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弑母细节曝光:爱有多绝望,人有多疯狂!

文 | 心之助 若晗

试着带入这样一个场景:

你刚刚甩掉难缠的前任,却突然在社会新闻上看到他的名字,而原因竟然是:弑母。在你的微信里,还停留着你要求分手时,他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你给我等着!

又或者,你的一个邻居,已经出国大半年。但却在某天,因为警察的介入而被告知,她的尸体,已经在屋子里静静腐烂了许久。

一身冷汗。

可这样的事情,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最近两天,“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事件刷屏。

这个案子,我很久前就关注过。

一个在所有人眼里近乎“完美”的北大在校生,在筹备半个月后,残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并试图分尸。

案件当年被纰漏过一些细节,包括:

嫌疑人在谋杀前多次从淘宝购买刀具、防水塑料布、防霉包等作案工具;

他试图分尸,在刀砍头部后又放弃;事后十余天和尸体共处一室,34次网购活性炭,19次购买塑料膜、防水布,谢天琴的尸体被塑料薄膜大概裹了有一百多层,每一层中间还细心地放有活性炭吸味道,使其不至腐臭;

在房间里安装了监视器,可以随时窥测到尸体附近的一举一动;谎称带母亲出国留学,从亲戚处骗到144万;

伪造辞职信,使母亲的"失踪"变得合理;一年后的春节,却貌似自我揭发式地告知舅舅去接母子二人,也因为揭开了母亲谢天琴已遇害的事实;

曾经和一名性工作者长期生活过,拍过性视频;

后被银行ATM机拍到过一次,音信全无。

具体时间线,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

在逃亡近4年后,他因为送人,在重庆一机场被抓。新闻报道说,身上背了30多个身份证。

在后来的采访里,人们又陆陆续续知道了一些真相。

包括:

他白天做老师上课,晚上在一家酒吧做“鸭”;

买过几十万的彩票;

交过女友,生活正常;

被抓后睡了一夜,后大哭了一场。

这个事件有太多匪夷所思之处。

和母亲关系“要好”,为何筹划这出弑母悲剧?

分尸、装监控,却又为何自爆身份,引导家属发现母亲被害的真相?

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好青年,为何在案件后嫖娼、做"鸭"、"自甘堕落",判若两人?

而所有问题都集中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他为什么要弑母?

而我以下试图讲述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试着还原案件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性格、经历、从而接近真相背后的秘密。

“他放弃人生前途去换的,是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吗?”

这是面对吴谢宇的第一个灵魂拷问。

在我见过的、翻阅过的弑母案里,嫌疑人多是激情犯罪。

2018年12月的12岁男孩持刀弑母案、2019年3月19日的盐城13岁男孩弑母案、2019年3月20日的江苏建湖13岁男孩弑母案,原因大多逃不出“嫌父母管自己太严”、“妈妈不让玩手机”这样的原因。

而现场还原,几乎都是妈妈在责骂小孩,越讲越气,儿子听不下去随手抄起手边的凶器之类。

吴谢宇完全不是。

在6月底,就在网上购买了刀具,防水布,塑料布,隔离服,医生护士服,其中刀具就买了菜刀,手术刀,剔骨刀,雕刻刀,锯条等多种,很显然,这是做了分尸的准备的。

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自己可能为之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那他的初衷是什么?

其实,是换取自己重生的机会。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

一位留学生回国,看到在机场等待自己的妈妈时,抽出准备好的水果刀,对着母亲连刺数刀。

母亲倒地身亡,场面一时混乱不堪。

为什么刺杀接机的母亲?我们从记者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因为到国外留学后,母亲过度关怀孩子的生活,却遭到了周遭本国学生的嘲笑。觉得他长不大、无法脱离母亲。

孩子恨极了这样被嘲笑的自己,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于是逐渐走上极端。杀死母亲,似乎意味着杀死了那个懦弱、不够阳刚和独立的自己。

他的目的,是重生。

吴谢宇,也是一样的。

他的原生家庭、他所经历的一切,每一环精密扣在一起后,我们似乎就能窥知一二。

吴谢宇的父亲,在他16岁那年因病去世。

在外人眼里,这位父亲开朗、外向,和儿子关系不错。但更令人惊讶的,是“没药花园”公众号里对其夫妻关系的披露。

其父出轨了,且被儿子吴谢宇偶然撞见。

不久后,他们的婚外情彻底曝光。

甚至在回光返照时,这位父亲给自己的婚外情人打了最后一个告别电话。

我无法判定这个知情人所言是否完全属实,但确实尤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是在对邻居家人的采访里,他们的一致看法是:他们夫妻关系很好。

