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三类人

如果人人都想拥有更好的生活,但为何山顶上的旅客寥寥无几,山脚下却人声鼎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三类人。这三类人对于攀登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到的成功和喜悦的程度也不同。

旅途中的三类人

放弃者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放弃者就是选择退出、逃避的那群人。他们止步不前,不愿意努力, 和远方的果实相比,他们更在乎眼前的舒适。

扎营者

这些人只能走那么远,然后就说:“我最多就能走这么远了。”他们不想登山了,于是就停下 来,找到一个平稳舒适的高地,躲开逆境。他们决定在那里度过余生。与放弃者不同,扎营者至少还接受了攀登的挑战,并获得了一席之地。他们的旅途可能很轻松,或是他们牺牲了很多,或者也为之拼搏过。他们完成的这部分攀登过程可能在一些人眼中就算是“成功”了,就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对于成功的常见误解,认为成功是一个特定的终点而不是一段旅程。

攀登者

保罗•史托兹把终生努力的人称为攀登者。无论背景如何,不管优势或劣势、厄运或好运, 他们一直在攀登。攀登者认为,凡事皆有可能,从不允许年龄、性别、种族、身心疾病或其他任何因素阻挡攀登的道路。

三类人的生活方式

放弃者过的是妥协让步的生活。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并选择了他们眼中更为平坦和轻松 的道路。放弃者通常会严重滥用物质。不管是依赖酒精、毒品或是沉溺于无聊的电视节目,他们都是想寻求致幻、麻木的逃避之法。

与放弃者一样,扎营者也过着妥协让步的生活。两者的区别在于程度。他们厌倦登山了,于是就说:“这样已经够好了”。浑然不知自己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扎营者以为可以维持现状,而且为此就不去做可能做到的事。他们或许对这桩看似合算的买卖相当满意。他们普遍认为,停下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是合情合理的,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停下来享受已完成的那部分攀登过程带来的美景和舒适。支起营帐后,扎营者常常会努力用物质填满帐篷,尽可能过得舒适些。扎营者用尽精力和资源来把营地变得舒适,于是放弃了合理运用这些精力和资源可能带来的进步。扎营者易于满足。他们觉得够好就行了,不愿继续奋斗。

攀登者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热情。当令人生畏的巨峰赫然显现,当前进 的希望遭受阻碍,这一信仰便支撑着他们。就算别人悲观地认为某条路肯定行不通,攀登者 却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他们把喜悦看作登山过程中收获的礼物和奖赏。对于攀登者而言,营地是驿站;对于扎营者而言,营地是家园。

三类人的工作状态

放弃者显然是得过且过。他们鲜少冒险,不会创新。放弃者很少用心工作,在任何组织中都 是累赘。

扎营者是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拼劲的。他们会努力维持现状,完成所要求做到的事情。 业绩不好就会被开除,大多数扎营者不会明知故犯。扎营者能够展现出适当的创造力,也会稍微冒险一搏,但通常他们都谨慎行事,只愿意在危害极小的领域中展现出创意和冒险精神。扎营时间越长,衰退越多。渐渐地,扎营者丧失了攀登的能力。而在衰退的过程中,他们日益感受到那些攀登者带来的威胁。

与扎营者和放弃者不同,攀登者欣然接受挑战,时刻保持紧迫感。他们自我激励,自我驱动, 努力活出生命的极致。攀登者行动力极强,总想着把事情办成。攀登者致力于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攀登者不会为了头衔或职位就停下,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路子来实现成长、做出贡献。攀登者在工作时心怀愿景。他们通常很有感召力,因此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三类人的人际关系

放弃者不一定是形单影只,因为他们很容易找到非常乐于与他们一起虚度光阴的人,也很容易找到总是哀叹惋惜的人。他们混在一起,会滋生出无助的情绪,或是对规则和周围世界的冷嘲热讽。放弃者还倾向于逃避真正的承诺所带来的重大挑战。放弃者可能“朋友”众多,但这些朋友都无法帮助他们成长和自我实现。

扎营者倾向于牺牲掉个人潜能和成就,来获得他人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他们倾向于寻找其他 的扎营小伙伴,并顺利地与之交往。他们的婚姻状态很可能就是多年谨小慎微,不会让麻烦事发生,也不会大胆地增进婚姻关系, 使之朝着富有新意、日渐充实的方向发展。他们只走这么远,这样一来就失去很多。

