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hronized使用及原理

简介

   synchronized是jdk一开始的同步关键字,主要用于线程间有竞争时进行同步锁定,一开始相比lock关键字,会显得比较笨重些,但是自已jdk1.6进行优化后,两者性能差不多

使用方法

java中每一个对象都可以作为锁,这是实现synchronized的基础,synchronized作用在如下:

  1. 普通方法:锁是当前实例对象
  2. 静态方法:锁是当前类的class对象
  3. 代码块:锁是括号里面的对象

普通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ount++));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静态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method() {
   // todo
}

代码块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his)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ount++));
                    Thread.sleep(1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jdk1.6后的优化

自旋锁

线程的阻塞和唤醒需要CPU从用户态转为核心态,频繁的阻塞和唤醒对CPU来说是一件负担很重的工作,势必会给系统的并发性能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我们发现在许多应用上面,对象锁的锁状态只会持续很短一段时间,为了这一段很短的时间频繁地阻塞和唤醒线程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引入自旋锁。

何谓自旋锁?

所谓自旋锁,就是让该线程等待一段时间,不会被立即挂起,看持有锁的线程是否会很快释放锁。怎么等待呢?执行一段无意义的循环即可(自旋)。

自旋等待不能替代阻塞,先不说对处理器数量的要求(多核,貌似现在没有单核的处理器了),虽然它可以避免线程切换带来的开销,但是它占用了处理器的时间。如果持有锁的线程很快就释放了锁,那么自旋的效率就非常好,反之,自旋的线程就会白白消耗掉处理的资源,它不会做任何有意义的工作,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这样反而会带来性能上的浪费。所以说,自旋等待的时间(自旋的次数)必须要有一个限度,如果自旋超过了定义的时间仍然没有获取到锁,则应该被挂起。

自旋锁在JDK 1.4.2中引入,默认关闭,但是可以使用-XX:+UseSpinning开开启,在JDK1.6中默认开启。同时自旋的默认次数为10次,可以通过参数-XX:PreBlockSpin来调整;

如果通过参数-XX:preBlockSpin来调整自旋锁的自旋次数,会带来诸多不便。假如我将参数调整为10,但是系统很多线程都是等你刚刚退出的时候就释放了锁(假如你多自旋一两次就可以获取锁),你是不是很尴尬。于是JDK1.6引入自适应的自旋锁,让虚拟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线程一直循环做无意义的事等待,让那些很快做完事情就获得锁往下走的,来减少线程阻塞到唤醒的时间消耗,所以如果等待时间太长,效果不好

适应自旋锁

JDK 1.6引入了更加聪明的自旋锁,即自适应自旋锁。所谓自适应就意味着自旋的次数不再是固定的,它是由前一次在同一个锁上的自旋时间及锁的拥有者的状态来决定。它怎么做呢?线程如果自旋成功了,那么下次自旋的次数会更加多,因为虚拟机认为既然上次成功了,那么此次自旋也很有可能会再次成功,那么它就会允许自旋等待持续的次数更多。反之,如果对于某个锁,很少有自旋能够成功的,那么在以后要或者这个锁的时候自旋的次数会减少甚至省略掉自旋过程,以免浪费处理器资源。

有了自适应自旋锁,随着程序运行和性能监控信息的不断完善,虚拟机对程序锁的状况预测会越来越准确,虚拟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锁消除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我们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对这部分操作进行同步控制,但是在有些情况下,JVM检测到不可能存在共享数据竞争,这是JVM会对这些同步锁进行锁消除。锁消除的依据是逃逸分析的数据支持。

如果不存在竞争,为什么还需要加锁呢?所以锁消除可以节省毫无意义的请求锁的时间。变量是否逃逸,对于虚拟机来说需要使用数据流分析来确定,但是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这还不清楚么?我们会在明明知道不存在数据竞争的代码块前加上同步吗?但是有时候程序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虽然没有显示使用锁,但是我们在使用一些JDK的内置API时,如StringBuffer、Vector、HashTable等,这个时候会存在隐形的加锁操作。比如StringBuffer的append()方法,Vector的add()方法:

锁粗化

我们知道在使用同步锁的时候,需要让同步块的作用范围尽可能小—仅在共享数据的实际作用域中才进行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需要同步的操作数量尽可能缩小,如果存在锁竞争,那么等待锁的线程也能尽快拿到锁。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上述观点是正确的,LZ也一直坚持着这个观点。但是如果一系列的连续加锁解锁操作,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性能损耗,所以引入锁粗话的概念。

锁粗话概念比较好理解,就是将多个连续的加锁、解锁操作连接在一起,扩展成一个范围更大的锁。如上面实例:vector每次add的时候都需要加锁操作,JVM检测到对同一个对象(vector)连续加锁、解锁操作,会合并一个更大范围的加锁、解锁操作,即加锁解锁操作会移到for循环之外。

轻量级锁

引入轻量级锁的主要目的是在多没有多线程竞争的前提下,减少传统的重量级锁使用操作系统互斥量产生的性能消耗。当关闭偏向锁功能或者多个线程竞争偏向锁导致偏向锁升级为轻量级锁,则会尝试获取轻量级锁,其步骤如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synchronized使用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