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人才,是两个永不停止的博弈,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明显上升,管理模块的前两部分记录了管理的本质和组织与激励,第三部分和你分享一下知人善用,也就是从“选育用留”四个角度,如何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1、变招为抢: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
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对应到管理的角度看,我们“选人”的逻辑,也必须从“招人”心态,变为“求人”,甚至“抢人”。
抢人案例:2015年3月,雅虎宣布关闭北京全球研发中心,350人即将被裁。消息一出,无数互联网公司蜂拥而至,上演了“双十一”一般抢人的戏码。雅虎建立了一个招聘群,二维码公布的2小时内,涌入了300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猎头。有些公司派人在雅虎的楼下蹲守,另一些公司则在大厦附近“游击式”推广,甚至有人追到地库抢人。有人1分钟内收到10余家公司的邀请,还有员工一天内增长400位微信好友,都是求推荐工程师。
创新招人案例:著名的营销人小马宋在暴风影音时,公司急缺产品经理,所以请他设计一个招聘广告。他想,这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产品经理,再做一个广告,就能找到吗?于是,他和西少爷肉夹馍联合,在所有连锁餐厅推出产品经理套餐,拿产品经理的名片,就可以1元吃个产品经理套餐。结果收集了大量产品经理的名片,然后让HR去打电话了。
熊节在Thoughtworks组建成都分公司团队时,也发愁招聘的问题。于是,他花了几个晚上写程序,抓取豆瓣上读过他认为的那些好书的人。然后不断递归,再抓取这些人还读过什么其他书,抓了几万人后再分析,最后筛选出几十个技术大牛,然后让HR一个个去联系了。
2、套娃现象
套娃现象,是一种因为不安全感,和追求容易沟通,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者倾向于找不如自己的下属,从而导致组织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走向衰落的现象。
因此针对“套娃问题”的解决方案就针对不安全感。
第一、解决安全感问题。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培训和独挡一面的机会,能给管理者自信,从而在心中容得下更优秀的下属。
第二、解决制度的问题。直属经理的上级要参与面试,甚至做最终决策;选人标准要新进的员工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若经理选人在垫底10%的水平,扣除一定金额的年终奖。
第三、解决自身问题。作为管理者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在做最大的那个套娃。
3、拒绝面霸:面试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面试官的三个心理缺陷:首因效应、光环效应、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人心理有一个“缺陷”,就是首次接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最为深刻且难以改变。作为面试官,考验就是避免第一感给你造成的心理倾向。
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优点,或者缺点产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后,这种优点或者缺点,会像月晕的光环一样被夸大。作为面试官,你的考验就是避免以貌取人或者以简历取人。
近因效应:在多人面试的时候,如果几个人水平差不多,面试官会对最后一个人印象深刻。
面试官应该如何避免这三个心理缺陷呢?
第一、做好岗位说明书。岗位的职责、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想理清再招聘。
第二、从制度角度。比如可以根据面试者能力增加面试次数;也可以把岗位说明书中提到的这个职位需要的能力,列出几个准确的问题,减少面试官的随机发挥。
第三、做面试培训。经过培训,通过考核才能担任面试官,提高面试的质量。
4、面试公关
公司要慎重对待每一个面试被拒的人,他被你拒绝,不代表他不是人才。
拒绝应聘者不能造成负面情绪,一定要有面必答、尽量委婉、期待未来、统一措辞,否则今天你对他爱搭不理的,明天他让你高攀不起。每次面试,都是一次企业形象的对外公关。
5、蘑菇定律:谁跟我谈战略,我开出谁
“蘑菇”是指,年轻的基层新员工,能力不足,自视清高(眼高手低),不能被企业重用,像一颗小蘑菇一样,默默在角落里。
但这是蘑菇生长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员工也一样,这个过程甚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训练能力、磨练态度。
对于公司来说,一、要给予足够的养分 (培训等);二、做务实的事,给与足够的关环和鼓励,并严格要求
6、情境管理
肯·布兰查德把“不同情景,不同管理”的方法论,叫做:情境管理。他认为,同一个员工,面对同一项任务,因为意愿的高低不同,和能力的强弱不同,就有四种情景:
D1,热心的生手。 D2,憧憬幻灭的学习者。D3,能干谨慎的执行者。D4,独立自主的完成者。
大多数管理者,以会使用“支持”而自豪,真正高效的管理者,会“看情况”,针对员工发展的四个情景,分别使用指令、教练、支持和授权的管理方法。
7、贝尼斯定理
贝尼斯定理,就是员工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可以考虑用“7-2-1模型”,有效地投资员工。也就是70%的工作中的学习(Learning by Doing),20%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
7-2-1中要注意以下2点:
1、工作本身,并不是学习。只有从工作中提取了可被重用的经验、教训、方法、逻辑、理论,才是学习。养成日思和复盘的习惯,把经验总结成知识,知识变成工具。
2、他人的日思和复盘,也是学习分一个重点。
8、拜伦法则:授权与授责
想要合格授权,你需要了解,美国内陆银行总裁拜伦提出的拜伦法则,他说: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会儿事,绝不去干涉。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用人不疑。
如何合格授权?