而恰好这位母亲,一个中学历史老师,家族里唯一出人头地的大学生,她在外人的眼里,要强、清高、保守、忠贞、刻板、有道德洁癖、原则性极强。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出轨是一件绝对肮脏、且具有毁灭性意义的事情。但出于面子、出于自己的自尊心,她还是要打碎牙往肚里咽。

表面维系地越好,内心越是惊涛骇浪。

想象一下,一个和自己朝夕相处十几年的丈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宁愿给情人say goodbye,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的奇耻大辱!

而这样一个母亲,势必会把内心的暴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

在丈夫去世后,这样的偏执会逐渐演变成歇斯底里的控制。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用一条毛巾和一条枕巾系在一起,一头套在脖子上,自己蹲在地上,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法,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

在此前的人生里,她没有选择地,被迫和母亲“捆绑”在一起:

她6岁丧父,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

大三起,杨母找借口,和女儿挤在了大学宿舍的同一张床上;

研究生,杨母又以有“上海情结”为由,和女儿同住在学校宿舍。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同寝室同学不得不搬走,把床位腾给了杨母亲。

自杀5天前,学校正式通知杨母:不得借助学校宿舍。

自杀1天前,杨元元和母亲全盘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说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如果大学报考志愿时,母亲能让自己报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就好了”。

而当年的母亲,以希望孩子离自己近一些为由,回绝了她的这个想法。

去大连,读海商法,是杨元元希望构筑自我人生的第一条路,被母亲堵死了;

2次考上外省公务员,因为母亲,再次放弃了;

以在职、30岁的年龄考上海海事研究生,是她给自己重生的又一次机会,又失败了。

在心理学里,这种亲子关系叫“恶性共生”。

具体表现为,父母不能相爱,也不能爱自己,所以把孩子当成替代性的伴侣或替代性的父母。而孩子呢,他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只好把别人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内心空虚,没有存在感。即使痛苦甚至怨恨,但仍无法离开彼此,畸形地纠葛在一起。

这点在吴谢宇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意到我细微的情绪”,“我们没说过话,却给受伤的我发课堂语音”,“对任何人都很好,很无私,有问题都非常耐心,贡献出大量时间”,“愿意花一个小时给我讲题”,“记得每一个人的生日,及时送上很走心的生日祝福”.......这些都是吴谢宇同学给与他的评价。

敏感、细心、无私奉献,习惯性把别人的需要当自己的需要。

其实这种人大部分时候很缺乏爱,他反射性补偿别人其实只是希望有朝一日别人也能这么对待他。

杨元元呢?据她斜对门宿舍的女生说,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和家长在一起,我们也不好意思去串门”。

据她的辅导员说,杨元元没有参加过一次集体活动,“每次都沉默地跟在母亲身后,听母亲说话。”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渴望独立人格的念头和需要满足母亲需要的念头在内心激荡纠结,最后,终于对世界和人生失望,一死了之。

类似的,同样失去丈夫的谢天琴,何其同出一辙。

吴谢宇曾经几次和多年好友倾诉过自己想自杀的念头,可是最终的结局,他没有自杀,反而是弑母。

同一个原因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中间经历了什么?

2018年1月,北大学子给父母的一封万字长信火了。

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却“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用长信的方式,“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

大致内容是:

1. 被控制的爱:

因为“从小到大,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一切。”即使出国留学,也依然摆脱不了父母的控制,导致了现在的自己“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且被诊断为创伤性应激障碍症。

2.情感的孤儿:

被外人取笑,父母反而会训斥自己,从来不会站在自己这边。不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问题,数次“求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3.偏执、从不试图了解自己的内心:

父母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揪着过去不放,且认为他多年在外求学,是因为在外受到创伤才反过来攻击家人。

“父母就你一个孩子,把你抚养大,送进了令众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就这样决裂,你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记者曾问这位男生。

“那是他们自作自受。”他回答得很干脆。

其实面对这样极端的痛苦,绝大多数人有两个选择:

