场力、行动力,以及在众多能力之上的品格。
在众多能力中,行动力是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将思想落地的重要一步。在这本书里,吴军老师从效率管理、注意力管理以及刻意练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并不是要我们提高行动力从而做更多的事,也不是教我们如何占胜拖延症,而是让我们学会 “从沙子里挑金子”的思维,也就是要把握好“选择”与“放弃”之间的关系。
一、提高效率的关键,就是放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
你知道生命的效率如何计算么?在书中有一个这样的公式:
由此可见,取决我们生命效率的关键,除了完成事情的数量,事件的影响力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我们一生虽然做了很多事,但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有一些甚至半途而废,那么生命的效率一定不高。
比如股神巴菲特,其实他一生所做的投资总数并不多,但是几乎每一次都能让他获得大量的财富,因此他生命的效率就是很高的。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生命的效率呢?其实就是要去做那些蕞有意义的事,而放弃那些不太重要的事。
第一步:起步积累阶段
在我们自身能力还不足的时候,要在处理小事的过程中尽快培养起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软技能,特别是辨别力,分析力和洞察力。在能力养成的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要踏实下来把事情完成。而这一步是提升效率的基础。
第二步:付诸行动阶段
随着能力的加强,当我们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力去思考和权衡,考量做这件事的时机,未来发展,自身条件等方面,一旦决定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第三步:既来之则安之阶段
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就是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在事情做了一半的时候就后悔自己的选择,随后便放弃不做了,并美其名日"试错"。虽然“试错”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阶段,但不能一直都在“试错”,而从未正式开始。
这种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害怕错过任何机会,所以就一直处于“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状态。
而实际上,机会是随时存在的,不用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他的品质和能力,所以无论选择是什么,只要品质和能力不变,即使是不一样的事情,最后到达的程度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想要提高生命的效率,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二是要学会抓大放小,有选择地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事,在重要的事情上发力和深耕。
效率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是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发挥出效率蕞大的作用了。
二、对于时间管理,敢于及时止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时间计划表,却因为前面某一个环节的延误,而导致整体的时间安排被推迟呢?
我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我发现导致前面那个环节被延误的原因,大都并不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去银行排队办业务,比如等人。但是这些事的确让后面的时间安排受到了一连串的影响。
但是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舍不得中止正在做的事情,认为来都来了,等就等吧。但当我们连锁延误的结果出现时,我们又懊悔不已。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何处理才是最妥当的呢?答案就是及时止损。
以去银行办业务为例,我们本来计划半个小时可以办好,但是等了20分钟后,觉得预计要45分钟才能完成,有可能更长。这时我们就可以有两个选择:
第一,及时止损,立刻停止做这件事,改一个时间再做。
第二,把排在后面的某件事取消,接着在银行排队,办完业务。
当一件事脱离我们的控制的时候,只有及时止损,才不会全盘皆输,才不会影响后续环节的进程。
关于时间管理,正如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到的: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因此,关于“时间管理”,我们可这样做:
第一、尽量不要把充满不可控因素的事件安排进计划之中。
第二、如果必须要安排不可控因素的事件,就要预留出做这件事的时间,提前准备,并且有Plan B来应对后面的事件。
第三、及时止损,防止因为一件事情造成连锁延误。但是每一次止损之后,都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在事件安排上有问题,并及时改进方法。
学会了时间止损,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才让时间成就更好的自己呢?关键在于三个字“注意力”。
三、你们注意力价值百万,舍弃那些与你无关的事
如果让你把“时间”、“财富”、“注意力”三者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我猜你首先会奇怪, 为什么把“注意力”和其它两个放在一起,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注意力”也是我们重要的财富之一。
正如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所说:“注意力”是我们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而时间不会受我们的支配,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而对于金钱,我们虽然可以控制它,但是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拥有它;只有注意力,它是随时随地受我们支配的,而且无穷无尽的。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我们就会获得成长;要是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上,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提高,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了不会产出价值的地方,那么就等于浪费生命了。
正如吴军老师在书中所说:人的关注方向决定了人的时间分配,而人的时间分配决定了达成目标的效率。他建议我们尽量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浪费在下面这些事中:
1、没有计划地逛街购物
2、吃饭时排队等位
3、聊明星或是身边人的八卦
4、社交媒体和时时更新的新闻
5、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6、对事情的过度思考和对未来的过分担忧
仔细想想上面这几件事,它们都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关注这些事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或者说是即使我们不去关注,也根本影响不了我们的生活。
这些事可以有,但是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主流,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不妨花15分钟去尝试做下面这些小事:学习一门外语、写日记、读5页书、打理花花草草、与家人聊天、冥想或锻炼身体......这些事都可以通过微习惯积少成多,让我们看到效果。
那么,知道了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就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去学习和掌握一项技能了。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掌握一项技能呢?
四、挑战1万小时定律,掌握一项技能并不需要1万小时
现在我们知道了,想掌握一项技能并不难,我们把注意力所聚集的地方,就是我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每次一想到学习并掌握一项技能就需要“1万小时”的时候 ,又有些忘而却步。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快速掌握一项技能的方法呢?有!
首先,我们要想明白,你为什么要学习这项技能?是生存的必须?工作的必须?还是看别人会我也想会?还是只是想尝试一下呢?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一项技能变成了你的“刚需”,你才可能学得更快,才有可能真正学会和掌握。因为“刚需”就意味着没有不行,甚至你要靠这个谋生,没有可能就活不下去了。否则就给学习这项技能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设定一个严格的自我监督机制。这一步是很重要的。
其次,就是要正确理解所谓的1万小时。如果学一个技能真的要10000小时,按每天4小时来算,要用10年时间,那一辈子真学习不了几个。
在秋叶老师的《高效学习七堂课》中指出,其实技能的学习有一个阶梯:
入门只需要100小时,按每天2小时来算也就是50天,差不多2个月;
熟练只需要1000小时,那就是500天,差不多一半年;
精通只需要3000小时,差不多是4年多;
专业才需要大概10000小时。
但是其实大部分技能,我们只需要掌握到熟练程度,就足以满足工作需要了,甚至连达到精通程度都不需要,这样想是不是就轻松多了?
第三步,虽然不需要1万小时,但是刻意练习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最好要找到一位可以辅导你的专业老师。一方面是可以时时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提供专业的反馈,有助于让你随时调整改进。
第四步,学会以后一定要马上用,重复用,天天用。才能让这项新技能真正成为自己的。
结语: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从提高执行力、不拖延、提高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数量等角度去告诉我们如何拥有更强行动力,而是通过自己的分辨力、判断力、意志力,做好“选择”、“舍弃”与“止损”。 这种做减法的方式,其实要比做加法要更难一些, 但是却也更加有效,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实践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