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了”,这句话是不是一直挂在你的嘴边呢?
每天工作后回到家里,你是不是只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呢?
你的身边,是否还有一些人,他们做了很多事情,甚至是身兼多职,却依然游刃有余,轻松无比?你会不会怀疑: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有一本书,书名叫做《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作者是日本的桦泽紫苑,他就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每天加班到精疲力尽的医生,变成一个超强的“斜杠成功者”。
我们可以看看他的“斜杠”成就:
每年出版三本书。
每天更新网络杂志、脸书、博客等。
每月6次去医院坐诊。
每月读书20册以上,并发表书评。
每月举办2-3次研讨会,演讲活动。
每周去体育馆锻炼4-5次。
每周看电影两场。
每月至少15个晚上参加聚餐派对活动。
每年去海外旅游30天以上。
如果你觉得这是外国的例子,可能有其特殊性,那么,我们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比如,我认识的几个律师,他们除了平时的开庭等业务活动,还要担任律师所的主任,处理行政事务,开会,决策。同时,他们还是律师协会的领导,参加各种会议,与客户吃饭应酬就更不用说,是家常便饭。此外,有名望的律师还是仲裁员,一年办理十来个案件以上。另外,他们还会亲自写论文、讲课、咨询、培训、社会公益活动更是一大堆。有的人还坚持运动,打高尔夫球、网球、经常去健身馆跑步、游泳。另外,他们也是兴趣广泛的全面型人才,还参加法律专业以外的活动,比如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发表管理文章、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参政议政等等。
这些成功者,仿佛超人一般,做着三个以上的不同工种,甚至是同时从事三个不相干的职业。这种人,我们就称其为“斜杠成功者”或者“多元经营者”。
与此相反的,越是收入低的人,反而越是只能做着一份职业,可还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可是,我们的时间真的那么不够用吗?为什么人家同时做几份不同的兼职,却会游刃有余呢?难道,是他们天生就有超强的能力吗?所以,他们注定是成功者,而我们这些人就注定是失败者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或许,你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误区一:时间投入量的多少,就代表你的产出与成绩?
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金钱资本用于投资,所以我们很难取得被动收入,只能靠出卖自己的时间来获取收入。时间,就成了我们唯一的赚钱资源与手段。
同时,我们的工资与报酬,大多数也都是计时的,所以,你付出的时间越多,相应的收入也就越多。这样一来,时间就与金钱之间就画上了等号。
然而,一味地靠做时间的加法,盲目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却只能让我们误入歧途。
很多人虽然羡慕那些“斜杠成功者”,却又非常纳闷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不吃不喝不睡觉吗?
我们的这种疑问,恰恰说明了我们的短视与偏见。
其实,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时间的单纯累积,而是遵循一个公式,那就是:产出=时间×单位时间效益。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个菜鸟,你的单位时间收益就很低,可能每小时只有20元,一天八小时只有160元。而职业高手,他们的单位时间收益却比你高十倍。因此,他只需要工作半天,工资也还是你的五六倍。
由此可见,重要的不是“时间”这个变量,而是你的单位时间效益这个变量,也就是“单价”。你的“单价”越高,你才越有价值。
再比如,同样是从事自媒体行业的兼职写手,菜鸟与大咖的区别,并不在于彼此投入时间的多少,而是他们单位时间价值的高低。人家每一小时写的文章可能是一千元,甚至一万元,而你则只有几块钱,那么,你就算写死了,也没有他赚得多。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功,就不能只是单纯地加大自己的投入时间,而是要提高你的“含金量”。这一点,就需要你在前期,把时间花在学习、充电、提高技能、提高知名度上面,这当然也要花时间了。不过,这种“时间”,用来做的是建立个人品牌、提高个人的知名度与含金量,而不是单纯的“搬运工”。以自媒体行业为例,如果你只是写一些垃圾文章,即便你前面可能因为你的足够勤奋,一天写20篇,从而赚到每月几万元,可是,由于你的文章质量太差,没有特色,所以无法引起粉丝的赞赏与关注,最后还是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反之,如果你的内容有深度,有特色,有专业水准,你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几何数字的增长速度,到时候,你同样还是一天只写一篇文章,但效果却是以前的好几倍,这并不是你的工作时间变多了,而是你的知名度提高了,含金量也提高了。只可惜,大多数人往往坚持不了前期的这段积累人脉与品牌的时间,倒在了即将成功的路上。
由此可见,时间只是成功公式的一个变量,并不是唯一变量。成功的人并不是时间的“搬运工”,他们懂得先去投资自己的价值。
误区二:时间是绝对相同的,所以并不需要考虑早上做,还是晚上做?
