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

本文作者:青奴耕山夫(春风读书会VIP成员)

如果您想免费开通会员,加入优质读书会,请点:活动|春风读书会VIP会员



读书是一件长久坚持的静坐功夫,三五日不叫读书,三五个月也难,三五年也勉强,唯有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效果。当然确实不排除那些惊才艳艳的人,随便摸两本,几乎无师自通,但毕竟少之又少。既然打定主意要读下去,不妨立个长远的志向,就这么一直读下去。

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所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限制下,方法就很重要。春风老师从事教育多年,她分享的方法是很具有普适性的,好读书,读好书,精读书。好读书自然就不必提了,得有入场的核心驱动力,常说的功利心也算,你说就为了扬名立万发家致富,完全可以,并不丢人。

读好书很重要,你未必要看懂它的好,哪怕就只是跟着去感受,也能有不可思议的改变。这就像你工作时跟着一位前辈,他直接灌输给你他的过来人的经验,这些东西或许你一时难以明白总能解决问题的恰到好处,可等到时间久了,总有一天等到你开始自己试错改错,会恍然大悟的。要知道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一点一点渗透进来的,居移气养移体,这是积年累月的功夫,然后达成集腋成裘的惊人效果。

假如你读书久了,可能还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天下无书不可读,但这不适合一般人,除非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心内有个坚定的自我如磐石不动摇。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定要选择好书去读。

国学典籍随便摸来一本,都可以看一辈子,这就是经典,能够在内心中经久不衰地提供一个牢靠支撑。不过这些经史子集,深奥晦涩,需要下很久很大的功夫才行。春风老师提到的《古文观止》,这是比较适合的,在古代被当做蒙学书,就是启蒙书。不过话虽是这么说,毕竟还需要一点根底,而且篇幅都不长,不够系统。但你一篇篇读下来,能感受到文章在某些点上爆发性的力量,并且以前课本上出现过的文章,里面大体都有,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越是好书,越能让你来回玩读。想要像黛玉宝玉那样,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太难了,人家那是有厚实的底子支撑着的。像我这种笨人,就用些笨法子,一本书翻来覆去地读,老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像春风老师所说的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反复思考琢磨,这是真正读书的必经之路。假如你看过春风老师的《》春江花月夜》篇,《声声慢》篇,《天净沙》篇,很容易就知道她下的苦功夫。

我跟春风老师都喜欢读红楼,相信她绝不是读了三两遍,想要读出点门道来,必得下一番真功夫不可。我想这也是在这个世界摸索前行的通用方法,在某一行当足够的扎实。书中的一切都可以用到现实生活中,当然不是指那些表象,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总能致功的。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好的书,视角广阔,笔法圆润,呈现出的那段过往历历在目,真像随着文字进去游历了一番。无论情与理,都相当非凡出众。但如果心里只装满了情,还是应当慎重些,一个人的精神气至关重要,这本书如果没有理智与悲悯在心里坐镇着,很容易被那种似乎极致苦痛的感情所影响,于身于心,都不好。

我是一个非常推崇理性的人,主张情以理摄,看书也好,写文字也好,无不要存着几分理性,要不然很容易被人带跑。就像现在的网络环境,在面对那些别人的想法时,该以一个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很重要。你的想法,有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是否只是纯粹为了发泄心中的情绪,又或者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同情与怜悯,会不会在无形中伤害了一个无辜之人,甚至残灭一个生灵。我相信,这并非是子虚乌有的事。

读书是一个沉心思考的过程,要靠逻辑作为支撑。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连一群打游戏的都要讲头脑讲策略讲思路,如果我们这些真心喜爱文字的,反而全靠感性来支撑,不是很可惜吗。理工科的那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方式,也是值得效法的,就像写故事一样,正巧我也试着写了个小故事。就是先设想结果然后慢慢填充内容,我觉得这样虽然多少带有一点功利,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很好用,时时刻刻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要干什么,该怎么做,没有比这种有头脑的深耕感觉更好了。

