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什么这么贵

导语:

从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天价拍出,到近日买主交接,期间的每一件细微小事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不仅当今,即便是在历史上每一次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出现都必引起一番风波,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此次拍卖天价是哄抬还是理所当然?

长物居主人涂睿明先生结合陶瓷工、艺及历史等几方面,对斗彩鸡缸杯

做出了透彻入骨的分析。阐述了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什么这么贵”“该不该这么贵”的问题!如果你对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天价抱有怀疑,或者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以为然,那么这篇文章应该能为你驱惑释疑。

涂先生是南昌人,性谦脾和,虽是理工出身,并在机关单位有11年的工作经历,但“读书写字,念佛做瓷”是他生活中离不开的几件事!常与各界艺术人士多有往来,在陶瓷及当代艺术领域都有独到深入的理解与见解!

-----------------------------------------------

正文:

鸡缸杯最近很火,因为拍了两个多亿,和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差不多。不过从单位体积的价格上来说,鸡缸杯显然比鬼谷子下山贵得多。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



元青花的认识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历史上,仿佛就没有存在过。鸡缸杯则不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明星(明代就已有值钱十万的记载),而且声名从未过气,并与日俱增,数百年来,独领风骚。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件瓷器能够和他相提并论。所以稍有一点陶瓷史知识,就不会特别惊讶于这样的价格,亿元没有什么奇怪,只是亿前面是几的问题。鸡缸杯之所以名震古今,首先当然是做得好,好到什么程度?简单的做个比较,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到明代,彻底结束了宋以来陶瓷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变成了一枝独秀,独步天下。就工艺而论,同一时期,欧洲陶瓷还基本停留在陶的阶段,处于小学水平,景德镇之外的其他窑口算是中学水平,不过到明末基本上都辍学了。但景德镇不但进入大学,还在不断深造。这就是大致的状态。回到鸡缸杯,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他在自己所处年代于全世界的地位。具体到器物本身,鸡缸杯给人的强烈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鸡缸杯做得很薄,胎体洁白,迎光可透。到现在我们经常还能够看到这一幕:有人拿一个杯子,对着光,看到杯体透光,然后感叹:这么薄,这么透,真好啊!就是说,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样的瓷器都并非我们寻常可以见到,可以使用。

而这件器物是出现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我们不难想像古人第一次见到这样器物时回发出怎样的惊叹。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烧造出这么薄、这么透、这么白、这么坚硬的瓷器!而且在成化之后到清初的一两百年间,全世界都生产不出这样水平的瓷器。


(成化斗彩鸡缸杯细节图——长物居敬制)

二是画得很好看,绘画生动,色彩丰富而艳丽,但又不是大红大绿的强烈,而是深具文人意趣的清雅。

鸡缸杯这么精巧的器物,在绘画风格上却完全不是工细一路,这有些奇怪。因为同时代一些大很多的盖罐之类,都还是偏向于老实的风格。认真的以青花勾线,细致的在线内填彩,虽然没有像清三代那样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拘紧,却也没有写意的意愿。因为对于匠人而言,细致的描摹还有迹可寻,画风神彩的追求就非能力所及。鸡缸杯的画风却写意,虽然后世对这种画风多有推崇,认为生动自然,但相较写意的绘画而言,实在难以相提并论。

所以雍正皇帝仿鸡缸杯的制作,画风上就一改前朝,稳健工细而不失神彩。乾隆皇帝就走得更远,形制内容都大异其趣,不过乾隆皇帝的品味比起他的父亲,就实在不敢恭维。


(雍正斗彩鸡缸杯——长物居敬制)


(乾隆斗彩鸡缸杯)

第三就是斗彩这种装饰方法,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说起斗彩,稍有古代陶瓷知识的人都很容易联想到粉彩、五彩、珐琅彩之类,陶瓷史类的书籍上也会把斗彩单列一章。

但我们首先要说的是,斗彩不是一种彩,而是一种装饰手法。我们先看看斗彩的制作过程:先在做好的素胚上用青花料勾画轮廓线,类似于绘画中的白描,然后施釉高温成瓷。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件只有线描的青花瓷。如果不进行下一道工序,那也能算一件完成的器物,历史上也的确有这样的器物流传,被称为漏彩。

(漏彩瓷器)

然后,在烧成的青花瓷上,用各种颜色的彩料再进行彩绘,比如鸡冠是红的,就是青花勾勒的鸡冠轮廓内填上红色料。彩绘完成后,再入窑烧制。

当然,这一次彩绘与青花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低温的色料,烧成的温度远低于青花。第二次烧制完成后,一件斗彩的瓷器就此诞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斗彩是釉下青花勾线釉上线内填彩的一种装饰手法,釉上填什么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实际上,可以填五彩,粉彩,珐琅彩或新彩,所以它自己并不是某种特殊的彩料。

(成化斗彩鸡缸杯细节图——长物居敬制)

斗彩的闻名,在于它是人类第一次在陶瓷上如此纯熟的运用这么多种色彩。可以说是彩绘瓷历史上的第一次集大成。当然,他也是陶瓷工艺上的集大成:斗彩首先要烧青花,彼时青花瓷已然风靡世界,青花与釉上彩绘的结合,又大大延伸了陶瓷艺术的可能性。

能烧造出这样的瓷器,取决于材料、成型工艺、绘画、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而我们越是了解制作的工艺与技术,恐怕就会发出越多的惊叹。先说材料:中国古代制瓷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单一的制瓷原料,瓷石。单一材料的缺点就是对材料本身的依赖度很大,没有好的瓷石,就不可能烧出好的瓷器。景德镇早期的情况也是如此,直到发现了著名的“高岭土”,才使得这种境况得以改观。人们发现高岭土后,把高岭土与瓷石原料进行配比,就可以很好的提升陶瓷的品质。

这就是陶瓷历史上著名二元配方。虽然二元配方的最早出现时间仍存争议,但一般认为出现在元代,所以到成化时期,材料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才能烧造成出鸡缸杯这样的名器。

再看成型的工艺。早期的瓷器成型,杯碗之类,基本上都是拉胚,后来出现了修胚(也叫利胚)这道工序,是利用利胚刀对拉好的胚进行精修的过程。鸡缸杯这样精巧的器形,没有利胚这道工序,想要实现是难以相像的。比如它的口沿,微微的向外一撇,不露声色却细腻动人;圈足采用的是卧足的样式,就是足不外露,放在那里,看不到有足。这都需要利胚工艺才比较容易完成。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为什么鸡缸杯能够如此闻名,并由之产生了诸多的传奇和故事。因为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不但代表了世界制瓷领域的最高水平,把其他地域远远的甩在后面,而且在整个人类的陶瓷工艺史上,都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什么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