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对比,却不伤害——我们一起读《红楼梦》

      昨日,欧同学主讲了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小子,亦正亦邪!

      首先,他说到P100——101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描写,其中刘姥姥说的话,很幽默,很喜悦,但是显得没什么文化。例如凤姐问话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一看,刘姥姥说话很直白。这和上层社会女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语言,截然不同的还有人物的衣着。 P98中,写到“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粉光脂艳……”,这表现了上层人物的富贵气质,而刘姥姥的衣着,压根儿就没有描写,这又可以看出她的家境贫穷。

      我非常高兴的,是孩子们不是空谈感受,总是落到文本中,有踏踏实实的句子摆在这里。在课堂上,我总是跟他们说:“口说无凭,到文中找答案。”从这个角度,课外阅读和课堂的阅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不能只用在课堂,而是贯穿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这是延伸,也是巩固。

        当然,我们的导向不是为了比较贫穷与富贵的差别,我还是进行了引导:“别看刘姥姥家现在很穷,后面她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救了巧姐儿呢。”其实这里我还可以插入一些本学期学到的“穷人”形象的,“穷人”的“穷”,只是讲的物质方面,其他却未必“穷”,只是当时没想到,此刻才想起来。

        欧小子读书,是有自己的一套的,他脑袋瓜子里有主见,不轻易屈服权威。同时也是个调皮专家。本怀着侥幸,以为可以顺顺当当地结束了,他却冷不丁还是给我来了一个“彩蛋”:“我还有一个问题,书中‘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这是什么意思?”

      这……这个问题,导致了一小部分同学呆住、一部分同学偷笑、一部分同学茫然,以及陈老师的尴尬。

      “这……你……你……”

        “这个问题,你好像知道的嘛,我们以后再讨论。”看着这似笑非笑,满怀期待的小子,陈老师却仓皇而逃。

      欧小子,这下笑容藏不住了,带着几分“得逞”的表情回到了座位。

      这样的问题,迟早会发生,可陈老师还没有智慧来解答,并且乱了阵脚,直接宣布第九回、第十二回跳过不读了。

      猴孩子们,你们会听我的话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有对比,却不伤害——我们一起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