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枢讲故事:反推介子推

图片发自App

三国魏国曹操手下,有一名士叫做杨修。因为太能揣摩上意,最终被曹操坑杀。

书中讲到:有一天,曹操攻打刘备,久攻不下,大将去问曹操该怎么办。此时曹操回答说:鸡肋

话传到杨修耳中,杨修立刻传令准备收拾行囊回家。众人问杨修为何会知道曹操要回去了。杨修回答说:鸡肋的意思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曹公准备放弃攻打了……果不其然,没多久,曹操班师回朝。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杨修身上的太多了。久而久之,曹操这样一个多疑的人,又忌惮杨修的才能,于是用计坑杀了杨修。

可以说,杨修的死,死在了自己的多才又不愿藏拙上。

反观介子推和晋文公重耳之间,也有这样的论证关系的存在。

一、不愿揣着明白当糊涂

第一件有历史记载的事,发生在黄河边:当时,重耳的舅舅借着重耳马上要回国当王的机会讨要赏赐。

按理说,舅舅这个时候有点不地道。可是正是因为是同一个利益集团,方能笼络到一起,联系的紧密起来。重耳的私心就是,你既然会问我要赏赐,就不会因为这个背叛我。于是,重耳用一块玉当做信物答应了他的舅舅

然而,就在此时,介子推把重耳舅舅的这一如意算盘挑明了,并且扬言羞于和他共处一朝。并且,更离谱的是,介子推就这样,先走了,走了,了……

用历史的评价来说:介子推高风亮节,廉明有度。

可是在重耳心中,此时介子推有两大过错:

一,指责君王的不对。

我已经答应了舅舅要封赏于他。你反过来说舅舅不对,那岂不是说我同意了舅舅的请求也是不对的?

二,不跟君王统一战线。

书中记载的明明白白,介子推在此时此刻重耳悄悄密谋回国当政的关键时刻,独自先走了。对,就是独自悄悄先走了:乃自隐渡河。《史记•晋世家第九》

这两点,已经为重耳和介子推的关系疏远埋下了伏笔。

二、才高志远,却无欲无求的危险因素

实际上,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当政是相当推崇的,对晋文公的才能也很肯定。可是,既然如此推崇,,却只是因为赏赐没到位,介子推就借此机会归隐了。

重耳慌不慌?慌啊。我只是没赏赐你,你就归隐了,不再和我统一战线了,万一哪天我做出更离谱的事情,你是不是要策划着推翻我?

胸中有才华,不弱于我重耳

志向存高远,不弱于我重耳

然而对我无所依偎。换句话说,能归服于我就也有能力不归服于我,我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拉拢你的手段。

所以,此时此刻的介子推对于重耳来说,如同杨修之于曹操。是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破的定时炸弹。

三、让你做选择题

于是,重耳做了更过分的事情:在知道介子推退隐之后,封了介子推隐居的地方为介田,介子推隐居的山为介山。闻其入绵上山中,於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史记•晋世家第九》

这一步实在是狠招:我先坐实了你要隐居的“美名”。这样,你有两个选择:要么真正的隐居,要么你就出山,既然出山了,你就要接受我的赏赐,和我统一战线,否则,你就死心塌地的继续隐居。


这样一举两得:你出来接受我的赏赐,那好,我们还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同甘共苦,一起平天下。你不出来,那我也不用担心你出来坏我大事。

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记》一书中,也有相似的情节:韦小宝因为不肯听康熙的要求剿灭天地会,所以,被迫着隐居到一个叫做通吃岛的地方。要么剿灭天地会,要么一直隐居通吃岛。这是康熙给韦小宝的选择。然而无论是哪一条,韦小宝的选择都不会再对康熙的位置造成威胁。

回头再来说介子推。到这一步,介子推对于重耳的威胁,已经消散于无形之中。并且重耳自己也赢得了“仁义”的美名。

然而苦就苦了介子推,即有辅佐明君平天下的才华,却也因为这份才华而被迫封藏,当了重耳图霸天下的垫脚石,仅仅留一份高风亮节传唱至今

你可能感兴趣的:(持枢讲故事:反推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