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真好,许多时候我们有分歧,然后沟通,然后她成长,我改变⋯⋯
关于《朝花夕拾》
我越来越喜欢《朝花夕拾》这部集子,大多数时候,先生都是“斗士”的形象,但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却展现了先生温情和幽默的一面,这几年带着学生读,自己也反复品。但是我总是把《狗·猫·鼠》说成“猫·狗·鼠”,女儿总是帮我纠正,然后免不了学着她爸嘲讽我两句,“你还语文老师呢!”实在难为情,以至于下次我再提到这篇文章时,我便征询她“狗·猫·鼠”,还是“猫·狗·鼠”?得到明确答案后,我再重复一遍,这样一来二去,我便记住了!
我很擅长自己找台阶下的,“唉呀,语文老师也是人,又不是神!口误也难免,况且我给你找错误的机会,这样你印象深刻!其实我是故意的!”
“你在给自己找借口!”还是被她看穿!不过,她是喜欢跟我交流的,大多数时候,她觉得我很可爱!散步的时候,她说:“妈妈,这个暑期我们能否换一种关系相处,我们做姐妹吧!”
“你不是一直叫我一一大姐吗?”(她高兴时叫我“大姐”,叫她爸“大哥”,偶尔叫爷爷也是“大哥”)
“哦,也对!但是我说的是心理上平等的相处!”
“我在心理上也是平等地与你相处的呀!只要你理由充分,我一直都尊重你的看法,你的建议!”
“这么一说,确实!”她点点头, “鲁迅的文章,我不太看得懂!”
“鲁迅的文章,正常看不懂!但是我们可以探讨你看不懂的地方!”我们时常边走边聊!
她说:“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怎么可以那么傻?原配的蟋蟀到哪里找?”她想聊《父亲的病》。
“所以鲁迅觉得庸医误人,他还提到了巫医不分,后来去仙台学医,认识到中西思想的不同,比如,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虽然后来弃医从文了,但是遇到了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在那段倍受歧视的日子,藤野先生的偏爱是让鲁迅感念一辈子的,于是便有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我顺便串起了几篇文章中,我关注的地方!
“小学的时候,李老师建议我们去鲁迅公园看樱花!小钟去过,说全是一群老爷爷老奶奶在里面锻炼身体!但是今天导师活动时,有同学去了,还参观了鲁迅纪念馆,说很值得一看,你什么时候带我去?”女儿央求。
“就明天吧!”我一口应承,然后查导航,网上预约!但凡情理之内的请求,我和她爸都是全力支持!有时也会让她做选择题,比如,十岁那年是去英国旅行,还是办十岁生日派对?她选择了去英国旅行,其实这也是我们要的答案。
关于鲁迅公园
六点钟,一叫便醒,下楼骑几圈自行车,回来研究黄东坡,语文老师的孩子数学思维要多训练,面对那么多高手,数学确实不够自信,但是她比较能接受老师的建议,于是有意识地研究也是不错的。去年看不进的黄东坡,今年不知是否有些许渗透!
九点钟准备出发,关于出行方式,她要开车,因为怕热;我想骑小电驴,因为方便停车,我担心交警会查电动车载人,她说:“我缩在你后面,假装小朋友!”大多时候我们都是这么愉快地沟通着。
于是,我们戴着头盔,全副武装出门,在平型关路向广中路拐弯时下雨了,我问要不要找个地方躲雨?她说,不用,正好淋雨凉快!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一拍即合!
看着街上匆匆而过的身影,不禁感慨,许多时候,许多事情,决定了就去做,不能总停留在想的阶段!她表示完全认同,毕竟比起呆在家里,此刻的心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路上,她说跟爸爸走过这条路,然后爸爸带她在哪里躲太阳的,她便建议我在哪里躲雨!到鲁迅公园时,我们身上的防晒服都湿了,但是头盔戴着,头发未湿,想着不会受凉感冒。虽有些狼狈,但丝毫不影响我俩的兴致!
此时雨下得更急,雨点落在地上,掷地有声!锁好车,扫场所码,在大门口的雨棚下稍等片刻,扫视一圈,此刻门口大屏显示园内还有398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带着她来瞻仰鲁迅先生,觉得特别有意义!
