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楠
大家好,我是爱赚钱爱攒钱最爱钱生钱的大楠。
最近各处都在说降薪的事情,虽然我们这里还没有落到实处,但是,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办公室里哀嚎一片,本来就不高的工资,再一降,还有办法活吗?
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每当我在网上刷到有人分享省钱小技巧攒钱心得的帖子的时候,总是有人在下面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类似的话。
我想说的是赚钱固然重要,但是省钱也必不可少。
《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博多·舍费尔提到:没有人能仅仅通过挣钱就变得富有,财富产生于你对金钱的留存。
许多人都有一个不明智的想法,认为等我挣到足够多的钱,一切都会好转起来。但实际上,生活水平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总是和你所拥有的一样多。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储蓄,就只能负债。
这些年来我的工资从来也没有多高过,就连涨了一波工资之后,也达不到交税的门槛。
但这些年,房子也买了,孩子也养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多穷的人。
每天也过得乐乐呵呵的,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几个快乐存钱法。
一 减少平替,在能力范围内,就买好的。
近几年出现了一个热潮,就是人们买东西从只买贵的到开始理性思考,平价的替代品受到了推崇。
这相比以前要提前透支也要进行高消费的现象来说,确实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正如著名学者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批判的那样:人们购买物品不只是当做工具来使用,同时也是当做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
但是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不能反对消费,年轻人适当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对于一些平替产品,确实有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但是过分追求消费降级、平替,也是不可取的。
让一个经常做自媒体剪辑视频的人放弃购买高端手机,而去买千元出头的手机,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抛开那些高溢价的消费品不说,买东西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所以每个人的消费都应该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经济之基础之上,量入为出。
我个人的意见就是,要么不买,要么就买自己能承受范围内相对较好的。你会发现,贵的东西,用起来却很便宜。
二 定期清查自己的物品,遵循“出一进一”的理性消费原则。
近几年的网络热词都是攒钱、理性消费、极简生活等,这也证明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
与其被“活在当下,永远还债”的“伪精致”所绑架,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规划开支,按需购买生活用品,细水长流的把日子过好。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自己想一想,每个季节常穿的衣服是不是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套?
最常背的包包,一定不是你花大价钱买的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品。
当逛街买回来一个新东西之后,过几天就会在家里翻出来相似物品。
一个人的审美、消费喜好基本上都已经建立完成,所以不管是在线下还是线上,买来买去都差不多。
这就造成了一种重复消费的现象。
所以我们现在在消费之前,首先在家里找一找,有没有相似物品,遵循“一出一进”的消费原则。
三 多利用二手平台、用好信用卡。
有的人对于二手平台有看法,就觉得是买人家不要的破烂儿。
还有的人把信用卡视为洪水猛兽,因为这都是导致他提前消费的元凶。
其实这两个都是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小工具,只是看你自己怎么使用。
首先我们要端正态度,既不能看不起使用二手平台进行买卖的行为,也不能把信用卡当做自己的靠山,透支额比工资还要高。
二手平台好处挺多的,比如我经常在一个叫多抓鱼的小程序上,买书卖书。
基本上,二三十块钱一本的书在那上面只需要几块钱十几块钱。
对于家里看完了不用的书也可以在上面卖钱,几块钱十几块钱一本。
一个综合性的二手网站,那更了不起了,我曾经在上面买过全新未开封的电饭煲,比市场价便宜了100多块,还买过阅读器,比市场价便宜150左右,虽然现在也闲置了。
我还把不用的包包、订婚只穿了一次的衣服等等,全都低价处理了。
信用卡更是了不得,我兑换了很多次权益,比如积分换星巴克,积分充话费等等,大大小小薅了很多次羊毛。
所以这些本身只是一个工具,要看用的人怎样正确地去使用。
四 记好账,制定你的省钱计划。
我记账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记账的好处非常明显。
在单身生活的时候,它可以约束我乱消费的行为,我平时花钱如果大手大脚,那么当天我晚上在盘点记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潜意识里会自觉的约束自己以后的消费行为。
另外它可以帮我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体系,当我们记账有一段时间之后,比如说半年,那么就可以从数据中整理分析出自己的消费体系。哪几个月份支出集中,哪几个月份可以缩减消费,都是可以清楚明了地看出来的。
它可以把我们的收入和支出用一个比较具象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可以制定出自己的省钱计划或者是攒钱计划。
其实总有人把攒钱和抠门儿对等起来,其实,管理好自己的消费体系,用好一些金融工具,攒钱的同时也是能够快乐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