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整合阅读,各有侧重

——《古代诗歌五首》教后记

图片发自App

对于诗歌学习,我一直在纠结。以往的我很反感解释,翻译。用这样那样的方法去学习,总觉得,这样肢解式的学习对诗歌的美是种破坏。后来才发现,自己的这种理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估计过高,而且很不利于考试。于是,不得不调整的诗歌教学的思路。因此,这次的这五首诗,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决定用四节课来进行。除了从古诗中领悟诗人情怀,感悟诗词之美,主要就是进行诗歌赏析方法的指导。

第一课时,主要从体裁对诗歌的分类进行了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将五首诗的体裁进行确认。接着从五首诗的诵读开始,正音,把握节奏,最后学习第一首《登幽州台歌》。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对古人的登高情怀有整体认识,然后抓住重点字词品析诗句。前两句抓住“不见”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等台时的怅然,后两句抓住“悠悠”引领学生体会诗人的孤寂与愁苦。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杜甫的《望岳》。这首反应杜甫早期思想的经典之作,无论什么时候来读,都让人心潮澎湃。学习从课题入手,抓住“望”字进行品读。由于从第一节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 学生对于从字词品析诗句的方法掌握不是很好。所以,本节课打算继续引导学生从字词角度赏析诗句。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所认识后,以“望”为线索分别抓住“未了,钟,割,决眦,凌,小”对作者的描写和情感进行了品析。最后,将从字词角度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图片发自App

第三课时,打算学习两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己亥杂诗》。这两首诗的赏析,主要想从名句赏析入手,让学生学会品读。继续由登高的话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望岳》中杜甫的情怀对王安石进行探究。课前安排了一个同学查找关于飞来峰的传说,在指导完朗读后分享给大家,学生的兴趣明显大增。然后抓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使学生感悟这个初登仕途之人的意气风发。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诗句进行了赏析。并对本课登高类诗歌进行了小结,使学生深刻认识古人的登高情怀。

再由仕途得意与失意的话题,引入到《己亥杂诗》的学习。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名句特别熟悉,我需要做的仅是让他们明确这类句子该如何赏析。从修辞角度,引导学生对诗句内涵进行了品味。然后,将名句赏析的方法进行了小结。

图片发自App

第四课时,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其实这首诗中的名句学生也非常熟悉,但这节课我打算主要从意境描写角度引导大家赏析。学习从时下的乡村游话题入手,然后抓住“游”字对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对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美”进行品读。重点引导学生对前三联的内容进行了画面描写,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氛围美,风俗美,景物美有更直观的感知。最后,对画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归纳。然后,从题材角度再次对五首诗进行了分类。

图片发自App

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诗歌赏析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不需要借助资料书进行诗句赏析。背诵默写,也因为反复赏读,大部分学生都已完成。但不足之处也是明显,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品读诗歌的人还是很少。他们对于诗歌的认知就是背诵默写,赏析诗句。这不得不说,也是我们这些传承经典之人的一种悲哀。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让学生成了为应试而学习的格式化思维。可,这种悲哀又该怎样化解呢?思考了这么久,也尝试了很多次,然而我却还是一次次在现实面前选择了苟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反思】整合阅读,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