然而攀登者并不畏惧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无限可能。他们乐于向潜在的登山伙伴做出有意义的承诺。他们知道契合的婚姻是多么强大、多么值得。 攀登者深知展示脆弱的风险,并对此欣然接受。攀登者也可能会跌入低谷。然而,他们不会被打败,只会在短期调整后继续出发。他们会一直朝着前方和高处前进,会战胜所遇到的挑战和不可避免的恐惧。攀登者接受这些 挑战,并继续寻求最美好的关系状态。

三类人如何应对变化

保罗•史托兹的一位客户抱怨说:“每当我们想要引入一项新的变革,基本上就能预料到,不 管是什么变革,大概 20%的人会积极参与,60%的人会被安逸和恐惧驱动,采取‘观望’态度, 剩下的 20%会立刻拒绝变革,完全不管变革会带来什么。”一般来说,拒绝变革的 20%就是放弃者。面对变革,他们表现出典型的战逃反应。 犹豫不决的那60%是扎营者。他们是被安逸和恐惧驱动的,安逸驱动他们不愿变革,但是恐惧又促使他们被迫接受变革。他们可能会赞成对营地进行一些改良,但是他们也可能会消极或积极抵抗更大的转变(如调 整组织架构)。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舒适以及对他们世界的可预测性,扎营者会认真工作。扎营者集体表现出来的所有小心翼翼,足以让重大的变革流产。最好的情况是,扎营者不热心参与重大变革。他们可能会欢迎甚至是推进那些可以接受的变 革,只要这些变革没有动摇他们目前的舒适生活就行。最坏的情况是:扎营者发现,来之不易的现状受到真真切切的威胁,于是就极力阻止组织的变革。变革有时促使扎营者重拾攀登的喜悦。尽管困难重重,坚定而专注的扎营者会再次进行攀登。 20%的攀登者就算不会主动发起变革也最有可能欣然接受。他们借助变革带来的挑战成长起来,并欢迎一切可以使之向前走、向上冲的机会。其实,攀登者通常是我们可以指望促成变革的人。攀登者知道,在山上,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攀登者总是能借助变革成长起来。

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使用的语言

放弃者善用消极的语言。

遇到问题时,他们会马上指出事情办不成,他们会说“不能”“不会”“不可能”之类的词语。如果你问他为何不改变,你会发现放弃者的语言是充满理由和借口的。

扎营者的语言中充满了妥协。

他们会使用这样的语句:“这就够好的了”。扎营者会强行解释为什么攀登并不会像众人吹嘘 的那样美好。

攀登者的语言则充满可能性。 攀登者会说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到。他们会说如何行动,越来越厌倦光说不练的行为。你会听到攀登者说“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一点” ,“总是有办法的”, “还没做到并不意味着不 能做到” ,“现在就该行动起来”。攀登者追求成效,而他们的语言体现了行动的方向。

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的抗逆力

放弃者能力很小,或是根本没有能力,因此他们选择放弃。但放弃者并不是注定只能远远眺 望山峰。在外界的帮助下,他们可以重振旗鼓。

扎营者可能经历了很多逆境才爬到所在的位置。与放弃者一样,扎营者对于逆境的接受度也 是有限的,会为自己寻找诸多的理由来放弃攀登。扎营者认为,辛苦了这些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生活应该变得没那么难。 攀登者对于逆境并不陌生。的确,他们的生活就是在面对和克服无穷无尽的困难。 攀登者明白,逆境是生活的一部分,逃避逆境就是逃避生活。在保罗•史托兹的眼里,只有攀登者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放弃者和扎营者都牺牲掉了人生的一部分可能性。

但其实啊,这三种状态并不是严格区分开的,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的人年轻时是攀登者,中年成家后变成扎营者,快要退休了又成为了放弃者。也有的人早年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习惯了做放弃者,但是随着勇气和能力一点点成长,变成 了扎营者,最后爱上了这个变化的世界,变成了攀登者。你可能在人生重大打击面前变成放弃者,也可能因为不满于现状变成攀登者。无论如何,先接纳现在的自己。然后去找寻内心那份蠢蠢欲动的野心,培养自己的勇气、能力、观念和话语体系。可能你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只想做个放弃者;也可能你喜欢小富即安的生活,想要做个扎营者。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当有一天,你想改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人生在你手上,你随时有选择的权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途中的三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