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焦点第八讲:贴近希望能量修行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310天  2022-02-10

在叙事焦点第八讲中,林博士以自己对焦点疗法的理解和见解提出了:贴近、希望、能量和修行等八字要诀(刘老师对焦点疗法的框架结构提出了:主题、目标、资源、一小步等见解)

一、贴近

贴近是要贴近当事人这个人,而不是贴近他的问题。贴近人,就是要贴近他的感受、思考、行动和需要。贴近当事人的感受,让其感觉被懂,又不泛滥。首先要承接他情绪,再引导他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那么,怎么贴近呢?

一是要积极共情,二是要重新架构,三是要一般化。

1、积极共情

积极共情是贴近最重要的部分,我常说要慈悲的共情,不能只有悲,还要有慈。慈就是对一个人深深的相信,就是这个人好希望有什么不一样。当你的共情可以点出来访者的内在的渴望和需要的时候,这叫做积极的共情。这个就是来访者很希望达成的方向,那你就会看见希望跟美好的可能。当你的共情只有负向的共鸣,跟来访者一样,他难受你也跟着难受,可是没有看到另外一个美好的可能。

所以,贴近就是来访者最想被了解的是什么?他很想被懂的是什么?或者他最想被谁懂,被这个人懂什么?

所以,贴近一个人,让一个人觉得被了解被懂。当他在说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难受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进入好的思维的启动,要先处理他情绪,再处理他认知。他的情绪被接住了,他的想法才能真正启动。

积极共情(同理)要以尊重、真诚、一致的态度,简述语义+情感反应+内心的真实需要与期待,共鸣性的了解

例如,来访者说:“我读书的时候经济情况不好,曾经在书局偷过书,没被发现,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偷,如今已经无法自拔,我很懊悔。”

你对于自己的行为感到内心不安,想戒又一时戒不掉,让你感到痛苦无助,你很希望……(来访者感受+来访者诉说重点+来访者内心的期盼)

2、重新架构

引导来访者发展新的、不同的看待事物视框(参考架构),特别是能看见积极的可能性,正向解读,善解人意。

重新架构运用的句型:

(1) 我不确定(负向结果)……但我确定(积极因素)……

“我不确定你先生是否能马上变成你希望的样子,但是我确定的是,你希望你们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2) 看到在乎与重视

“从你对你母亲的生气当中,我读到你很在乎她是否能好好理解你。”

3、一般话(正常化,去病理化)

贴近来访者心情,创造安心。

让惊慌失措地来谈者接纳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面对困境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让来谈者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但都可以走过来。所遇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暂时性困境,而不是病态的、变态的、无法控制的灾难,借此使来访者减低恐惧感,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接纳自己的困难。

把负向的强烈认知换成短暂的、个人主观的,来去除来谈者内在的悲观绝对性。

二、希望

看见生活可以改变的美景,深刻感受美景的吸引力。

向前看,知道圆满生活(困境不存在时的)样态。

往远看,知道属于自己的远方在哪里,

知道,如何抵达下一步幸福。

(一)目标建构

(1)来谈者关注,在乎之处

(2)想要改变之处就是咨询的目标。

(3)目标藏在来谈者希望生活中想要的变化之处。

(4) 学会翻译,将抱怨(我不要)转成渴望(我要)。

(5)有问题一定会有目标,有目标不一定有问题。

(6) 确认单次咨询的具体目标.

找出来访者抱怨背后的期待,聆听出他最关切的心理需要。

例如:你特地花时间来会谈,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收获,才会觉得是值得的?

1、良好目标的标准:

(1)对来谈者重要有意义

(2) 用正向语言描述

(3) 用行为描述具体

(4) 明确可测量的小步骤,开始的步骤

(5) 合乎当事人的环境现实

(6)在来谈者的控制之内

2、良好目标的建构

(1)贴近——倾听,积极共情来访者的故事。

(2)聚焦——找到个案最主要的抱怨(在乎)。

(3)承接不想要,转成在乎,再转成想要。

你很不想要……其实你很在乎(重视)……你很希望……。

(4)化成具体可行的小步骤(第一个步骤)

(二)结局询问

引导来谈者看见问题改变后的积极知觉。

“如果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当你离开这里时,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么你会有哪些具体的不一样?”

“当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你学会了什么,或做了哪些事情,你就会发现你不用再来咨询了?”

(三)奇迹询问

跳脱惯有思考的一种邀请(非要相信一定会发生)。

引发想象与相信“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积极信念。

例如:一位焦头烂额的中年妇女,困难的生活让他看不见任何希望,绝望下说出,除非有奇迹发生。

“接下来,我要请教你一个很特别的问句,要请你做一点想象,你可以慢慢想,慢慢回答。好,现在请你想象一下,某天晚上,当你睡着的时候,有一个奇迹发生了,这个烦恼的问题突然就解决了,真的很神奇,……隔天醒来时,你将如何发现奇迹已经真的发生呢?会有什么不同?你如果不告诉你的丈夫,他如何才会发现?”

奇迹询问的三段式铺陈:

沉浸困境已经解决,生活可以改变的积极知觉之中。

需先找到对来谈者重要的见证:家人,伴侣,朋友 ……。

(1) “重要他人会如何发现、注意到这样的奇迹?他会怎么说?

(2) 这样的奇迹对你们的生活会有何影响,他会怎么说?

