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第一个数学板块,我们美美地数数,美美地画数字,当然也少不了美美的歌曲、故事和游戏。这个板块的教学目标包括:
1. 建构数字的意义(数字故事、生活经验、实物建构);数形结合,一一对应。
2. 通过大量的数数练习,走步子、节奏数数,唤起孩子内生的数感体验。
3. 在数字歌谣、律动和各种活动中,体验1-12的数字品质。
4. 认识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的表征,以及各种数字的图示法,学会书写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0-12,汉字一到十。
5. 理解基数和序数,对身体及环境方位的认知。
6. 熟悉12的各种分解组合(regroup)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有许多有趣的生成。很高兴看到孩子们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为了让整个教学设计和孩子们的学习呈现更加具体可感,我摘录一些数学板块的课程活动,和大家分享。
数学板块的晨圈
整体节奏数数
【活动示例】
1. 大湖
月底去静之湖远足回来,我们转入数学板块,在晨圈中沿着大湖走路。
鸭妈妈带着一群鸭宝宝来到了湖边,他们排成一队,小心地绕着湖走一圈。
1)沿着大湖走1-36步,开始-1-2-3……
2)湖面结冰了。一只脚轻轻地伸进冰面上,另一只脚还踏踏实实地踩在岸上,开始,1-2,3-4,……
3)两只脚都踩到冰面了,左-右-跳。12-3,45-6,……
2. 松鼠和落叶堆
小松鼠们收集完松果,围着落叶堆蹦蹦跳跳,学小仙女踮着脚尖走十步,学大熊昂首阔步走十步,学松鼠宝宝走十步宝宝步。一共走了多少步呢?3个十,是30!
3. 集体跳大绳时钻水帘洞(冲绳)或是下饺子(流水线进入)。
【教学小结】通过在圆圈上走步子,既是班级整体的塑形,也能够很好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意识状态和身体发展情况。一开始圆圈会越走越小,或是在圆周上出现一侧拥挤一侧稀疏的情况,慢慢的,孩子们会找到动态的平衡,对自己步伐和呼吸节奏的调整,和群体的联结,以及在联结中找到稳定感。
有的孩子运动能力很强,移动迅速,能够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却对运动中身体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没有足够的意识,在自由奔跑中也容易摔倒,要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身体位置和动作。平日里做家务(端水、切菜)是非常好的练习;走平衡木、不踩线、“跳房子”等等,都是很好的对运动觉和平衡感的锻炼,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而非说教,让孩子有意识去关注环境的界限和自身的运动。
接龙数数
1. 接落叶 (群体一起拍手节奏,依次报数到120)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游戏:看我们今天能接住几片落叶?升级版:藏一片金叶子在第N片落叶中,看看谁能接住金叶子。
2. 传沙包(2的节奏数数)
“1”在自己,“2”给别人。“1”小声默念,“2”要大声念出来。
【教学小结】从开学初,我们各种报数练习,同时在生活中数人数、数实物,建立一一对应。接龙数数能够唤起孩子个体的意识和专注力,避免在群体中机械“唱数”。数数过程中,大家一起在圆圈中拍手,能够形成稳定的节奏支持。一开始如果数到哪个孩子断了,没能接住“叶子”,特别着急的孩子就会忍不住出声指责。但大家很快发现,往往安静稳重的孩子,能够很好地接住前面孩子报的数。而那些思维跳跃喜欢管别人的孩子,心思不能安驻在自己,反而容易掉链子。所以孩子们很快发现,要围好一个美美的树圈,不让叶子从缝隙中溜掉。
数数的难点,一个一个数的时候,主要是发展稳定的节奏,不抢拍子,还有就是遇到进位的时候,需要反应一下。保持专注和倾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习惯养成。我们试着在数数过程中有些变化,节奏从慢变快,声音从大到小,看似变困难了,反而能很好地抓住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共同来努力。
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想要挑战更难的。在2的节奏数数中,每个人要数两个数,单数在自己心里默默数,双数是大声数出来告诉同伴。从“教”的角度看,这就是个对双数或是偶数的提取。从“学”的角度看,任务变成两步了,有吸入(1给自己),有呼出(2给别人),有的孩子很难做到区分自己和他人、小声和大声,就在整体的节奏支持里,报两个数好了。练习到第3天,孩子们就能够一口气数到112,非常开心。
数字歌谣
通过数字歌谣和身体律动,建立一一对应。比如:
1)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芦花都不見。
2)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遇见小松鼠;松鼠有几只?快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3)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种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4)《三字经》中数字相关的部分
【教学小结】数学思维的建构,从实物,到图式,到语言的清晰表达。其实低年级的数学学习和语文学习有很多共通之处,都涉及到打开感官去观察,去经验世界,基于体验,建构概念图式,发展抽象的语言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头脑里没有太多概念和框架的束缚,能够非常投入地去扮演雪花、松鼠或是果园里的各种水果,这些童谣和游戏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用身体学习和体验,发展韵律记忆。
主课:建构数字的意义和书写
数字是怎么来的?
