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断肠时》:失去美人欢心的男人,连上帝也离开他
@笑独行[编评]
【影片笑独行解题】
《六月六日断肠时》(D-Day the Sixth of June, or Zwischen Himmel und Hölle, or Operazione Normandia, or Kahdet Jäähyväiset, or D-Day: the 6th of June,反攻日、六月六日登陆日,美国,1956)
战争爱情题材经典。德国导演亨利·科斯特(Henry Koster)代表作。根据英国作家小说《六月六日》("The Sixth of June")改编。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前后的伦敦,美丽的英军准将之女在未婚夫——英国陆军军官前往北非战场两年未归后耐不住寂寞,又爱上有妇之夫——美国空军上尉的故事。结局为美女的上校未婚夫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阵亡,美女与住院养伤的美国空军上尉相对无言……发乎情、止乎义的军中爱情。影片的道德依据似乎是:置身于战争环境中的人们不但需要情爱消融孤独的感觉,也需要性爱缓解紧张和绝望的情绪。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达纳·温特(Dana Wynter)等主演。
笑独行补注:该影片故事最让在下感慨的是男二号主人公的命运,感觉编剧仿佛有意告诉观众:失去美人欢心的男人,连上帝也离开他。该影片女主人公瓦莱丽·罗素的扮演者英国影坛美女达娜·温特同时是电影《俾斯麦舰歼灭战》(Sink the Bismarck,英国,1960)的主演。IMDb该影片评分为6.2分。
【影片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影片故事梗概】
1944年6月,五十万盟军官兵集结完毕,正等待着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命令。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中最后的一天。在盟军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命令前,搭载着第六特种部队的军舰已于主力舰队出发前四十分钟起锚,任务是在温特上校的率领下先期登陆,开辟一条通往悬崖下面的通道。
军舰在夜幕的掩护下,冒着恶劣的天气向诺曼底进发。在距诺曼底海滩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指挥官温特上校不由得回想起和女朋友瓦莱丽·罗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瓦莱丽是准将的女儿,对于未来的女婿,参加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准将非常满意。战争爆发后,同住伦敦的温特吻别了瓦莱丽,此后两年的时间音信全无。
与温特失去联系的时间里,一名叫帕克的美军上尉走进了瓦莱丽的生活。帕克是空军飞行侦察大队的,被掉到“重锤行动”组后,在和米尔斯少校一起到准将家为闯祸的士兵道歉时认识了瓦莱丽。虽然帕克在美国有妻子儿女,但帕克的英俊和风度给瓦莱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进一步的交往中,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随着与瓦莱丽的感情日渐升温,帕克的任务也在不断的变化。等温特拖着虚弱的身子从前线回来找到瓦莱丽时,帕克因为“重锤行动”解散而被编入第六特种部队,成了温特手下的一名指挥官。温特的归来,让瓦莱丽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但瓦莱丽毅然决定离开温特,回到帕克的身边……
登陆开始,第六特种部队在温特的指挥下,冒着密集的火力冲上了海滩。激烈的战斗中,帕克和温特先后负伤,但在付出较小的代价后,第六特种部队还是完成了任务,在海面通向悬崖的地方清除出一片安全通道。然而,就当工兵仍在探测地雷时,温特不慎踩响了地雷。看着回到后方医院的帕克,得知温特已经牺牲的消息,瓦莱丽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吻别帕克后,瓦莱丽就再也没有回来……(笑独行摘编)
(2006年10月编评,原题《情场失意,战场得意?——电影<六月六日断肠时>赏评》2018年8月据2009年7月以前所编影片解题改编增订并改题)
【影片媒体评论一篇】
《反攻日》反攻爱情
作者:谢宗玉
www.csonline.com.cn(星辰在线) 2005年12月09日12时20分 稿源:《长沙晚报》
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爱自己,是不是可以只看他有没有奉献而不是看他是否奉献了全部?
