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给,总比拿愉快

吴松超:9,观课记

今天阅读《观课记》,在教学一线当中也有一些体验,结合文章内容自己分享一下感受:

课堂是师生心灵的相遇,需要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在学生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之后,教师也应该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近常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常常能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要多给同学们机会表达和展示,数学上表现明显,以前做题经验不丰富时候,总感觉自己用的方法不是最简洁的,高手在学生中间。

今天我在想,我们不能把参考答案攥在手里,只会依赖别人的观点,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就没有了,我下午特意试了一下自己的方法,虽然麻烦,总算出结果了,而且还有的感受就是不希望麻烦的话,就需要多动脑筋,就是数学中提倡的“多思少算”。


教师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学习”。师生都应独立地思考学习中要面对的问题,然后彼此分享自己学习思考的心得、收获。教师作为成年人,应该将自己多于学生的人生经验、感悟以及学习智慧贡献出来,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在这种开放、真诚的交流互动氛围中,师生的知识体系都将得到构建,情感都得到生化,精神都会感到愉悦。

今天我自己在办公室里琢磨了一下一练的题目,一开始忘记参变分离的方法,就是想用分类讨论,之前尝试过几次都没有到结果,下午捣鼓了一阵子终于将结果整理出来,最开始分了八种情况,难怪赵老师说优先选择参变分离,避免细化的讨论。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如果有条理善于归类转化,就不需要在关键的时候手忙脚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远虑也有考虑归类的便利,为长远打算。还有就是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正面管教中也提到这个内容,不是说放任不管,而是为了养成能自我管理的习惯了之后,我们可以在有限责任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对于一节课来说,核心是教学内容,即教师想要教些什么,想让学生获得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则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灵活掌握。但无论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互交融,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是最关键的。

回顾最近这两周的网课学习,高三年级的一轮复习接近尾声,连排课多的话都是限时训练,这个时候特别考验同学们的自律。需要集中注意力完成一节课的内容,及时进入顶顶课堂,课间的时间调整紧凑都需要紧锣密鼓进行。

能想象出来每个人都不轻松。课堂间隙偶尔要跟同学们进行互动,也有一些同学家里的网络卡顿,还有位同学跟我说家里停电,会有一些同学没有来得及及时跟上同步课程,所以需要及时跟进后面的反馈,没有及时提交作业的同学提醒他们,了解是否遇到了困难。

无论是线上课堂,还是线下课堂,争取高效率沟通,给同学们思考的机会和拓展的空间,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5给,总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