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申请审核说面会(2018-10-21)

    2018年10月18日,在我填写志愿者服务申请已经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几乎已经忘记自己申请的具体是哪个项目服务的时候,我收到来自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谐家庭公益基金深圳心理辅导中心的服务志愿者申请确认回执,通知我于2018年10月21日下午14:00——17:00前往指定地点参见审核说面会。

   说面会的流程是:观影《坝栏桥》——导演解说答疑——志愿者代表分享,上批志愿者授牌宣誓——红十字基金会短片/PPT介绍——志愿者填表申请。

    《坝栏桥》是中国首部心理记录电影,与《爸爸去哪儿》的活动形式有点类似,但该纪录片主要呈现了家庭亲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去剖析并干涉,完成了三个孩子及家长的成长与转变记录。我们看了其中一个,讲的是一个不怎么合群但有想法够专注的孩子与母亲的沟通问题。成人有一套既定的规则,父母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约束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冒一点风险,看似是为了孩子好,但却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错了,是我们的规则束缚了我们,然后我们用同样的规则去束缚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大人应该吧孩子放在同等位置上去听取孩子的意见,去询问他们“荒谬”想法的来源。如果大人一直拒绝去听孩子说话或者听了却没听懂孩子语言背后的意思,孩子可能就放弃和家长的沟通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沟通下去并没有什么结果。其实这个道理放在成人之间的沟通适用。这部电影,推荐有机会的朋友们都去看看,很有学习意义。

   导演解说答疑提到,(1)孩子们有时候会因为一个错误受到重复批评,比如考试没考好,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三轮批评,这并不是一个孩子能够承受的压力。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统一战线,去顾及孩子的情绪。(2)如果孩子做作业让你抓狂了,那是家长太着急了。如果人们的重点都是一个小匣子,那么着急做什么呢?其实评判一个人价值越来越多元化,为什么一定要那么看重纸面上那些评语分数?(3)关于孩子会和家长动手的问题,孩子一出生其实并不会吵架打架,是家长或者说环境中存在这样的模仿对象,尤其是家长入如果经常有大家或者摔东西的行为,那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也会更多地采用这样的对抗方式。

    志愿者代表分享,一个起源于自助,一个考虑到助他。有人说,学心理学的都是自己有问题的,这句话对也不对。因为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只是我们先意识到并且先选择接触这门科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志愿者申请审核说面会(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