《反攻日》里的时间指的是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展开大反攻的时刻,但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故事。反攻二字,与其说是针对法西斯德国的,不如说是对传统爱情观念发起猛烈反攻。
拥有一双明亮大眼睛的美丽女主人公瓦莱丽·罗素(Valerie Russell)小姐,在她的男朋友约翰·温特(John Wynter)去北非战场长达两年的时候,忍不住寂寞和孤独,又找了新的男朋友布莱德·帕克(Brad Parker)。虽然她一开始就知道布莱德在家乡美国还有一个妻子。但她觉得战争既然让情人分开了,战争就得还给她新的情人,他们毫无愧疚地在一起吃饭、跳舞、郊游、旅宿。事实上,置身于高压紧张的战争之中,人们需要情欲消解孤独的同时,也许更需要肉欲消解紧张和绝望。
然后,约翰因为伤病,突然返回伦敦,知道瓦莱丽有了新的情人。伤心是不言而喻的。但瓦莱丽大概把自己的爱情逻辑观念施加给了约翰,约翰重新接受了瓦莱丽。而布莱德却不想与瓦莱丽分手。伤好后的约翰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重新返回战场,并且成了布莱德的上司。布莱德以为约翰会借战争之名陷害他,但在战场上,约翰指挥得当,公而忘私。两个男人因彼此欣赏而惺惺相惜。诺曼底战争结束了,可情场上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在布莱德因伤运回伦敦之后,约翰突然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无视警告,在沙滩上走来走去,结果他踏响了地雷,被炸死了。约翰的死显然有自找的意味,与其说他是死于战场,不如说他是死于情场。
在医院里,不知情的布莱德向瓦莱丽称赞了约翰,说他是个英雄,并说他马上也将回来。而这时瓦莱丽已知道了约翰的死讯,她忍着悲痛,告别了布莱德。
导演最初显然有颠覆传统爱情观念的决心,但到后来,他犹豫了,茫然了,只好安排这样一个结局。约翰在种种不同的情爱观念中徘徊,死,也许是他最佳的选择。而他的死,正是对瓦莱丽小姐的情爱观提出的质疑。
我也不知道是该否定瓦莱丽,否定布莱德,还是该否定约翰?剥开爱情美妙的面纱,其本质除了自私的占有,不剩其他任何什么。这一点,很早以前生物社会学家就从物种繁殖方面加以论证了。瓦莱丽和约翰虽然有誓言和婚约在先,但瓦莱丽并不是约翰的私有财产。如果瓦莱丽认为在北非战场上的约翰也可以拥有情人的话,那么她与布莱德的恋情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影片的爱情观对21世纪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新奇。新奇的是,瓦莱丽能够活得这么从容、平静,并且理直气壮。所以这个影片,不仅仅是情爱观念上的革命,还是“偷情者”精神气质上的革命。
如果把以往所谓的爱情否定了,那么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爱情?就是以对方的快乐为快乐。当发现对方的快乐是伤害自己的利器时,只平静地走开,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去声讨,声嘶力竭地去摧毁?
如果把爱看作是一个温馨脉脉的词,可不可以不以爱的名义去索取去占有,而只以爱的名义去奉献去回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爱自己,是不是可以只看他有没有奉献,而不是看他是否奉献了全部?
难哪!简简单单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团乱麻。我想,如果能够把一个花心的人爱到底,大概就是真爱了。我爱她的原因之一,是她对我有过奉献,却从不主动索取。至于我的回报,也可以多也可以少,没有人来逼我。有一天,我不去爱她了,是觉得她的精神人品气质风格不值得我去爱了,而不是因为她的花心。
我是说,如果时间和空间允许,瓦莱丽小姐只身来到中国,恰巧邂逅并喜欢我,我愿意做她第三个情人。就是这样的,我喜欢她的美和气质,愿意心甘情愿为她付出。(笑独行编订)
【《俾斯麦舰歼灭战》(Sink the Bismarck)DVD影碟封面】
【情场失意,战场得意?——电影《六月六日断肠时》赏评_原创:笑独行_体面杂志(笑独行的和讯博客)2006-10-8 2: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