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珠海
这套辅导书火了!14名学霸联合制作,让同学看后沉迷学习无法自拔!”
你一定会惊讶于这套书的创始人和策划人,竟然是一位只有15岁的少年。严祖怀组织另外13名同学共同编纂了《共享中考》共五册中考教辅书,“让学生像沉迷武侠小说一样沉迷中考”是他编写这套书的初衷。
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学霸,也许过去的我们把学霸定义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后来定义为“五项全能”,但现在的学霸可能会颠覆你所有的认识了。
严祖怀在共享中考项目介绍中写道:
“偶然的一个念头,让我萌生出了将共享经济与学习结合起来的想法,共享经济缺乏教育方面的元素,教辅市场缺乏分享机制,二者的有机结合,恰巧能够互相弥补不足,共享中考,由此诞生。”
天呐,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连出版界的编辑们都没有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刚刚中考结束的15岁少年却能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构想和规划自己的蓝图,除了感叹,我竟无话可说。
当然,此新闻一出,网上对于这一话题的热议必然褒贬不一。
有人说:“我为什么不去买权威官方发布的参考书,偏要去买几个小孩子写的辅导书?”
有人说:“我怎么就没有碰上这样的同学呢?”
有人说:“宁可看冷冰冰的刷题书,也不看这些,干货太少。”
有人说:“我觉得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不错,哇,羡慕!想起当年买的一堆空白资料.....”
严祖怀同学以全校指标到校总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入成都七中林荫校区(全成都市中考收分最高的高中),他组织的编写者们也都是学习成绩顶尖的同学,这些“头衔”虽然是宣传点和卖点,但在自带光环的同时必然也会附加非议。
幸好,因为工作需要,我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严祖怀同学本人,沟通不多,但足够令我对这个“学霸”刮目相看。
共享中考一经“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逾100家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网络等渠道报道转载,严祖怀同学就忙了起来。他不仅要勒令淘宝卖家尽快下架非正版图书,还要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出版商和寻求合作的单位,但最重要的是继续打磨这套不算成熟的辅导书,而这些,全部要在业余时间完成,所以他在朋友圈里写道“忙到崩溃”一点儿也不夸张。
我在无数次的发送微信表明来意后,终于在某天晚上收到了严祖怀同学的回复。非常成熟且好听的男低音表达了他对于我们支持的感谢,表示已经阅读过我发送的内容信息,但时间有限,事务繁忙,他们会好好考虑合作的问题。
虽然整段话没有表明立场,但我还是被他的回答所震撼,因为我差点就以为发送语音的是一位已经步入职场的男士,而不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
所以我一定是对这个年龄有什么误解。于是,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十五岁,毕竟相差也不过十年而已。
可能那个时候的我正在因为不理想的数学成绩而垂头丧气,正在没日没夜地赶作业、上辅导班,正在因为一节体育课被占用而懊恼不已。中考后的放纵还没来得及好好收拾,便一脸茫然地开始了高中生活。
浑浑噩噩,也许说的就是我的十五岁。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成员信息。一个学霸,最不缺少就是例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样的称号,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默认了这类奖项和学霸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匹配度,所以拥有这些头衔真的不足以证明什么。
而他们作为初中生,却在各大知识竞赛、征文大赛、人才选拔赛中拿奖拿到手软,同时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担当义务讲解员,也许很多经历连大学生都自愧不如,他们却在繁忙的课业间歇努力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也许他们就是我们在小时候常常听妈妈无可奈何扶额说过的“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从来都是我们儿时的噩梦,小的时候因为多才多艺而被拿来和我们比较,后来又因为成绩和无数的证书奖项而成为父母天天挂在嘴边的榜样,就算已经工作了,仍然少不了拿来说道一番。
也许小时候的我们听到父母对别人家孩子的夸奖时,总会对此不屑一顾,毕竟成绩好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总是嗤之以鼻地说:“我只要一努力就可以超过他(她)!”
渐渐地,我们发现别人家的孩子除了拿得出手的成绩,竟不经意间参加了很多比赛,各种证书、奖项加身,这时的我们虽然心虚却也安慰着自己以后有的是机会。
接着,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或是找到了人人羡慕的好工作,这时的我们拿着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却再也追赶不上他(她)的脚步了。
不知不觉间,原来坐在一间屋子里的同班同学,竟一年一年地拉开了奔跑的距离,当我们意识到必须要去追赶的时候,别人却已经比我们超前了好几圈,遥不可及,便终于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所以,其实不是因为时代在变化,事物在发展,造就了现在的00后格外优秀,而是过去的我们眼界太狭窄,以至于看到身边的同学和我们一样埋头苦学,就心安理得地继续徜徉在题海的世界里了。
但事实上,有的同龄人早已跳出这个“不断学习才有出路”的怪圈,努力在多样化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出路。除了家庭带给我们的固有影响,在这个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是我们的局限性思维限制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规划,毕竟谁也没说过学生就只该学习不是吗?
一点儿也羡慕不得别人。
现在,我们这批90后,马上或是已经步入职场,几年之后高下立分。一定有人止步不前一如在大学中混日子,一定也有人在职场中施展手脚,节节高升,这不在于行业的选择问题,而在于眼界,在于我们思想的宽度和深度。
还没来得及感叹自己作为90后奋战在职场中碰得头破血流,就一不小心被这群00后们给了当头一棒。
仔细想想,我们从上学开始就不停地努力,努力考出好的成绩,努力参加各种活动,其实说到底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和别人竞争的资本,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限制,去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这个世界发展得太快,真的容不得我们有一丁点儿的松懈。
所以非常想见见这一群学生,听听他们对于自己人生的想法和规划,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帮他们做一套书,同样也教会自己面对只有一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