1.配对的概念
故事:牧童数马群
每赶一匹马出去吃草,他就捡一颗石子放在口袋里。等到傍晚,每有一匹马儿回来,就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石子。
我用毛线织的马做偶戏表演,唱了一遍“蓝蓝的天空飞彩霞,骑上我的小红马, 挥动鞭儿响四方,草原就是我的家”,同时放出去七八匹马,让孩子们在桌上摆小石头。等马儿回来的时候,再把石头摆回去。我问:“马是不是都回来了?”
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很有序地去摆石子,判断马匹是不是都回来了。他们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到底出去了几匹马?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来扮演马,等所有马儿都回来了,孩子们会说,出去了几匹马,我们请所有的“马儿”出来,大家一起数一数。
在这个场景里,我们做了许多配对的游戏,包括声音、图形和动作的对应。在配对游戏中,也自然生发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比如,抓一把石子,两两配对,看是不是都有伙伴,摆一摆,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2. 比较大小:
在马槽,马料和马匹的配对游戏中,自然会产生够不够、大小比较的问题。比如,餐桌上圆煎饼和蔬菜汤的一一对应,让孩子们来摆一摆。有孩子提出说要摆紧凑了,我故意拿一组大的磁贴和一组小的摆成一列,看两种磁贴,哪种多?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表象的看上去多还是少,进入到数量和守恒的数字世界里。
3. 方位和序数
数数活动中,除了反映数量,还体现方位、排列和秩序。一年级学习的重要任务,是要让意识进驻到自己的身体,去觉察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关于方位教学的例子,我之前在《这就是我们呀!——即兴方位教学》描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数形结合,图景和模式
“一个呀金太阳,二就是你和我……十二个月是一年,十一是天堂的门,十个手指头,九霄云外,八爪的章鱼,七色的彩虹,六是蜜蜂的家,五星呀闪耀,四季交替轮转,三就是三角形,二就是你和我,一个呀金太阳,一个呀金太阳!”
在三周时间里,我们的数字歌在不断变长,大家一起去发现大自然里和生活中的数字和模式:苹果里藏的星星,蜂巢和雪花……
一天或两天里讲一个数字,我开始也会担心节奏是不是太慢,早早就期盼着数学课的孩子们会不会有点“吃不饱”。结果发现每天都很充实,我们在数字的世界里,开发出许多好玩的活动,从磁力棒到用木棒拼搭的金字塔,各种组合的花瓣塑形和折纸……
在晨圈找伙伴的游戏之后,孩子们再用石子摆出来,3个3个一堆,4个4个一堆……大家非常认真有热情,摆出许多特别有意思的图案,我们结合形状,玩猜数或估数游戏,既是从整体上认识数,培养树感,也为下一个板块数的分解和组合打下基础。
数字的书写
第一个板块完成了从1到12的数字品质的介绍,所有的数字都会以故事的方式引入,第二天回顾故事并讨论大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模式,并通过绘画、搭建、拼贴等艺术活动来练习和感受相关的图景,第三天学习相应数字的书写,并完成主课本的工作。
主课本上基本会用两个跨页来完成一个数字的学习。左边一页用来描绘大自然中蕴含着相应数字品质的具体图景(比如雪花和蜂巢里有“6”),另一页则是进一步抽象的几何图形,并写上相应的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我选择先教罗马数字,因为它在图景上非常直观,而且蕴含着加法(以及减法)的基本思想。其实更多时候,不是我教孩子们写罗马数字,而是让孩子们自己用手指头比划数字,并猜测出罗马数字的写法。就如同上个汉字板块的“甲骨文汉字画”教学一样,这部分可辨识意义的抽象符号,激发了孩子们很大的信心和兴趣——复杂的世界是可以被认知并有序构建的,稳定的世界秩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有着深远的意义。
阿拉伯数字更常用,但真正要书写时,一年级的孩子会出现一些镜像问题。我们在课上会尝试用图景化的方式去介绍每一个数字的书写走向,但真正要巩固正确的书写,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有意识的观察和模仿。
汉字的一到十是在中午写毛笔字的时候完成的练习,并写到生字本上。当我们学到11时,有孩子问:“怎么生字本上没有写汉字的11?”我们体会了一下阿拉伯数字如何用0到9,汉字又是如何用一到十,来书写100以内的自然数的。孩子们现阶段先去感受和运用就好,至于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一点点地深入。
数学板块期间,我们还引入了一些相关的游戏,比如跳棋(关注对称模式)、飞行棋(掷骰子,点数和步数的对应)、跳房子、德语课上的爬梯与蛇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非常喜欢的游戏,让学习融入到生活中。
【推荐书目】
汉声数学图画书《数是怎么来的?》
王志江《玩游戏,学数学》
《数字的世界——一年级的数字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