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客家筝派

客家筝派不是以地域来命名的,“客家”一词指外来人,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这些人也将自身的文化、音乐带到了当地。广东大埔地区贺梅县时客家民系的中心,也是客家人聚集地中经济最发达和客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客家人吸收了广东地区的文化内涵,客家器乐作品属于“广东汉乐“,其中包括丝弦、八音、小调及庙堂音乐等很多演奏形式,又有独奏和合奏两种形式,所以客家筝乐既有广东音乐元素,又有中原音乐特色。

在解放以前,客家筝仅在民间流传,解放以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重视,客家筝也在此时得到了保护和重视,经过一些前辈的传承和发扬,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筝乐流派。

客家筝派的代表人物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客家筝初始流传于民间,口传心授,未成气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何育斋改写了客家筝史,使客家筝乐逐步走向有序。他将流传于民间的《中州古调》23首,《汉皋旧谱》37首乐曲整理成册,并编写了客家筝演奏宝典《弹筝八法》,用以规范客家筝的演奏。罗九香,著名客家筝演奏家和教育家,是何育斋的高徒,他把客家筝乐古朴自然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还对指法进行了创新,比如在《出水莲》这首作品中,他运用了“一按即颤加密”的弹法;还有罗九香先生的徒弟饶宁新是客家筝乐掌门人,星海音乐学院教授,他们对客家筝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客家筝与全国各地的筝派相比又着鲜明的风格特点,比较接近潮州筝,客家筝派与潮州筝派长期处于广东,自然相互渗透、影响,两派共同使用硬弦音阶和软弦音阶,硬弦音阶指五声调式,“4”和“7”作为装饰音偶尔出现在旋律中,音乐风格明朗欢快;软弦音阶则是把“6”和“3”升高,记成“4”和“7”,形成特色音阶,常常表现哀怨、含蓄、缠绵的情感。还有一种“反弦手法”,是指在原硬弦的基本曲调移动上或下五度来演奏。两派不同的是,客家筝使用工尺谱,潮州筝使用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用中指勾比较多,花音短;潮州筝是食指抹比较多,花音长。客家筝的滑音起伏比潮州筝大,古朴典雅,潮州筝委婉柔美。

客家筝派的著名代表曲目有很多,从曲式结构上来看,分为大调和串调两种。大调乐曲多为八板及其变体,有《出水莲》、《崖山哀》、《蕉窗夜雨》等;串调乐曲是由民间小调和汉剧串场音乐发展而来,结构自由,曲调活泼,代表曲目有:《一点金》、《万年欢》等。

各筝乐流派百花齐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客家筝派也以其特有的艺术内涵传承在古筝艺术道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客家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