第一、责权利心法
很多管理者误把“授责当授权”。这事你负责,失败了你承担责任;至于决策权,如果你的决策和我一致,听你的;和我不一致,听我的。
授责,不授权,是对“拜伦法则”的最大误解。一定要懂得,授予与责任匹配的权力。优秀的领导,授权时甚至保留一些责任,万一失败了,主动承担部分责任。
第二,用人不疑
授权,授的是决策权,就是面对目标、选取路径的权力。也就是说,定义了结果后,就别对怎么走指手画脚。
第三,规避系统性风险
授权,能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可能造成风险。所以,信任,必须基于强大的“授权制度”的保障。
首先,要选对人。信任的前提,是找到值得信任的人。授权之前,你可以找他聊一聊,我有个想法,你觉得怎么实现好呢?如果他提出了很有思路,也切实可行的想法,建议再正式授权。否则选错了人,就是灾难。
其次,明确授权。对授权的范围,一定要清晰。避免说“可以动用一切资源”。讲清楚,你可以调动哪些部门的资源,拥有多大的资金审批权,获得授权的时间是多长。
再次,承担责任。“授责不授权”是不对的。同样,“授权不授责”也是不对的。获得授权的员工,必须承担与之匹配的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成功有奖赏,违规有惩罚。不要轻易说:失败了算我的。可以算一半、或者大部分算你的,但都算你的,员工容易轻视问题、忽略风险。
9.离职面试
一般优秀的人要离开只要一开口基本无法挽留。与其愤怒或不开心不如 尝试建立新关系并且合适的说后会无期。
人之将走,其言也真,其言也善,作为人资,可以通过离职面试,或者叫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是制度还是管理还是你不知道的暗文化,潜规则,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反馈或建议。这个时候沟通技巧比较重要,有一些小技巧比如:
你不能直接问他:你对直属经理不满吗?这种问题,他肯定会回答:没有没有,经理很好。但如果你问:如果你坐经理的位置,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做法。他肯定会说真话。
再比如,你不能问他,你觉得公司好不好,怎么样,这种问题没有意义。但是你可以问他,有没有,愿不愿意推荐身边的哪些朋友来我们公司。
还有,你比如你想了解他对其他同事的评价,你不能直接问 某某某怎么样?你可以试着问:你觉得谁可以勉强接替你的位置,他列举的名单一般在他心中都比他强。你在问谁谁谁可以吗?他如果说不可以,那说明这个人能力不如他。
像一些业务人员,你也可以在面谈最后,真诚的向他做个请求:可不可以答应我一年内不从公司挖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他多半会答应你,等他到新公司脚跟站稳了,就可能打老同事的主意了。提前获得一个君子约定,会比较好。
10.前员工俱乐部
前员工俱乐部,就是离职的人,自发或者半自发形成的一种类似于“校友会”这样的联盟关系,比如说“宝洁帮”。然后他们 可以自发组织聚会活动,公司可以提供员工推荐奖励或者自家产品适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价值作为公司的传教士,猎头,内测员。这种福利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也很可能会收到专业的反馈,甚至是自豪的为原公司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