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点字功能性学习策略》随笔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叫《点字功能性学习策略》外国人写的,台湾作者翻译的。从文字来说台湾版的书籍是繁体对于习惯了简体字的读者来说看起来比较吃力。书主要讲如何引导有视觉能力弱,视觉辨别差,或后天视力缺失的人如何通过学习点字来学习书面知识,从而不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

貌似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视觉有一定障碍的人。他觉得传统的盲文书有时候不是那么的适用和简易学习。他根据以往的传统和他后天的学习与教学经验改良点字学习法,主要把某些字母按一定规则的点列阵排好并让学习者明白特定点列阵是代表什么意思。用双手触摸感知书面的点列阵并朗读让其形与音配对。学习点列阵从那个字开始很需要考究,作者觉得效果最好的是用孩子最喜欢的,能带来愉悦情绪体验的,孩子日常生活中能较频繁使用的开始。既然它是书面知识那还要练触摸的敏感度,即目标学习字无论在哪行哪个位置,学者都能摸到后立刻读出它的意义。从学者的兴趣字入手,同时利用他的兴趣字不断的扩大学习范围。这本书现阶段对于学英语的读者来说比较实用,因为他门的组字元素就是26个字母不变,而中国文字偏旁部首太多,还有很多相似度很高的字,对于这套模板教学不太适应中国水土。但是这本书的主题利益比较新颖,看封面就像将解读电报吗一样。引导孩子学习符号性文字也能从孩子的兴趣度入手,而且利用孩子的兴趣度不断扩大识别圈,这是我们在引导孩子学汉字时很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这一点在我身上深有体会,在引导孩子学字的时候喜欢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认为孩子该学什么汉字了,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度。最近有教好些个孩子认字,再选字的时候按着孩子该会的常用3/400字的大纲觉得孩子该学某某字了(很简单的,几笔的字),就教了。在教学中有些孩子对符号认识能力好很快可以学会,但是有些视辨能力弱的孩子,利用讲解的形式引导孩子把字与情境联想,用了大量的强化手段和巩固复习学会好。经过一个连续时间段的复习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不复习再回过去一检查又不会了。这时我就在思考我教这字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孩子而言学了这有没有用,孩子现阶段能不能学会,是教学方式引起的还是其它原因,总想找出效率低的原因。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排除孩子还不能学符号认知的孩子的原因,发现有一部分是与孩子本来的接受能力有关,有些孩子学习符号就是需要大量的重复与强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学的这个字对他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平时也用不上,在课堂是只是靠刻板记忆记住了久了就又忘了。那这样教学的实际意义就达不到真正的效用。那么学就要有意义而且有所用,不然即使孩子认会了那个字不知道意义不会用也是百搭。

后来我就慢慢的改变策略,把孩子认的字与他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跟他的五要素语言理解相结合,加上他的兴趣事件相结合。即他学的字是他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而且是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他喜欢吃的,喝的,玩的或做过的某些事件。

即他学的字是他能比较简单易懂的,学这个字的时候记住它的语音与笔画,能在引导下联想起相关的词语,并输入性的用这个词语写一句孩子喜欢的简单句子,孩子要学的字用异色笔突出并跟着老师逐字点读。复习字的力度很强,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字写在桌上,墙上,书上等变换不同的位置后也能读出。下一课学习的字也是孩子喜欢的,而且看看有没有哪个可以和上次课组词并说句子。这样就可以新旧字插着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兴趣度提高了,效率也相对高一点,但是对于符号认知弱的学生来说这还是需要大量的强化,复习巩固。一个月的新目标字少一点,多一点串联所学汉字,发散同一个字的不同主谓宾简单句。

每月逢哪一周日下午较空闲的时间,我就会去图书馆搜搜有没有合适的书。我很喜欢大学城的图书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在我每隔一个月去的时候出现一些新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比较强的书。

19.5.12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点字功能性学习策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