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医7:也谈"国医节"

      今天是“国医节”,中医圈里都在转发相关文章。“国医节”被谈起也是近几年的事,随着国家开始鼓励发展中医,许多中医从幕后走到幕前,学习中医的人也如雨后春笋般多起来。

      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里把"国医节"的由来编进了剧本。90年前的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取缔中医的决议,全国中医界代表聚集上海召开大会,共商挽救中医的大事,这一天就是3月17日。虽然这一节日并非由政府钦定,而是中医界为了纪念这一天而定的民间节日,但是正如相关文章所言,这是中医人的情怀,更是修养。

      纵观历史长河,凡是真理,总会留传下来,比如《四书五经》,比如中医。当时的"废"和如今的"倡"其实都是物及必反的必然。

      在中医传承了几千年后的民国,中医已经变得繁杂多门,庸医盛行。鲁迅先生因其父死于"一对原配的蟋蟀"而痛恨中医,并东渡扶桑学习西医。老百姓治不好病当然也另寻他法,而此时西医随着教会的渗透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而且确实治好了病,便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

      如今早已是遍地西医院,就算中医院,也是行西医的思维模式,传统中医的歧黄之术几乎消失怠尽,只有星星之火隐迹于民间。而习惯于吃药打针的国人突然发现庸医又盛行了,很多病治不了了: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等等,要么终生服药,要么被定为绝症,实质都是无法治愈。老百姓又开始求生了,在政府的支持下,星星之火终于又发出光和热。

      源于《易经》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它是真理,不仅适用于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而且也适用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和西医各有建树,亦如阴阳之平衡,此消彼长,自然调节。中医讲究顺势而为,《黄帝内经》强调的"天人合一"亦含此意。既然如今又到了中医"长"的时候了,大家都去学点中医吧!一曰顺势,二曰孝慈。有曰:"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知晓点中医可以把握一个正确的大方向,避免南辕北辙,在健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借用网上的一句话自勉:“愿君精勤修岐黄,护得人间无离殇。"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中医7:也谈"国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