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柳比歇夫。俄国科学家和昆虫学家。他一生留下的遗产多得惊人:70多部学术著作。种类繁多: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他还是半个官员,是一个研究所的负责人,经常到各地考察。

神奇的是他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每天保证10小时睡眠,喜欢运动、旅游等还能笔耕不缀,异常高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记账,与时间做朋友。

31岁开始与时间交朋友,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像理财一样理时间,整整坚持了56年。

01. 当随时带块怀表当时当场记录。这样误差小,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习惯。

02. 找准时间段 把工作分成几类。每一类再细分小类。例如读书写作被细分为找素材和写提纲等。

03. 在前两条习惯已养成后,找出上一段计划时间与实际时间差,在下一个时间段补回来。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排队买煤油浪费的时间,会用乘坐电车或开会时补回来。比如来回路上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二、自律

你一定听说过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把人们能做的事分三类:恐慌区、舒适区、学习区。柳比歇夫始终让自己处在学习区。恐慌的不碰,长期舒适区坚持做,但又不只限于此。他爱好广泛,每年读70-100本书。这不止归结于他对未知充满兴趣,更是因为自律,保证自己随时进入学习区。

三、目标单一

柳比歇夫对待时间规划的逻辑,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惯性逻辑是相反的。

原理就是:单一目标的系统往往容易达成效果,但是多目标系统,达成效果的可能性就会骤减。

柳比歇夫的方法,其实是把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切换成了单一目标的系统,就是时间一个维度。做每件事都是严格地按照时间来进行。单一目标就是抢时间,他用这种方法实现了效率的巨大提升。就像苏联造不出汽车、衣服等消费品,但能造成宇宙飞船。消费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造宇宙飞船可以集中所有资源、精力集中完成。

那么,我们为什么找不回时间呢?

我们用的是多目标系统。吃饭时想着论文,写论文没思路时跑去看电影,看电影时又想着明天要考试,结果哪样都没做好,目标混乱,最后越拖越多。

四、不被任何事打乱步骤

01.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留足余地

02. 不接受紧急任务

03. 一旦累了马上停止去休息。

04. 睡得多,每天10小时。

05. 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总之,如果我们也能与时间做朋友。理出自己的时间之道,做一个自律的人,我们的一生也能做很多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