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文/在浙之滨

现在社会上,包括各位读者在内的很多人之间,都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或者叫做错误认识。

第一个就是这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统观念和自我的本位意识。诚然,上大学对于我们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在客观上却有帮助,这点我并不想否认,但是如果将其作为目的和唯一途径则似有偏失。第二个,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认为自己得到了所谓的解放;抑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失落,认为自己凤凰落入鸡窝中。实则不然。古时的科举并非相当于今日之高考,而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得进士之后便基本上有了“铁饭碗”,而上大学则是获得更多知识和历练的过程,它并不能向各位保证太多的东西。另外,若认为大学生活轻松愉快或萎靡不振,则这四年大可不必去读,人生正是峥嵘时,没有时间供我们挥霍。第三种就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领域之人的优越感,这大可不必:你所认识到的问题,前人早已认识到,后人也会认识到;你所能够做到的,前人不一定认识到,但后人一定能够做到。因此上大学后,依然要多读书、多学习、知不足、能守拙。正所谓,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那么各位,我们究竟为什么要上大学?特别是我们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一、于个人而言,上大学助个人获得自由,我将其称之为自立。

这里所谓的自由,并不是我们为所欲为、率性而动的那种放纵,而是一种言论的自由、思想的独立和具有自己决定学习何物、研究何物、贡献何物的自主权利。我们便可以从中学教育体制的框架式桎梏中解脱出来,重新思考和定位整个世界和自己的整个人生。

二、于社会而言,上大学助社会获得自由,我将其称之为民主。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这是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撰写的碑文,其最后一句则曰“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学术民主的盛况集中在上世纪出至20年代,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它直接推动了当时时代文化的繁荣和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俾妄图专职复辟的军阀政客不敢轻举妄动,大师辈出的民主学风也为社会带来了为之一新的风气。这对当下无疑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三、于民族而言,上大学助民族获得自由,我将其称之为大学精神。

1937 年 7 月,因日寇侵入华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开大学曾奉命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组建南迁,“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住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至长沙,转昆明,成立了闻名于世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留了中华文脉,延祀了精神火种,鼓舞了民族奋起斗争之精神。

总之,青年人应带有自己的梦想,一个“涵养大气,担当大任”的梦想,一个既关乎于个人利益、又关乎于国家命运的梦想。中国计量大学林建忠校长曾为校刊《计量青年》题词“凭借计量之舞台,彰显青年之朝气”,莘莘计量学子当凭借这种精神在计量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各位,我们为什么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