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走红: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这是一篇来自中科院博士论文的致谢辞,这篇论文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在2017年毕业。

作者来自于寒门家庭,年少时就没了父母,高中的学费靠自己抓黄鳝,钓鱼,养猪仔,出租水牛换来。

他来自四川大山,人生的轨迹是: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高中有两所,看得出他还有复读过。

学校所在的地名都是穷的不能再穷的地方,我在打这些地名的时候,甚至都不能够很顺畅的打出来,除了绵阳。

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他要从大山里面走出来的路,坐大巴都要两个半小时,一开始走得非常的艰难,越走到后面越来越顺畅。他现在已经进入了腾讯工作。可以算得上是寒门出贵子,一朝飞上凤凰枝。

读到这里,有人可能又要说“他是老人家,现在这个时代寒门出不了贵子。”

实际上他的年龄并没有多大,应该是07年参加第1次高考,08年参加第2次高考。推算下来,他应该是1989年生的,2017年的时候,二十八九岁,现在也就30多岁,并不算是什么“老人家”。

当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于用“内卷”、“寒门难出贵子”这些借口来安慰自己的懒惰的时候。不如看一看别人一路走来到底有多努力。

在任何一个时代用读书改变命运的方式都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却几乎是在大山里面的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他们的出生比大多数人要差,营养条件比大多数人要差,生存环境要比大多数人要差,但是就是依靠着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生存现状”的这样一个朴素愿望,激励着自己去努力奋斗。

我在读他这篇论文的致谢词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有共鸣的,因为我也是从山里面出来,也是寒门子弟,虽然我小时候没有他那么苦,但是我也是通过苦读从底层步入中产。因此,每当在互联网上听到有人讲读书无用论、抱怨社会内卷、用幸存者偏差给年轻人洗脑的时候,我就非常的嗤之以鼻。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时候缺少对他人的鼓励。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家庭的孩子可能从小到大经常会听到别人说“你不行”、“你很穷”、“你的家庭没希望”。这些话听多了以后,一部分人长大了就会把这些说辞变成:“我不行”、“我很穷”、“我的家庭没希望”。

当这部分人自我认同“你不行”之后,又会继续对别人说“你不行”。

每一个真正从底层走出来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的希望那些还在底层的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因为,这是只有经历过底层生活的人,在内心深处,对于处于奋斗阶段的年轻人产生的共鸣。

在得知自己的论文走红之后,黄国平博士,带着对奋斗中的人们的希望和美好的祝愿,给网友们也回了一封信。

在回信里,他的情感仍然是非常的朴素,表达了对自己学校以及导师的感谢,也希望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他的学习历程,我认为回答了一部分网友经常讨论的问题:

① 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即便你现在在放牛。

② 复读并不会被歧视。

③ 第一学历不高,并不影响进入顶尖大学读研读博。

④ BAT大厂,并没有歧视博士们的第一学历。

所以,努力是有价值的,虽然过程很苦,但是当你到达彼岸的时候,你会觉得不枉此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走红: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