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莘斋随笔(宋默·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第1章·第1节)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要么得到,要么失去,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只有相对的“进与退”,不过是在得失与进退之间权衡利弊或趋利避害罢了。——悟莘斋主人


前言

关于弘一法师,有这样一句话甚为精妙——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细细品味,虽然这句话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却是一种认知和看待天地万物的辩证法。生而为人,看上去都是一个脑袋、一副躯干、一身皮囊,貌似没有什么不可以得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经验、教训和活法,也就必然导致了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千变万化。

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可以失去?什么值得拥有?什么不可索取?什么不可或缺?什么可有可无?……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了《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这本书,希望能从书中得到高人指点。看,这里正是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而具体能得到什么我尚且不知,还是拭目以待吧。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本书作者宋默在书中以这16个字开篇与读者见面,我想是很有美感的明智之举,相信这句话正是对本书的最精炼概括,着实为浓缩的精华。但我认为,我们读任何书,哪怕它是万众景仰的千古奇书或经典著作,也不宜带着完全接纳或亢奋的心态去读,而是应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知。若能带着一点批判与纠错的思维去书中学习、交流与切磋,那是再好不过了。


《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净心》(第1章第1节)着重从养心的角度展开,引用弘一法师《格言别录》中的一句话点题开篇——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而养心是养生之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养生除了养心,还包括养性和养身。作者在文中指出,“很多人只热衷于养生之法,认为只要身体养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长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每天养心。”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大家每晚进行的头脑风暴公社华山论剑活动,每天由公社成员发布话题,供大家以话题为支点进行开放式讨论,把所思、所想、所悟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心流式输出,重新梳理、加工、润色后发出,与大家互相交流切磋,从中有所思考、感悟、收获或提升,这不就是一种养心的过程吗?

每天大家在工作之余,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的确会有一些“心苦”,但“心苦”过后将心流释放的一刹那间,我相信定是放松的和释然的,会更有兴趣和热情阅读、思考或借鉴其他公社成员分享的观点,也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心得与收获,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境界有所提升和升华。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养心的道路应有千万条,但我相信一定离不开“走心”二字。做任何事要想做好、做成、做出彩,我相信都需要主宰者或实施者用心、走心,甚至是煞费苦心、全心全意,不然就很难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和展现出比较高的水平。

没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所言,“如果我们不从养心和养性开始养生,心中有诸多烦恼,有万般欲念,就算身体再健康,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也无非是吃穿玩乐这些享受,人生本身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升华。”掩卷沉思一番,此言甚是深刻。

养生的关键应在于“治本”,而不是“治标”,要从内因出发,也就是从养心和养性出发。内心真正养好了、舒坦了、敞亮了,外因就成了锦上添花的因素;倘若恰恰相反,只注重养生这一外因,而忽略了养心和养性的关键之本,养身对于养生而言无疑将沦为“雪中送炭”,在这里,“雪中送炭”已成为一个贬义词。

“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他所讲的恬淡,归根到底就是要人静心。世间的事纷纷扰扰,容易扰乱人的心境。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心不静,是因为有太多事情在干扰。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是不静的心。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听听,我还能对这一段精辟凝练的语言予以否定吗?当然不能,我做不到啊,因为这段话表达得实在太精彩到位和恰如其分了。

每个人都说累,每个人都说苦,每个人都说“人生残酷,生活不易”,可是面对繁杂冗沉的生活万象时,我们又怎能置若罔闻或置身事外呢?唯有积极面对与应对,绝不逃避与投降,而是应努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要学会养心,让自己静心,努力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不迷失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文中列举的事例都非常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比如他提到的关于人的欲望的问题——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我们总以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东西,心就安定了、满足了,从此就可以幸福了。可是,得到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更大的欲望立刻接踵而来,目标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累了。因此往往一个人在有了别墅、汽车之后,会变得更不幸福,因为他害怕有一天会失去这样的生活,于是只能更加拼命地工作。逼迫自己每天要赚100万,赚80万就唉声叹气,每天生活在害怕失去名利的恐惧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生活,怎么能不生病?当然,不是说人绝对不能过这样的日子,有钱也不是什么坏事,而是说,如果这样的日子令我们感到压力倍增、烦恼不断,毫无幸福感可言时,完全可以考虑换一种思路。不一定非得抛弃别墅、汽车这些东西,只要放下固守这些东西的执着心,就算每天赚100万也不觉得得意,每天赚10元也不觉得失意,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不要逼迫自己,就能立刻感觉到幸福感的提升。”

上述所言,恰恰反映出人的心态问题,当一个人拥有了健康富足的好心态,他便得到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虽不能说无往而不胜,起码他是精神上的巨人和战胜自我的勇士,可以更加乐观勇敢、智慧从容地面对当下与未来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人人都这么恬淡寡欲,社会怎么进步?人类何以拥有今天的成就和文明?”呵呵,大可放心,每个人的寿命最多不过100余年,地球上的人口如此之众,能练就此种修为与境界的人数必然如同凤毛麟角,何必以全人类的“助推剂”的身份自居,何以得知有恬淡心境的人多了就不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伟大的贡献呢?如果在这无比浩瀚的宇宙中,人们能够以恬淡之心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悠然自在、平安舒适、快乐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借用作者的话来结束本篇随笔,“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观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莘斋随笔(宋默·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第1章·第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