(3) 假若这个奇迹持续的发生,对你的生活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三、能量

(一)内在资源——例外问句、(因应)应对询问、自我赞赏

1、例外

例外是问题本来可能发生却没有发生的时刻,但容易被忽略或忘记。

(1) 问题不存在的时候,

(2) 问题程度较为轻微的时候,

(3)来访者有能力处理问题或成功处理问题的时候。

(4) 来访者期待中的情况出现的时候,

(5)来访者的表现符合自己期待的时候

例外建构

引导进入成功因应的知觉中直指有效的因应与解决方法。

(1)例外让困境缩小(多问细节)

(2)例外证明了来谈者的能力(你怎么想到要这么做的?)

(3)例外直指解决方法(你要怎么做才能重复这个经验)

(4) 例外把焦点放在”什么是可能的”上头。(你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

(5)目标再创造成功经验行动的内在归因

是”我”创造”成功”

例如: “你说每次遇到考试就紧张的不得了,我们来想一想,从小到大,有没有曾经哪个时候,你在面对考试时可以稍微没那么紧张的时候?”

“我猜想你一定有做了些不错的事情,那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有多做了哪些现在没有做到的?或跟现在不一样的呢?”

全黑反逼法:你的意思是从小到大,每一次不管大小的考试,你都紧张到无法考试,没有例外?”

2、因应询问(应对询问)

带着敬佩的好奇与探索

(1)探索来谈者在应对困难情境所做的解决方法或能耐。

(2) 扩大来谈者对自己解决困扰,存有正向因应的自我解说,以提升其面对困扰的信心。

时机:(1) 暂时找不到例外,成功经验一片黑暗时

(2)扩大来谈者看见有效应对问题,至少没有变得更糟的时候。

因应询问(大智慧的询问)

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与生俱来自发的因应策略)

在这么不好的情况下,你是如何还可以做到一点点的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发掘承受生命不可预期挑战之能力)

当状况不好时,问得越仔细,且要优先问。

因应询问(应对询问)

例如:“我很惊讶,这期间所发生的事一件比一件难,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办到的,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从这一分钟撑到下一分钟的?”

“就我的了解,一般人在面对你这种状况时,很多人早就撑不下去了,而你今天还能健康的活着,并努力找寻方法来使自己过得更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2、 一般:过去这些日子以来,你是怎么让自己的状况可以至少不继续恶化下去的?

例如,“这么困难下,你是怎么撑住的?”

“经历这么多波折,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是如何在这么艰困的情况下活下来的?”

“你做了哪些事让情况没有变得更糟?”

“做什么事情最有助于你撑过你经历失恋的难过?”

“你最好的朋友会认为你现在做的哪件事最有助于你应对这个挑战?”

3、量尺询问

(1)目的在引导将笼统模糊的描述转化为具体可评量的描述,进而确认来谈者的观点、经验与期待。以顶定较明确的访谈目标。

不在于快速确实地衡量客观信息,而是主观反映出来谈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2)可评估现状与期待;进展与变化;动机或信息。

(3)务必要给予参考指标,说明1分和10分分别代表什么,1分代表最糟糕的情况,10分代表最期待的未来。最好用务实的定义。

(4)分数越高,越接近期待的生活模样。

量尺询问实务运用

1)清楚说明量尺问句的含义——让我来问你一个特别的问题……

2) 配合来访者的困境挑战,说明1分与10分的意义

3) 邀请来访者进行评分:你觉得你现在在几分?(耐心等待)

4) 邀请来访者说明分数的意义:你给自己评了5分,请你说说这个5分所代表的意思是?

5) 目标:咨询后,你最希望自己可以到几分就会觉得自己足够好了?这个分数的意思是?具体展现在你的生活上,有什么特色?

6) 奇迹:如果有可能到10分的状态,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境呢?跟现在的生活最不一样的地方会是什么?

7) 例外:我猜过去这段时间,应该曾经有比5分高一点点的时候吧?请你想想,哪个时候是有超过5分一点点的?

8) 因应:你都做到了什么,让你给自己打5分?

9) 行动:如果下周我们见面时,已经进步到5:1分了,你猜猜看,是什么让你这一周做了些什么?所以可以有这样的进步?

赞赏经验探索

例如,回想从小时候儿至今,你仍印象深刻的一个赞赏。

请去想想,是谁这么有欣赏眼光,他是怎么对你说的呢?

(1)直接赞赏

你们在准备过年的前夕,还可以这么全神贯注的上课,充满学习动力,真是太厉害了。

(2)间接赞赏

若你们协助的来访者看到他们的助人者,为了能够更帮助他们而这么认真学习,他们会打从心底很想跟你说句什么感谢的话?

(3)自我赞赏

你们在学习SFBT中可以开放自己生命经验来印证,且不断反思,不断追求更棒的应用,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四、修行(修改与行动)

创造行为模式的转变,是进步而非痊愈。

成功就在做与不做的距离。

修改:停止没有用的尝试,改用有效的行为。

小变化带来大变化:从一点点不同,开启成功、有自信的第一步。

(1) 对来谈者的反馈摘要,整理来谈者的用心,确认目标,看见优势与资源。

(2) 桥梁

(3) 有共识且具执行力的行动方案,任务、家庭作业。

SFBT,是一场遇见成功人士的访谈。

设定目标,赋能,找方法,一小步行动,创造自我效能。

贴近人心,看见希望,创造能量,修改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叙事焦点第八讲:贴近希望能量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