春风老师说读书一定得有自我,深表赞同,要持着能够怀疑一切的态度,去思考,去总结,去求证。怕的不是拾人牙慧,怕的是不经审慎思考而人云亦云。古人的文字都把道理道尽了,只是在术上有不同的体现而已,天下文章一大抄,倒也并非胡说八道。抄也也要有门道的,你真正看明白了,吃透了,就全是你自己的,这样的抄就绝不是抄,在原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所想所得表述出来。不过这事儿就像面对无形的规矩一样,先按照人家的规则来玩,因为搞不好那些规则对新人有保护作用,等到熟稔起来以后,再慢慢思考,未尝不是好事。

当然如果是纯粹的热爱文字,只是作为生活中的一点调剂,为了添上一些赏心悦目的颜色,自然大可不必这么较真,太较真了反而失去了味道。但是文字的表达,毕竟要靠输入的,春风老师说的诗词散文类来读,倒也挺好。现代诗几乎没读过,古代诗倒是寥寥读过几首,那种读不明白又说不上来的味道,也挺美妙。

春风老师说的碎片化时间来阅读,其实我一向不大很赞同的,但是毕竟时间有限,要工作,要顾家,很难有时间真正地静下心坐下来。我试着想了一想,假如真要碎片化阅读,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些呢,也许新闻类、风趣幽默的短篇、散碎的知识点笔记等。我们读书的,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地了解,我总觉着是不好的,很容易走入误区,或者断章取义,或者一叶障目。

我始终认为最好的书,是生活,把生活琢磨明白了,似乎比什么书都有用,认真感受,认真处事,用心为人,道理真的都在生活中。王阳明心学也说了,在事上磨。而且在本来琐事繁冗,又或者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强逼着自己去读,也未必是好事,真不如用这点时间,去修养精神,然后用心生活,从生活中总结出该有的道理和美好,我十分笃信,这些东西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前提是要用心观察和揣摩。

说到读书,一般来讲,我们读书的过程都是闷头去看,而不是发出声音的那种,所以这个“读”字就有门道了。眼中看到的文字,在内心中都会以声音的方式出现,是不是。虽然是看的,但是都是以声音来呈现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文字都有了语气,读书就好比在跟一个人隔着时空对话,心灵的交流,这是很美妙的。

所以我们反过来讲,文字的输出,其实就是在讲话,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就是内在说话的风格,是不是。所以在写的时候,千万别机械式地组合文字,那是你自己在说话,带着自身的感情,它们本身是有温度的。所以说连标点符号,也是很重要的。

春风老师分享的那种仿写方法,我觉得是很可取的,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心里形成某种文字风格的印象,在输出时,会自发地向那个方向靠拢。所以说来说去,读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春风老师提到的眼缘,那就是妙不可言的了,假如喜欢文字,总能遇到的一个喜欢的作者,一种喜欢的风格。

春风老师分享的方法,不独对那些青涩的高中学子适合,而且是很具有普适性的,包括那些积累的方法,在书本上写写画画,写下想法等,都是很好的。这也就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差别,适合快速阅读的,无所谓,不过如果是一本好书,我还是觉得,应该弄一本纸质的。夜晚的黄灯下,静静坐着,一点点翻阅,拿着笔写写画画,不要什么茶水,尽情沉浸其中。

春风老师的分享会,朴实简单,一听就懂,但分享的内容都是经过实践得来的有用经验,长期坚持,必然卓有成效。一旦收获,终生受益,就像遇到这位春风老师一样。正所谓:

忽遇一笑作春风,

春风送暖焕人心。

此心将比星与月,

星月长夜皎皎明。

读书会第一期其他会员作品链接:

《请让文章中有“我”的存在——听春风读书会笔记》(徽韵蒹葭)

《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竹林外)

《关于读书与写作的一些思考》(落灯花)

《读书和写作都需要思考》(若水胡杨)

春风送暖(青奴耕山夫)

如沐春风 ——春风读书会第一期听后感(子昆读书)

遇见春风——有感于第一次“春风读书会”(稻田里的风)

《春风微课堂开讲了》(墨砚琴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风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