断了我们俩的家庭联系,免得对方拖着自己继续毁下去。

毁了我们俩。

我见过很多人,在痛苦不堪时来找到我们,在恍然大悟后选择与原生家庭割裂。

但是更多人,是杨元元之类的人。

他们不清楚不了解自己内心痛苦的真正根源,总是不断对内攻击自己。

吴谢宇和上面这位学子有共同之处:高学历、高智商、高认知。我大概可以判断,被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熏陶3年后,一直饱受折磨的吴谢宇逐渐了解自己内心痛苦的源头。

而看了警方爆出的吴谢宇朋友圈,就更能佐证这一点。

(吴谢宇朋友圈的部分内容)

坠机真相、人生副本、银河秩序...... 明显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认知的人。

而弑母,不是一时冲动,是他给予自己人生重生的机会。

杀人者否定世界,自杀者否定自己。从否定自己,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一切痛苦皆是拜母亲所赐,到对生命绝望,从自杀的念头逐渐过渡到弑母重生,这才应该是他真正的心路历程。

看到一个网友说:扪心自问,就算你和母亲矛盾再深,你会想去杀掉她吗?一般只会是疏远逃离吧。而且讲真话,谁的一生中没产生过几次:弄死他的情绪,但是大多数一会儿就忘了,尤其是这个让你恨的人是至亲,就更容易“气过就忘”。爱有多深,恨才有多深。相爱,才会相杀。

什么情况下才非杀不可:杀人,无法面对世界;不杀,无法面对自己。

人生在世,其实每个人都会寻觅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我是谁?从哪来?要往哪去?

所有人忙碌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成长,但是“生命自体”却没有成长。

什么是自体?

一个人的生命自体,有真自体,也有假自体。

当杀死母亲的那一瞬间,吴谢宇杀死的是自己存活了22年的假自体。

那个假自体完美无缺,却是从小被训练得如此。他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必须展示出这样完美的一面。

久而久之,他被训练得在每一个人面前戴着面具,从没有一刻可以松懈。他把真自体完全藏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心思极重的人,哪怕对挚友也不会敞开心扉(唯一一次应该是对好友说自己想自杀)。

当杀死母亲的那一瞬间,他被压抑22年的真自体诞生了。

即使肮脏不堪,但那是真的。

幸运的人,真自体和假自体逐渐趋近,达成一致。不幸的人,被完全割裂的假自体蒙蔽了多年,压抑不住的时候,终于得到了最极致的爆发。

当然,这是恶行,也没得洗白。

从事件开始被重新爆出时,我又想到了前段时间papi酱说的那段话。

她说:人生的顺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很多人一生学不会的,就是对自己好一点。

谢天琴不懂。她内心痛苦,把这种情绪投射在儿子身上,以“共生”的形式,将自己和儿子紧紧捆绑在一起。

学校的同事说,谢天琴对学生很好。

亲戚朋友也说,谢天琴对人不错。

可她偏偏对自己的儿子,不够好。

有人说,"她把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把坏的一面带回家"。吴谢宇不也是这样吗?把好的一面全部留给别人,把最极致的恶行,留给了母亲。

看到有网友评论事件,百思不得其解觉得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

如果你也有如此的困惑,那我恭喜你。你是幸运的,你拥有一个相对幸福和健康的原生家庭。

但是还有那么多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儿女,他们还没意识到亲生父母对自己是伪装的爱。不是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相反有些母亲是极度自私自利和神经质的。这其实和她是否是母亲无关,她只是恰好成了母亲而已。而她的所作所为,仅仅因为一个母亲的名号,全都被盖上赦免章,这是不公平的。

从前几天17岁男孩的跳桥自杀,到今天的弑母分尸,都是被逼急了的报复。

谢天琴是不幸的,她本不应该有这样一个悲剧。

而这个悲剧,其实不是属于她和她儿子之间的,而是全社会的。他们只是承接了成千上万感同身受者的痛苦,成为少数被稻草压垮的骆驼。而其他人,没有变成犯罪者和受害者,不是因为我们更加高尚,而是因为我们更加幸运。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现有曝光事实所做的分析。我们无意为嫌疑人洗白,罪行始终是罪行。只是希望借由此案件,帮助更多人。

期待真相到来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学子弑母细节曝光:爱有多绝望,人有多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