雨小了,我们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往里走,右拐便看见公园简介:最早是靶子场,原名虹口公园,保留英国风景园的特点,鲁迅在上海生活的十年,经常过来散步,1956年鲁迅墓由万国公墓迁葬于此,1988年正式改名为鲁迅公园。
还下着小雨,我们便直奔目的地一一鲁迅纪念馆,一路上公园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家各忙各的,有一个穿白T恤的男子,在跑步,之前我们躲雨时看见他匆匆而过,以为他也与我们一样去寻一处避雨,结果在我们行进百十来步后,他又在我们身后出现,笃定他是在绕圈跑步,他的白T恤已经全部淋透,贴着后背!原来下雨天真的不打紧,自己决定的事情按计划进行,谁规定下雨天,不能逛公园,不能跑步的!
经过一片湖区时,看见湖对面的居民楼,突然羡慕起他们来,可以欣赏园中四季景,然后又不免想起当初在扬州买云山的房子时,自家阳台可以欣赏樱花大道,晚上还可以远眺大明寺的灯塔和瘦西湖的夜景!每次开车到家,看见十字路口的鉴真大师的雕塑时,心里都会默念:鉴真大师傅,我们回来了!
可惜因为疫情,回扬州的日子有限,我的母亲隔三差五就去打扫、开窗、通风,所以无论何时扬州的家总是整洁如新地迎接我们!对于松江的家北房间在楼宇之间可以窥见佘山一角,也是让人心情舒畅的!现在住的地方,北面时常看见南北高架和中环交汇处的拥堵,有时晚上九十点钟还堵着,疫情防控的时候,中环上不见车,南北高架也不忙的,人的心里反而空落落的,偶尔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心里慌慌的……南面可以远眺的上海标志建筑“三件套”则换上了“上海加油,我们的心在一起!”
想想还是自由最好,想逛公园就逛公园,想雨中跑步就雨中跑步,想踩踩那个小水塘就踩踩呗……走到一处荷塘,女儿感慨:哇,好像清华园的那池荷花!六年前,借着考入清华学生的便利去参观过清华、北大,时隔六年,女儿脑海里还有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那田田的荷叶,那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够了!我关于那田田荷叶是幼年随着我的外婆去外圩,可以肆意采荷叶顶在头上遮挡太阳,荷花的清香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尽情地享用!女儿还没有机会,在公园里,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不被允许的!那种悠悠的清香直接闯入耳翼,直奔心田的感觉,她体会不到,自然不能与我产生共鸣!
岸边,一位男士吸引了我们,他趿着拖鞋,穿着大裤衩,一件洗渍的T恤,头发有些微卷,无规则的那种,通常人们说“头发乱得像鸡窝!”个头不高,脸上表情很丰满,乍一看像演员赵立新,他确实有艺术家的气质,他身后有五六位女士,他在教授她们舞蹈,尽管大裤衩,大拖鞋,但一招一式皆专业,一扭身,笑眯眯地给大家分解动作,公园里的广场舞大妈也是非常认真的,我忍不住想拍下那个滑稽而又美好的画面,女儿拦住我,说这样不礼貌,几年前我们自由行,在佛罗伦萨的街头想拍一位行为艺术者被严厉拒绝了,因为那是要付费的!后来在伦敦眼的下面,我们碰到卓别林的扮演者正在收拾东西离开,他看我们几位妈妈带着小朋友围拢过来,似乎知晓孩子们的好奇心,让我把手机给他,然后仰角45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此刻我又不便去征询意见,便悻悻地拍了两张荷叶图离开!
关于鲁迅纪念馆
当世界文豪广场呈现在眼前时,鲁迅纪念馆便到了,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雕像前,我们吟诵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说,鲁迅先生特别喜欢这首《自由与爱情》,他在自己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里就引用过,雕塑下两只小猫正在耳鬓厮磨,缱绻旖旎,享受着它们的幸福时光。
女儿已经到了不爱拍照的年纪,只能抓拍背影,诸多世界文豪,她也不认识,只能回家再普及,此时一位父亲带着儿子也来参观!进去还看见一对小情侣,挽着胳膊上二楼参观,也有一个人来参观的,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原来一楼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纪念馆,细细了解陈云革命的一生,以及曾对上海物价平抑,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唯一见过鲁迅先生的人。1932年12月,陈云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将隐蔽在鲁迅家中的瞿秋白夫妇秘密转移。鲁迅先生在谈及朋友时,他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瞿秋白为纽带,陈云和鲁迅有了一面之缘,一面之缘却影响一生!
