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16岁陈国公主下嫁34岁舅舅,为何死后戴黄金面具?文化上存在差异

陈国公主并非南北朝时的南陈,而是契丹皇族中的一个公主。她的祖母乃是萧绰萧太后,她的祖父则是辽国的辽景帝耶律贤,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时积极改革,为辽圣宗时的全面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她的父亲是耶律隆庆,辽景帝的第二个儿子,后来的秦晋国王,辽国大元帅,而他的女儿陈国公主作为父亲的掌上明珠,自小便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下,可是英年早逝,年仅18岁便去世,在人世间只有寥寥几笔,史书中对于她的介绍则更少了,但是随着辽国一座华丽的古墓出土,她还是再次惊艳世人。

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一处正在修建水库,可是随着挖掘机工人的努力开采,一座古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不久之后专家赶到,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而这座古墓作为如今保存较好,未被盗取的契丹皇族的古墓,给予人们更多了解契丹文化的机会。

整个墓室全长16.4米,有天井,左右耳室等,装饰构造极其讲究,可见这位公主生前一定身份十分尊贵。而这座古墓的陪葬品更是数不胜数,有大约3227件之多,有珍珠,黄金,白银,琥珀,玛瑙等,黄金更是有1700多克,白银有大约1万多克,当然最令专家们惊讶的还是当属两个棺椁,很明显这座是公主和驸马的合葬墓。

他们身穿银丝敛衣,一般的辽国皇室都是铜丝的,而他们的是一种由细银丝所做成的衣服,将整个人完全包裹,为了达到防止腐烂的效果。他们还枕着金花银枕,头戴着凤冠,公主的手指上更是戴着11个金戒指.

而身上也是戴着不少的玉器玉佩,要知道辽国对于玉的使用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即便我们汉族的古墓对于玉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要求,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等级的体现,而他们这里不仅有玉杯还有四组双鱼玉佩,同时公主脸上的金面具也是格外亮眼。

据传金面具是依照公主的面貌打造的,长20,5厘米,宽17.2里面,看上去整个脸有些圆润,脸庞较为分明,尤其是两个招风耳,格外显眼,透过这个也可以暂时展示当时契丹族的女性样貌。但是为何死后还要戴着金面具?与契丹的丧葬文化有很深的联系。

在宋人的一本《虏庭事实》中着重介绍了契丹人的丧葬文化,大体就是富贵人家去世之后,用刀子取出身体中的脏器,增加进一些香料,流干血液之后,将其用金银面具佩戴,用铜丝包绕,所以前面的银丝敛衣就有作用了,而这是为了树葬。

树葬不同于如今的树葬,不是指死后栽上植物,将骨灰撒在上面,而是将包裹好的尸体放在上面晒,等到完全风干之后,取下再进行安葬,做到了防腐效果,同时也保持人的基本形态,但是事与愿违,在出土的这么多辽代墓葬中很少有能够不腐的,所以也有部分专家持怀疑态度。

但是不可否认这与契丹文化是有关的,他们一直都是马背上的民族,风餐露宿,天为被,地作床,崇尚于自由,对大自然非常的崇敬,而他们认为死后应该归于自然,所以才有这种墓葬风格,但是随着中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墓葬文化渐渐的消失了。而面具一方面是习俗使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持公主的神秘感,同时也可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容貌,毕竟这个面具是根据死者样貌打造的。

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陈国公主,陈国公主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她出嫁当天也是非常的风光的,16岁的她嫁给34岁的舅舅,没错那位驸马就是她舅舅,萧绍矩,这是他父亲为他钦点的婚姻。在《辽史》中对于这个人的介绍就更少了,在墓志铭中可见此人也是身份显赫,能力出众,曾经任节度使,夫妻二人也是伉俪情深,虽然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两年,夫妻二人便先后离世了,但是他们死后抱着琥珀,寓意非凡。

针对二人的死因也有不少的猜测,记载上是病死的,但是如此年轻便双双病死,可能性本就不大,可如果说是触碰到了其他人的利益,两人本就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公主和驸马也不可能接触到权力顶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陈国公主的父亲耶律隆庆是在1016年去世,而她是在1018年去世,是否和家族衰败有关,恐怕这需要进一步考古得出结论。

总结

16岁的陈国公主嫁给34岁的舅舅,在外人看来这是不符合道德的,但是古人对于近亲没有太多的概念,很多皇室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都会选择亲近的家族,强强联合,况且耶律和萧家称得上契丹中最声名显赫的两家,他们的婚姻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而他们戴面具,合葬一处也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古今观念的差异,我们用现代人的目光,用汉族的传统去看待契丹民族的文化,显然会使得我们很不适应,所以还是尊重差异,理性看待,试着在当时的环境下,用当时人们的眼光去看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10 16岁陈国公主下嫁34岁舅舅,为何死后戴黄金面具?文化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