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做渌江书院山长那些日子

连续两次科场失败,让左宗棠心灰意冷,他索性返回湘潭周家,潜心研究地理学。

左宗棠虽然科场失意,但他的才名却早已经传播开来。

左宗棠做渌江书院山长那些日子

道光十七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邀请左宗棠担任醴陵渌江学院主讲。这对于经济窘迫的左宗棠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左宗棠欣然答应上任。

渌江书院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府。历史上,朱熹、张栻、吕东莱、王阳明都曾在此讲学论道过。

左宗棠做渌江书院山长那些日子

虽然有着这么多文化巨头在此讲学的光荣历史,但是到左宗棠这一代,由于近百年来书院时停时办,以及缺乏名师硕儒的讲习。此刻的渌江书院确是一副衰败,学风不振的模样。

左宗棠给恩施贺蔗农先生的信中写道:“此邦人才,虽较大邑稍靳,然就中才殷俊发、恂悫良谨之士,所在不乏。惜山川僻狭,乡先辈又绝少宏达儒宗,闻见未广,风气斯(外门内必)。前数年间,讲席未得其人,黠者益其奸,拙者诲之惰,少年无俚之人,竟以訾薄相长益,以故父兄少娴礼教者辄以子弟入院为非幸事。”在左宗棠看来,他看到的景象是这里虽然缺乏天资特别杰出的天才学生,但是中等人才,诚实善良谨慎的学生却并不缺少。可惜这里山区偏远,渌江的老辈中又缺乏深通儒术见解广博的学者,导致这里缺乏儒学伦理的教化。再加上前几年,主持渌江学院的山长未得其人,使得学生中狡黠之悲变得更加奸猾,资质平庸者则变得更加懒惰。一些不良学生,以互揭短处为尚,因而一些不明九里的父亲兄弟将把子弟送到渌江书院视作不幸的事情。

左宗棠下定决心要好好整顿渌江书院,重振渌江书院在历史上该有的学术氛围。

面对渌江书院不理想的教学状况,左宗棠使出了他的杀手锏。学生来拜访他的时候,他会发给学生一个本子,命他们在听课的时候将心得体会记录在上,心中疑问也可随时记录在案。临近日落放学的时候,左宗棠用锁将教室锁住,他便命学生将本子交出,仔细检查他们日间所笔记。如果所记有条理,对先生教学内容要点记述得当,阐述发挥到位,便可确认为刻苦认真听讲的学生,发给膏火费。相反,若是笔记胡乱记载,答不应题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果两次都发现笔记不合格,便会扣除学生的膏火费,发给认真刻苦的学生。通过对课堂笔记的检查,左宗棠赏罚并用,很快就确立了师长的权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左宗棠做渌江书院山长那些日子

事情有经与权之说,课堂笔记不过是具体的教学细节,属于从权。左宗棠身为理学信徒,更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教化。按左宗棠自己的说法,就是“制外所以养中,制中始能制外”,采取手段,利用师长尊严,学生或许不得不认真学习,但终究不如心甘情愿的去学来得更好。

只有让手底下的学生明白事理,才能让他们自觉学习进步。两者都是互相促进的。

他找到最服膺的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著作《小学》,研究了几天后,他截取了其中最具有教学意义的内容八条订做学规,也就是“洒扫、应对、进退三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八条,详为讲解,昭示学生,从为人处世上教育领导学生。

他还于每月初一“会订功课笔记,为之引掖而督勉之,其有不率,则朴责而斥逐之”,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直接劝退。

左宗棠极富威严手段,本人又具有道德魅,学生敬服不已,整个渌江书院的学风为之一变,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俱知强勉学问,不谓苦也”。

然而左宗棠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似乎还是不太满意,他在信中感叹道“计七十余日,熟《毛诗》一部,《尚书》二卷。惜此间书籍极少,学者只能略识字义,未能因文见义,为可惜耳”

参考文献:

《上贺蔗农先生》.《左宗棠全集》 书信1,页7

《“兴教劝学”,“经正民兴”》.匡亚明《左宗棠评传》

书城《一代忠烈左宗棠》

360百科《渌江书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宗棠做渌江书院山长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