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为伪

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不可致。


德不可至。


仁可为也。


义可亏也。


礼相伪也。




今天读《庄子.知北游》,恰读到“仁可为也”忽有警醒。前一日写了对“仁”的体会,今天可为印证。“仁可为”,就是可以操作。有操作,即能人为效仿。所谓行仁义,就会有标准规范,就会有制度规则。




作为兼具社会属性的人来说,当我们习惯了社会系统给我们定义人的意义与价值时候,我们诚然就有错把马凉当冯京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会忽略了自己的天赋与资质,最终成为预先设计好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当我们切实履行社会职能的时候,忘记了我们本身为人的自性,一味地按照外来给予我们人的标准去执行,我想这样的我们与机器有什么区别。夫子曾言,“君子不器”。我想除了理解为君子之道不器,君子之德不器,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言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君子之情不器,还有君子之人也能不器。古人有个成语叫“尸位素餐”,很是形象。说的就是有人形而无人性的“人”。




何以能行不言之教,不在于圣人言与不言。所谓语默动静,翠竹黄花,皆在于我们会不会看,善不善听。眼见未必实,耳听未必虚。所以圣人之仁与未学之仁似是而非。《庄子》曾寓言戏说“孔子”为伪人,当知谁是孔子?孔子是谁?我们或许早晚会意识到,我们曾经在某个时期让夫子背了锅。




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在结尾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想把它送给我,告诉自己有些事是需要自己担当的。孔乙己倒下了,“孔子”得站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为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