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为何飞得高 因为地上有人 蹒跚奔跑

在古印度,有一对夫妇,他们都是盲人,尽管恩爱,但日子却十分困苦。
在最难熬的时候,丈夫对妻子说:“咱们的日子过得苦,但好在咱们彼此照顾。要不哪天咱们去山里修行吧,这样就可以解脱轮回的痛苦了。”
妻子仿佛看到了阴霾里的一点光,微笑:好。不管多苦,我都能忍。只要可以解脱。
两人就这样,开始过着朴素简单的山中生活。

山里,一位老修行人,知道了夫妇俩的事情,深受感动。他想:这对夫妇已经五十岁了(古时候,五十岁已经很大了),等他们老了谁来照顾呢?于是便在心里发愿:我愿早点舍报,投胎做他们的儿子,好好孝顺他们,帮助他们在山里修行。

不久,这对年过五十的夫妇居然真得怀孕了。妇人诚心祈祷:我只愿我们的孩子,眼睛可以看得见,那么我死也甘愿。
这一天,他们的儿子出世了,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儿子一天天得长大,他十分得懂事,不但孝顺父母,还非常爱护森林里的小动物。所以,几乎所有动物看到他,都会靠过来。跟他一起走,和他一起玩。
儿子每天去森林里帮父母找食物,去河边帮家里打水。他打水的时候,有很多鹿都会在他旁边安心得喝水。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国王来森林里狩猎。透过青翠的枝桠,他远远看见,阳光闪耀的小河旁有很多鹿。他马上拉满了弓,对着鹿群中间的黑影,他想,这只肯定最肥,一箭射过去,黑影就栽倒了。国王兴奋得快马奔去,才发现倒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少年。国王十分得懊悔,赶紧从马上下来,握着少年的手,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以为我射的是鹿……”
少年虚弱得说:“所有的生命都不容易,你千万不要伤害他们……我现在最痛苦的,不是你射中了我,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我的爸爸妈妈啊,他们年纪大了,六十多岁了,眼睛也看不见,都靠我一个人采食物,种菜,挑水……我现在最担心得是,我死了,他们两个怎么办……”
国王也是一个心底柔软的人,一边听着少年的话一边流眼泪,他看着少年,说:“你放心,今天如果你真的……去世了,我以国王的身份对天发誓,一定会替你孝顺二老,让他们颐养天年。”
少年已经奄奄一息,他说:“国王,拜托你,我爸爸妈妈正在家里等我,他们的肚子肯定很饿。你帮我把我刚才的这筐食物送回去,万一我死了,你让他们放心,跟他们讲你已经答应了要替我照顾他们。”
国王连忙说:“好好好。我先去,你等我回来,你等我回来。”
没过多久,国王在半路上就接到部下报信:少年已经闭上了眼睛。

国王十分得难过,一边擦泪一边继续赶路。

话分两头,半山的小木屋里,一盏杏子色的暖光。年迈的父母,正在焦急得等待儿子。
突然门外有动静。
可只欣喜了一秒,老两口的眉锁得更深了:这脚步声不对呀。
他们明白,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你是谁呀?”老夫妇问。
国王一五一十得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夫妇。
老夫妇痛彻心扉。
“我们老来得子,我们的儿子那么孝顺,那么温柔,国王,你怎么忍心杀死他啊?”
国王跪在老人面前,扪心忏悔:“我错了,都是我的错……你们放心,我会把你们当成我亲生的父母,把你们接回皇宫好好地孝顺你们。请你们原谅我,请你们原谅我……”
夫妇俩泣不成声,道:“不管,你现在带我们去找儿子。就算死,我们也要找到尸体……”

就这样,他们来到了河边。少年静静地躺在那里,已经死去。
国王的部下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老夫妇也不顾自己看不见,跑过去,把少年抱在怀里,失声恸哭。

就在那一刻,孝感动天。
箭头突然从少年的胸腔噗得推出来。伤口瞬间结痂愈合。
少年睁开眼睛,面色比之前还要更红润。
老夫妇开心极了。
而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的眼睛居然复明了。
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孝感动天,不但救了自己,也让父母重新看见了世界。

