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算是一个内向型人格的人。喜欢工作之余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刷烧脑剧,逛豆瓣公众号,看美学直播,搜索整体形象搭配这些依靠网络得知讯息,或者写日记,看看书,思维导图记忆记录,戴耳机听音乐做做运动,甚至发发呆放空。

    感谢“选择自己”选择君KLYE ,接触到各类技能思维成长社群,更慢慢的找寻自己。

    自从觉得影院观影经济和时间成本对自己的闲暇时间来说偏高,就毅然决然的入了“死宅刷剧”的坑。即将上映的影片也克制自己不去像往常一样搜索预告,而等待可购会员后静静看完,省很多事,也看的更完整。时不时回顾了经典,每看一遍就有更深的体会。总有想要看的电影,近期的日子得空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更是资源多多。广电总局的字幕显示在屏幕上后,我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体验一种人生,有看不懂的却还想懵懂的看下去,因为下次看时的感觉又会不一样。渐渐的,开始认真听背景音乐,导演和编剧姓名,映入眼帘的第一幅画面总让我特别期待,结果被拍摄手法和音乐不知不觉带入画面好一会儿方觉察到先前准备好的注意力早被影片带走。又叹又喜,大呼过瘾。由于职业方向,现在尤其会关注人物的整体造型,如何塑造的发型,怎样的妆容和神情在表达怎样的情绪,服装配饰,细微动作和语气,有时甚至脑补摄像手法和机位是如何进行的。看电影,我很专注的投入。里面演绎的人生保不齐就有哪一点GET到我,能给我平日生活里触碰不到的思绪和顿悟。好像一直在寻找一些可以直击心灵的影像,希翼在某一部找到所谓的救赎破冰时而困苦平淡的生活,哪怕就只有一瞬的激荡,尽管生活总是不间断的波纹曲线。心理学也好,励志鸡汤也罢,寻求后投入的过程充满了希望,在影片里看到了更多样化的大喜大悲之人生,这该是世界上最廉价又最美好的体验了。各种选择后的各自人生版本都在这屏幕的尘埃大地上开出花来,,落地,播撒种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