时间是相同的,一分钟就是一分钟,但是,同样的一分钟,做什么?怎么做?带着何种心态去做?这却是天差地别的。
上面的公式里,产出=时间×单位时间效益,这其中,效益或者说是效率,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当你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工作,与你做的是最不重要的工作时,前者有价值,后者的价值几乎为零。比如,一个作家写小说,这一小时就是创收,如果这一小时忙着找东西,那这一小时就白白浪费了。
除此之外,什么时间做也很重要。比如,一般来说,一个人早上刚起床时,因为睡了一觉,精力得到恢复,他的效率是最高的,而如果他是已经忙了一天,疲惫地回家,同样的一个小时往往是效率低下的。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告诉我们:早起以后的2-3小时,最好用来做收益最高,或者最需要费精力的工作,比如,对作家来说是写作,对推销员则是出门拜访(当然,你也可以吃饭以后再出去,太早反而没人会接待你)。到了单位,你不要急着打开邮件,更不要和同事闲聊,甚至,单位也不该在上午开会,因为大多数会议的效益还不如实际工作,开会这件事,完全可以安排到下午再进行。
到了下午,我们的工作效率其实是大幅度下降了。此时,可以接收邮件,开会,或者将写好的文章更新发布出去,或者做一些不费脑子的程序性活动。
然而,我们很多人恰好做错了,我们没有在早起以后就去做最重要,最消耗脑力的事情,反而磨蹭了一个上午,到下午又发现自己效率下降了,如此一来,当然是比不过那些精英们。
斜杠的精英们,绝对不会平均使用时间。他们会把多个兼职里最重要的那个,安排在最早,至少也要安排到上午的时段里。而在下午可以从事那些相对轻松一些的事务。因为他们的这种时间安排,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因此,在同样的时间内,他们能比别人做更多的事情。
误区三:做兼职的人,一定没有那些只做专职的人优秀与敬业?
这种观点是把兼职等同于业余与低质,可是,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大多数的各行业成功者,往往不只在一个专业领域内精通。比如,达芬奇是优秀的画家,但也是一流的科学家、发明家,他涉足的领域有十几个之多。我们可能达不到达芬奇这种天才的高度,但如果你够用心的话,在两三个领域兼职,还是可行的。
有的人把兼职者与专业者做比较,得出兼职者一定不如专职者优秀的结论,其实,这种结论是片面的。
首先,兼职与专职,并不是区分水平高低的依据。谁说兼职者一定不如专职者呢?成功看的是能力,与你的身份无关。
其次,兼职者的投入程度,未必就会比专职者低。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时间,你的单位时间效率高低决定了产出。有的专职从业者,工作态度不认真,每天都是混日子,或者能力不行,照样产出量低下,那还不如那些有兴趣,有动力,也有能力的兼职者。
再次,兴趣是工作的动力。一个人因为兴趣爱好而从事兼职,他的积极性往往比那些没兴趣的人高许多。他不会觉得付出与工作是一种负担,反而乐在其中,所以效率反而更高。
最后,兼职者更有紧迫感。传统的观点认为:专职从业者更有紧迫感,兼职者是可做可不做,所以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尽然。因为专职者虽然有赚钱的压力,但他们也很容易固步自封,沉醉在专职者的优越性里。相反,兼职者知道自己的起点低,比不过科班出身的专业从业者,所以他们反而会更有学习提高的动力与紧迫感。
由此可见,兼职并不等于低效。那些觉得自己如果从事兼职,就是低人一等,就是不务正业的人,其实,一开始你们就输了。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上面这种心态的人,往往在兼职时有一种负罪感,所以忧心忡忡,老想着“哎呀,我把时间用来做这个,那本行怎么办?会不会被别人拉开距离啊?”。因此,他们变得不够专注,这样一来,效率当然不高。
对于这一点,你一定要排除“专职第一,兼职只是二等公民”的想法,记住:一个敬业的人,并不是只做一份工作的人,而是在该做某份工作的时候,就专注投入。
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其实你只要把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分清楚,上班做专职,下班做兼职的话,你就完全不要有什么负罪感。记住,做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
误区四: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休息是休息。
那些抱怨时间不够用的人,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他们的业余“乐趣”,从来就不会被亏待,被挤占。上班回到家中以后,他们还是会“抽空”看电视,刷手机,打游戏。如果朋友邀约,他们也必定会“抽空”去赴约,一直玩到通宵才会回家。
为什么这些人没时间去兼职,去学习,去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却可以“抽空”去娱乐自己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觉得:“娱乐”是不能被削减的“必要项目”,而兼职或者读书、学习却不是“必要项目”。