国王深受感动。他说:“这个少年是如此的孝顺父母,爱护生灵。而我曾经是那么得愚痴,犯下了错误。”于是国王下令:“从今天开始,全国上下,不准狩猎。”

国王跪在了老夫妇的面前,拜他们为自己的父母,恭敬爱戴他们,把少年当作自己的弟弟,关心爱护他。国王还邀请他们去皇宫居住。
而老夫妇却谢绝了国王的邀请:“我们这辈子有一个如此孝顺的儿子已经十分得满足。我们想住在山里,好好地修行。”

还记得吗?少年曾是一位老修行,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少年带着父母在深山里静心修行,过着清净而喜悦的日子。

少年是谁?
少年,便是佛陀的前世。
释迦牟尼佛说:我累世累世的修行,乃至成佛,都是为了,孝顺父母。

这是今天看海涛法师直播的时候,听到的一个小故事,令我感动。
记得《小王子》里面写道:“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我想耳朵也是如此,那么“只有用心灵才能听出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耳朵无法听见的。”
想起郑秀文的一首歌《好好说》,
“我们对话总用错情绪标点
门面话已很熟练
还学不会好好聊天
这样一直争吵平行走到终点
回头时忽然发现
错过的不止是时间......"

可能很多时候,父母跟你的观点不一致,你不赞同他们,他们不赞同你。昌乐法师说,其实你不是不赞同这个观点,你是不赞同这个人,你心里委屈,痛苦,觉得:"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怎么就不认可我呢?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可是话赶着话,你说的话,和你内心的核心需求往往并不一样,就像密码一样,得经过解码才能理解到你核心的需求:你爱他/她,你希望他/她也能一直爱你。
这里面,我觉得可能也是一种安全感的需求。
父母也是这样,话赶着话,谁说得都不好听。但是她/他话里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你有没有想过?
“执相而求,咫尺千里”。
我们要是执着在外在的语言文字上,其实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误解。
这种问题其实不止于父母子女亲人,也发生在朋友,同事之间。
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爱和包容里长大的,走到社会上的时候,他可能还是带着那种习气,然后发现别人根本不顾他的感受,就觉得受伤,委屈,愤愤不平。
不同的是:
和父母摩擦后,父母们也感到委屈,也觉得这孩子怎么不理解自己呢,但是委屈了就委屈了,你好就行了。父母们可能是这么想的。
朋友,同事,陌生人呢,摩擦后多多少少会留下隔阂,多少年后,想起来:那个张三真不是东西,一点都不顾及我的感受,每次约着一起出门都得晚20分钟。
可是多少年后,你一脸惭愧得跟父母说,“哎,那个时候呀,我也不懂事……”还没说完,你就看着他们一直摆手,眼眶湿湿得傻笑。

比起说话,父母的爱更多是体现在行动里。
比如贫穷年代,卧病在床时,一偏头看到的那一晚温热的橘子粉。比如,上网课的时候,家人蹑手蹑脚偷摸着放在桌子上的一杯热水,一块糖。比如,从家乡来到你租的房子,一会修椅子,一会钉门框,一会缝被子,一会装衣柜,一会蒸馒头,就是闲不住的身影……

易烊千玺在《舒适圈》里唱道:
风筝为何飞得高
因为地上有人,蹒跚奔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先生在失去了弟弟之后,并没有耽溺在哀伤追悔的情绪里,而是发愿,为世人发愿,愿世人能够珍享他已经失去了的与亲人欢聚的温暖时光。
释迦牟尼佛为了孝顺父母,慈心普渡一切众生。
地藏王菩萨为了孝顺父母,发愿要度最苦最难的众生,地狱不空,誓不还。

感恩父母,将我们带来这世间,让我们以此身学习和体悟,成长为更加喜悦,健康,智慧,柔韧,美好的我们,也为沿途的故事与他人,添上力所能及的温暖与和煦。
阳光.gif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筝为何飞得高 因为地上有人 蹒跚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