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中考录取分数线一出,一片哗然。在深圳,公办普高录取率不到50%,四大录取率不到8%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在深圳一线教书十三年的初中语文老师,对此也是很无奈,而且我也切实地感觉到:在深圳考上好高中的难度在不断加大!
回到我任教的语文,从2015年深圳中考实行原始分以来,A+最高分90分(15、16),A+最低分87(17),这两年都稳定在89分(18、19)。达到A+线,意味着在这一科目的考试中,学生的成绩位于深圳所有考生的前5%。因为,代表尖子生的单科A+人数,是各个学校都很看重的数据。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取得A+尤其难。这个难,就我分析而言,难在三点:
第一、语文提分难,提分慢,要取得高分,涉及很多方面。
第二、深圳各个区的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上,差异相对其他科较小,因此各区A+分布更为平均。
第三、语文要达到A+,很难通过初三突击复习取得。语文成绩和长期的积累以及语文素养密切相关。
尽管语文取得A+如此之难,但是老师和考生们对语文还是投入了极其多的精力,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深圳中考中,语文至关重要!
语文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语文是第一科考查的科目,对每个考生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第二、深圳中考语文几年来都比较简单,各个层级的考生都希望在语文上拿足分数。
第三、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原始分40分,在现行的深圳中考体制下,和化学等同,高于历史与体育的30分。
具体到中考语文A+如何炼成,我想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规范美观的书写是基础。
在现行的深圳中考语文考试中,在作文部分,有三分的书写分。改卷场上,有专门的老师批改书写。事实上,书写对于语文学科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这三分,甚至不仅限于语文学科。三分的书写匹配三十六分的内容,在中考中就是一篇一类的佳作。但如果一分的书写匹配三十六分的内容,绝对让人匪夷所思。考生写的字老师都辨识不清,谈什么内容的高下呢。虽然笔者在中考改卷场上不断听到统领作文改卷的题组长一再提醒作文改卷的老师不要因为学生的书写忽视了作文的内容。但看到赏心悦目的卷面改卷老师自然往上给,看到“不堪入目”的书写不自觉地给低分已经成为惯例。
因此,对于广大深圳考生来说,重视书写,重视语文考试卷面书写,把练习书写落实到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应该成为共识。
建议考生们平常就用中考作文纸练书写,写正楷字,把字写饱满写工整,避免涂改,做到这三点,中考书写取得三分不难。同时书写好了,对语文整体的答卷以及作文的内容,都会有帮助。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清楚很多初三学生的书写“积重难返”。对于这类考生,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多督促,起码让他们在答题卡上写出自己能写出的最好的字。(下图的书写应该说就是三分书写的标准)
书写是基础、书写是基础、书写是基础!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有好的书写作为基础,中考语文取得A+难于上青天。
其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保障。
任教初三时,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这样的话:老师,多帮助我孩子提高阅读和写作,他就是阅读写作不行语文才上不去的。实际接触中,发现学生并非是家长判断的那样,仅是阅读写作有问题,而是基础的选择、默写、文言文都丢不少分。请大家记住,一个深圳中考语文A+生一定是一个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选择、默写、文言文加起来的29分,A+生都有拿满的实力。反之,如果一个学生考语文时,选择错一个,默写错一空,文言文丢一分,那基本A+就没戏了。因为A+生总共的丢分空间就十分左右,作文算丢五分(35分内容+3分书写在中考中已经很高了),前面57分就只有五分的扣分空间,而这五分,一般来说还是在阅读丢掉的。因此,牢固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学生中考语文取得A+的保障。
基础知识要牢固,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梳理,要有系统的备考训练,要明晰题型掌握方法。基础29分的取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认真、细致、到位。
第三、高超的本文解读能力是抓手。
可以说,在中考语文的备考中,阅读与写作的备考是重点,也是难点。正因为阅读写作难教,所以很多老师不教,备考中主要靠练。刚教初三的时候,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我说过这样的话:初三一定狠狠抓默写和文言文,这是“抓死鸡”,每个学生都可以抓上来的,阅读写作,就看学生的悟性了。
老教师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至今还有不少一线的初三语文老师持这样的观点。但阅读能力绝对不是不可以教的,更不是教不会学生的。教阅读,关键在于得法。
现行的初三备考中,老师教阅读主要有两种路径。第一种,选择类文来进行训练,进而概括这一类文的共性,教会学生不同类型文本的答题方式。第二种,按照中考题型进行训练,概括、理解文意、赏析、把握主旨、段落作用、题目作用、开放性问题这样走一遍,每种题型选择一些文本来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说,这两种路径都有其道理,如果相关的课讲得到位,也基本能解决中考中的阅读问题。
但我认为解决阅读的问题,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是学生具备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
这种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何来?
一是积累,正所谓“闻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读得多了,对于文本的感觉就建立起来了。
二是读文章的时候多设问。
作为教师,在读一些文章时不由自主地会思考这篇文章是否适合命题,命制怎样的题,命出的题如何给出答案。作为学生,也要培养边读文章边设问的习惯。有些老师让学生自主地选文并命题,也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其实,读完一篇文章,自觉地问自己: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
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把握主旨)
这篇文章有哪些句子或细节打动你?(赏析)
这篇文章让你联想起生活中的哪些经历?(开放性问题)
如果每读一篇文章都能这样问自己,并且自主给出答案,那么文本解读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三是阅读文章时要能“致广大”,同时也能“致精微”。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有其内在结构的,这内在结构,就是所谓的文脉。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如果能从全局上把握其文脉,那证明这个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同时,细化到某一段、某一句、甚至某一个词,学生也要能分析出其作用与意义。“致广大,致精微”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中考A+生必备的。
四是能根据文章内容与题目类型来规范作答。
有些学者嘲讽,如今的语文考试,教会了学生种种套路和一堆专业名词。例如赏析题各式就是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例如段落的作用常常就是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等。要承认,学会按照一定套路来解析文本,来答题,也是文本解读能力的体现。但更为关键的是,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一定是既依据文本,又答题规范的。答题格式,知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杯子,而对于文本的精准解读,就好比从文章中抽取出精华的汁液,注入到杯子中,这样的答题才算完美的。有了高超的解读能力,匹配规范的答题格式,中考的阅读答题是可以做到满分或接近满分的。
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中考语文取得A+的有力抓手,也是今后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第四、出众的写作能力是关键。
可以说,深圳语文中考最让人捉摸不透的题目是作文,从2016年的作文题“我的表情包里没有______”到2018年的作文题“我和深圳的______细节”,再到今年的命题作文“因为有我”。为了难住考生命题专家可谓不所不用其极。
总体而言,避免套作,强调写作是深圳中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
所以,平常的中考作文备考,更应该多储备新颖素材,多训练记叙文写作的各种模式,多强化点题、升华等写作技巧。
现在看来,中考中“套作”是不可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平常不练习用材料的转化。事实上,对于八万名深圳考生来说,他们经历的生活,他们能写的素材,多多少少都会有相似之处。
因此把自己经历的在平常写出来,写好来,考场面对题目再思考如何用写过的材料来写作,应该也是一个比较正确且便捷的途径。
材料的新、情感的真、语言的美应该是每个考生在写作中去追寻的。
出众的写作能力,也是要练出来的,而这练,也要有体系,也要得法。(下图呈现初三作文基本的训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