在心理学上,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其实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真正想要的,与应该去做的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我们在理智上明白该去兼职,该去学习,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却更愿意沉浸在那些毫无营养的娱乐活动里,甚至是发呆不动。但是,为了消除自己的负罪感,我们就必须给自己的这种行为找个借口。那么,这个借口就是--“没空”、“太忙”。在这里,我们把黑锅丢给了本职工作,丢给了客户、老板、同事。可是,你的老板肯定不会同意这一点,他肯定是这么想的:“拜托,我什么时候让你加班了?我什么时候不让你去兼职、去充电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心甘情愿地把宝贵的业余时间挤出来给娱乐,却就是不愿意拿出时间去多做点别的职业呢?
答案,就出在我们对时间的“定性”之上。
严格地说,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其实都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你都可以用来工作,也都可以用来娱乐、休息。但为了保障工作成果,人类发明了上班制度,并配套了考勤等措施,所以,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模式,一到了下班或者放假,我们就会马上转换身份。对此,我们给自己一个最正当不过的理由--“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休息是休息”。到了“非工作”时间,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放纵自己,觉得自己此时就必须娱乐与休息。
然而,这种观念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首先,时间不等于成果。这一点,上面的公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不再赘述。
其次,我们也无法把时间截然分开,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你下了班,还可能被叫去单位加班,或者被领导叫去喝酒应酬,那么,这种貌似娱乐的喝酒聊天,到底是娱乐,还是工作呢?很显然,这还是工作。
再次,娱乐能让你成功吗?我们不否认娱乐的正面作用,但是,众所周知,纯粹的娱乐毫无生产力。能够改变你未来命运的,必定还是工作与学习。有的人给了娱乐活动太重的时间比例,结果一事无成。
最后,工作也好,娱乐也好,只有快乐的,才是对的。你讨厌工作,当然不会喜欢去主动加班,但如果你很喜欢这份工作呢?那么,这是工作,还是娱乐呢?有一位作家说: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别人去看电影,去酒吧,而他就在家里码字,他没有觉得这是苦差事,相反,他觉得很开心,还觉得晚上这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了,他都舍不得去睡觉。
还有一个例子,玩游戏这件事,大家都很喜欢,有些玩家每天玩十来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可是,对于那些以“代练”为职业的专业玩家来说,这十来个小时,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要不是为了钱,他们绝对不想再多玩一分钟。
由此可见,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不愿意花时间,不愿意挤时间去兼职。相反,那些真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兼职的人,由于他们把这份兼职看成了一种“娱乐”,所以不会感觉到时间的流失。这种专注时的快乐,就叫做“心流”,当处在心流状态时,我们不会感觉到难受,反而会有一种快感,并会有轻度上瘾的倾向。如果你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那只能说明一点--你还没找到你喜欢的事情来做。所以,去找吧,你一定会找到的!
结语:
那些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人,其实,你们要么就是缺乏时间管理的技巧,要么,就是根本没有把兼职与学习当一回事,后者的比例甚至还更高。
时间是需要去挤的,只要你肯挤,它总是会有的。可惜,太多的人只愿意把时间挤出来用于娱乐、应酬甚至是发呆,就是不愿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为自己的将来投资。而那些“斜杠成功者”或“多元经营者”,他们不但知道兼职这件事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还热爱自己的这份兼职,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娱乐,甚至是唯一的娱乐。
这,就是这两类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的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你是怎样使用你的时间的,完全取决于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与价值的。
余生不多,此时不努力,到老徒伤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