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些对保险的感悟

32岁生日,我给自己送了一份礼物,保险。

之前自己对保险的态度是,不接受,也不抵触,但了解也不多。原因有——

1、自己的工作性质,相对有一个比较好的医疗保障。事业单位对在职员工的政策福利,以及让很多人羡慕的退休待遇,都让我对自己未来甚至晚年的经济支撑都比较放心。

2、年轻,保险的效应难以体现。年轻人喜欢着眼于当下,愿意把钱消费在吃穿用上,眼睛看得见,手摸得到,消费效应立即体现;相对较健康的身体状况,就医频次少,花费小,在自己单位的医疗保险就能轻松搞定。

3、观念。中国人习惯生了病去医院就医,却没有长远的忧患意识。一到老年,就医配药,长期处在和药物抗争的阶段,也不足为奇,却从没意识过,年轻时防患于未然,锻炼、体检,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最后把大把的存款都花费在年老的就医上。

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自己咳几下,就会被周围人吓倒;严重些一不小心发热,恐怕就要把自己隔离,都不敢和周围的人接触,胡思乱想地要为自己立遗嘱了。即使肺炎没有真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要为各种物资、经济而担忧,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要活下去可能都成为了某些人的难题。

我记得最近三期洋泾浜radio关于疫情的节目,完完全全把自己的恐惧暴露在其中,意外会伴随明天如期而至。所以打破这些“误区”,买一份保险,在2020疫情发生的非常时期下,显得尤其珍贵。

那么在当下,疫情还没走远,我们因为这一场战役,也获得了一些感悟。

1、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种类不同的保险属性不同,合适自己的才最重要。根据我的需求,是在发生重大疾病时有所保障,并且我对未来社会政策,也存在一定担忧,即事业单位未必是“铁饭碗”,或者当我拥有更多选择机会之后离开体制内,那么如果若干年后我的稳定保障不一定会存在。目前我有能力负担适合自己的保险,可以选择。

2、保险不是盈利工具

自己对数字及经济不是那么敏感,我也并不想从保险中获利,去实现保险的理财功能。但谁都无法预知风险,拥有控制风险的能力,因此去选择保险,是给自己和家庭一份保障,一份安全感。

3、忧患意识的增强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不知生命的脆弱,病毒从来不认人,有所防备总比两手空空要来的稳妥。看这场疫情,国与国不同处理方式;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当初李医生的一句话,可以唤起同行的重视,卫生系统有人在行动,而不是被冠以“散布谣言”的标签,那么……

和自己的生命打赌,和人生赛跑,与生命线等长的那份保金,幻想一下,年老时捧着这笔钱,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一想到这些,突然觉得生命又特别的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一些对保险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