展厅最醒目位置的第一件展品便是陈云83岁时写给儿子的手书条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鲁迅先生爱憎分明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陈云一生秉持的信条。他将这句诗送给儿子,既表明自己的心志,也表达勉励和期望之意。而《鲁迅全集》也是陈云一直随身携带的一套书籍。
在二楼序厅,吸引我的是臧克家的《有的人》,吸引女儿的是那面有鲁迅头像的植物墙;我参观比较随性,走哪看哪,女儿则喜欢先拿小册子研究,然后再寻迹探访,这是从小出去旅游,她从导游那里学到的。1500多幅作品图片墙,我匆匆瞥见阿Q、孔乙己、闰土,鲁镇的场景,却未发现这1500多张图片所呈现的鲁迅像,这大概就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我在仔细品味缩微型的未庄,女儿说是根据丰子恺先生漫画版的《阿Q正传》复原的,我惊讶:“你怎么知道?”她指着一个角落:“呶,这里写着!”一位妈妈带着四五岁的小男孩参观,男孩儿对展厅里的暗色调害怕,妈妈各种引导,孩子勉强进来,踉跄地前行,我悄悄地自语:“他还太小,看不懂。”女儿接茬:“我小时候不就是这样被你带到这里带到那里吗?”我不由掩面,原来许多时候,都是妈妈们一厢情愿!
高旻寺的一位大师说:孩子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你陪伴她成长的晨光里,未曾不是她陪伴你,让你的这一段人生旅程不孤单不寂寞!”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来了解生活,来对话世界!
她说:“鲁迅的笔名,随了母亲,可见他更爱他的母亲!”“对!虽然鲁迅反封建反封建礼教,但是听了母亲的话娶了朱安;他写《二十四孝图》反对封建礼教,他称那些人的行为是愚孝,而他又是最孝顺的那个儿子,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往来于药铺与当铺之间,甚至于他因为庸医误诊,贻误父亲的病情而决定去仙台学医。当然,后来因为日俄战争爆发在中国,国人的愚昧麻木,让他意识到:国人需医治的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疾病,于是弃医从文!”女儿喜欢这样的交流,我也喜欢这样的交流。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想安静地做自己的事,对于她的许多问题都是“查字典!”“去看书!”偶尔给予回应,她似乎很开心满足!
整个展馆里有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鲁迅坐在椅子上目光如炬,正与几位青年热烈交谈着。蜡像旁边穿着蓝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也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幽暗的灯光下,一时难以分辨!待我们上前与工作人员打招呼:您辛苦啦!工作人员才礼貌地笑笑回复我们。
1936年10月8日,“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正在上海八桥青年会举行,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之父”,虽然他本身并不从事木刻创作,但先生认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为了让青年们有可以借鉴的作品,他曾自费编印了多本木刻集,正是先生的大力倡导,在中国形成了版画运动的热潮。在先生离世前的11天,仍抱病来到了现场,尽管两颊凹陷,脸色苍白,但精神却很好。先生的到来,在场的青年木刻家们既惊讶又感动,纷纷围绕在鲁迅身边。
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从阿累的《一面》,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等文章里也可体会到,“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他是进步青年的朋友,又似父亲和师傅那样给予青年们无私关怀和帮助,他还是进步青年并肩战斗的同志!值得所有中国人尊重和敬仰的人!
离开纪念馆,路过梅园,想着下次再去参观,此行,只为先生而来,在先生墓前默哀三分钟,缅怀先生伟大的一生!
离开时,雨差不多停了,女儿看着鲁迅墓后的居民楼,感慨道:“这里的人家,肯定个个文笔了得!”我不解,问:“为什么?”她说:“经年累月地浸润着鲁迅的文学灵气!”这似乎有些道理,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还能时不时碰上一两个年轻人背着包,拿着伞,边走边看,似乎并不急于干什么去……
晚上,我们一起看了严顺开主演的《阿Q正传》,当阿Q被人欺负后又去欺负小尼姑时,女儿叹了口气,说了句:“真是!”我想她可能看懂的,但是当阿Q做着革命的美梦时,她也迷迷瞪瞪地犯困了……
补记
因为那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便又生于去杜莎夫人蜡像馆参观的念头,心心念念,下一站杜莎夫人蜡像馆。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内心丰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