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一秒钟不比一小时好拍

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如何,我只能回答你,这是一部很“张艺谋”的电影。

开篇的人物衣着、环境塑造就为我们拉开了上世纪的叙事背景,全片前四分之一的人物台词加起来不超过十句。张九声和刘闺女为了一卷电影胶片抢了一路,抢到二分场为止,这才揭晓了张九声为何要费劲千辛万苦看到这部电影(的开头)。

《一秒钟》还没上线前就被吵得沸沸扬扬,其中被议论的最多的无非就是被删减的部分,即张九声的女儿因货车还没停稳就冲上去卸货而被撞死。在此我就不去探寻被删减的缘由了,或许这个画面能够补充故事情节,让观众更能与张九声共情,但没了这个画面,其实也不影响我们理解电影——试想,假如观众不知道张九声的女儿已死,那么即便最后的照片丢失,观众也会和站在山坡上的张九声和刘闺女二人一样露出释然的微笑,丢了照片不要紧,找到女儿不就行了?所以女儿的死讯,不一定要被观众所事前预知。恰恰相反,无论抱着哪种猜想去看电影,观众都能在这个留白结尾中获得一丝慰藉。这是我说《一秒钟》很“张艺谋”的原因之一。

讲故事容易,讲好一个故事很难,尤其是张九声为了看一眼《新闻简报》里的女儿这件事,张艺谋把它满打满算讲了近两个小时。其中包含抚养痴呆儿子的范电影、被父母抛弃只身带大弟弟的刘闺女、亲自押送逃犯只为蹭顿好饭的保卫处......这样概括来看,这部电影确实不止在讲那出现了一秒钟的女儿,而是将许多故事都精华到了与那一秒相牵扯的二分场电影院和《英雄儿女》之中。

刘浩存的造型与台词确实存在诟病之处,正如许多人所反映的那样:不是把头发弄乱脸抹黑就能成贫困儿童了。不过当张九声改造回来,在人群中一眼望见刘闺女时,刘浩存盯着镜头微笑的那一刹那,确实让我联想到了巩俐、章子怡在上世纪电影中盯着镜头的微笑,那股质朴和灵气只不过换了新的电影拍摄手法,在优质的色彩画面中仍展现了出来。那一个镜头,我确实体会到了刘浩存成为新一代“谋女郎”的原因,她是适合这部张艺谋的电影的。

在那个贫瘠年代,电影这样东西说来奇怪,对一个逃狱犯来说,它是见到已故女儿的唯一渠道;对电影放映员来说,它是保全自己地位和获取民众敬仰的手段;对孤儿姐弟来说,它是用来做灯罩的昂贵材料;对普通民众来说,它是逃离现实唯一的娱乐活动。电影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且将这种异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可以问自己:电影对我来说是什么?那便是屏幕上的这些故事,和每个故事背后的人。许多画面的长度不过一秒钟,甚至数个画面拼起来也不到一秒钟,但整整五千四百秒的电影故事里,好的导演编剧能让我们直触电影情怀,糟糕的导演编剧只会让我们直呼浪费时间。

从黑白胶卷到彩色频帧,电影的一秒钟从来不比一小时好拍,与其业内较劲拍愈发冗长的电影系列,不如先琢磨如何把其中的每一秒都拍得淋漓极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秒钟》:一秒钟不比一小时好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