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SI与TCP/IP协议簇‘的学习笔记

分层模型

关于‘OSI与TCP/IP协议簇‘的学习笔记_第1张图片

 

1.分层思想

分层思想: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使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有通信需求 --> 定义协议标准 -->(需要的协议太多)进行分层

分层思想的重点:复杂问题简单化

2.分层的特点

下层给上层服务,每一层各司其职

同层使用的协议是一致的

OSI:(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OSI模型把网络

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的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从上到下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协议簇

TCP/IP协议簇是Internet的基础,也是当今最流行的组网形式。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包括许多别的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SLIP协议、PPP协议、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FTP协议、DNS协议、SMTP协议等。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TCP/IP协议簇将应用层、表示层及会话层合称为应用层,形成五层结构,而现在又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称为网络接口层,至此,TCP/IP四层结构出现并广为接受

 

数据传输过程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封装

一、封装过程:

1.从应用层先到达传输层,此时数据还在本机中

2.传输层给“hello”加一层头部,TCP或UDP头部(此过程被称为封装)

3.传输层传到网络层,网络层对其加一层头部——IP包头

4.由网络层传输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再加一层头部

二、解封装

1.帧到达对方网卡(数据链路层):查看源MAC,检查MAC子层中的目标MAC地址是否与自己一致,若不吻合,则丢弃;若吻合,重新校验,若没有问题,则解封传递给网络层

2.网络层:查看源IP,检查目标IP是否为自己,若不是则丢弃:若是,则解封给传输层

3.传输层:查看TCP中的目标端口号,把“hello”送到正确的进程中

4.应用层:收到信息

封装和解封装过程理解

首先,在应用层生成发送的数据,然后向传输层传输(具体通过什么协议、什么端口就看是什么数据了,比如进行域名访问,就是利用DNS协议,通过53端口送往传输层)。

然后,到了传输层,传输层利用TCP或UDP协议将上层数据封装成数据段,然后通过对应的协议传输到网络层。(如,域名访问根据TCP协议进行数据封装、传输)

到了网络层,就根据IP协议将上层数据段封装成报文(报文里面的具体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的填充和获取在后面学到网络层中再细述),然后交给下层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报文封装成帧,再给物理层,然后在具体的硬件上进行传输。

到了右边,就逐层解封装,直到右边应用层得到最后解封装的数据。

 

物理层

1网线/光纤/空气

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网线的用途分类:

1、交叉线:一端为A,一段为B。同种设备间使用!(三层及以上的设备)

2、直通线:两端都是A或都是B。异种设备间使用!(一般是B)

3、全反线:一端为A,另一端为反A,也称console线

2比特bit

8bit = 1Byte 
1024B = 1KB 
1024KB = 1MB 
1024MB = 1GB 
1024GB = 1TB 
1024TB = 1PB

3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无法复原,会失帧(衰减,噪音),可用放大器解决,但模拟信号中的噪音也会被放大,所以放大器只能为模拟信号提供远距离传输

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但传输距离短,值是固定的,可复原,经过中继器(数字设备都有中继器的作用)可复原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统称电信号

光信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tcp/ip,网络,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