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EEE TIM)投稿记录

大三下的暑假保研联系导师,导师给了一个师兄做过的课题,我按照我自己带来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投的是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中科院二区),刚刚接收,记录一下投稿过程。当然后来也顺利进入课题组。

我导对这本期刊的评价是偏重实践,因为仪器与测量,感觉一听上去就是讲你造了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检测设备的(hhh我胡扯的)。但理论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最起码你需要用一些中间数据从原理上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用你这个方法吧,虽然我自己这个小方向在这本期刊也见过完全搬过来做新方向应用的,本身算法没什么创新(但我很不幸被审稿人质疑理论不足)。所以我也是按照算法改进+新领域应用的思路写的这个文章。

时间线:
Oct 10 2022 投稿
Nov 11 2022 拒稿但鼓励重投(编辑说大修或拒稿重投都按拒稿处理。这样看来一审20天左右,因为从投稿到under review中间因为格式不对被编辑要求邮件私发给她,而且两次,emm。。。额外耽误了几天)
Jan 3 2023 重投,申请了新的稿件ID
Jan 22 2023 审稿(投稿时恰好是圣诞节+元旦假期,比一审慢了几天)
Feb 15 2023 编辑决定
Feb 16 2023 接收

一审3位审稿人返回意见。第一个审稿人应该是本人小领域的,提的意见主要集中于实验部分前的写作,比如说引言某某处背景知识应该补充,图片的质量需要改进,等等,这样的问题提了十几个。而且这位审稿人没对我们的算法进行质疑,至少说明他应该是看懂了我们的创新点hhh。第二个审稿人提的两个问题很大很宽泛,没怎么涉及我们算法的核心改进,但比较棘手,质疑比较尖锐但语气比较客气,并且说我们的算法理论性不足。第三个审稿人表示你们的算法是合理的,他主要质疑的是实验,他说我们的实验量不够,实验设置写的也不细,而且让我们补充消融实验,这个要求补充实验的就很难hhh。

因为手上还有另一篇本科的论文要改,所以实际上全心全意改的时间大概1个月左右,剩下的时间就是思考怎么改,外加修另一篇论文。回信的时候,第一个审稿人,都是写作的问题,那就好好改嘛。第二个审稿人就是浅浅反对一下他的comment,然后像上课一样和他讲我们的算法创新点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理论方面的话又补充了什么数值实验,有一些你要求的定理证明、泛函分析的方法为啥不适用,但我们用了什么什么,这样。第三个审稿人就是按他的要求补充实验。回信的时候还说了一下,我们的是cross-domain study,你提的创新点不足是领域A,我们主要改进的是领域B,这样hhh。总体上是大修,回信的时候真的很重视,三个审稿人写了差不多30页,救命

然后二审的结果就好很多,第一位审稿人直接表示修回以后论文的质量提升非常大,recommend for accptance。第二个审稿人也表示解答了他的大部分问题。不过第三个审稿人又提了很多和他上次审稿无关的问题,而且是审稿人2已经提过的问题,评价也不太友好。但好在审稿人1给的评价真的很高,编辑最后是给的接收、但仍然要考虑或采纳审稿人的意见(如果有的话)。显然这是有啊,最后就再好好改改呗。得出的结论就是运气还是蛮重要的,首先我这篇论文看了不少我师兄投稿时审稿人的评价,所以还蛮注意的,其次就是有个审稿人是真的懂你在做什么的。再就是如果给了拒稿重投的话还是机会比较大的,需要好好把握(我导说这期刊如果不行的话编辑不会给送审的),然后按照审稿人的评价好好改,突出修改的工作量(算法部分基本上重写的,数值模拟也是重新加的,审稿人2让做理论,没想到真的把一堆数学搞出来了,但好累hhh),是有可能打动审稿人的,这本期刊也还算宽容。最后祝大家研途顺利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