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自称是“书法家”

时下,中国的书法家恐怕是要接近百万人吧?想想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那么多书法家协会,再加上国际上的所谓书法家协会,以及根本就不入任何协的书法家,我想,怕是要接近百万人。我所知道的,仅仅我们这个贫困地区,少说也有五百名“书法家”,因为,一个市级书法家协会可能就有百名入会的书法家,一个县书协,恐怕也是有几十名,那么,十一个县(区、市),不就近千人了?

所以,我说中国眼下的书法家,乱七八糟加起来,恐怕硬是要上百万名了。我听说一个中书协有上万名书法家。想想都是一阵欣喜,说明文化复兴了,书法发扬光大了。但是,且慢,我又有另外一个观点:千万别称自己是书法家,至多就是个书法爱好者罢了。你想想,中国清朝(含清朝)以前是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号的,民国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才有了“书法家”的称号,用以鼓励大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发展。

但是,其实,自民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可以称得上“家”的书法家,确实还真的找不出几个。

我的理由是——

书法是书家文化内涵的载体与展示,要想成“家”,首先得有“文化”——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先生说:书法家“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历览古今书坛,古之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今之近现代书坛翘楚如启功、沙孟海、林散之、赵朴初、陆维钊、高二适等,都是学养深厚的文化学者,他们德馨、艺高、才博、声隆,不仅在书法圈内,即便放在整个文化领域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个个都是名冠中外的儒雅之士、学富五车的饱学之人。而且,大多是入仕之人,写字不是他们的职业,做官施政才是他们的职业。

在古代,“二王父子”可以代表晋代书法、“欧虞颜柳”可以代表唐代书法、“苏黄米蔡”可以代表宋代书法……在当代,无论是中国书协万余名会员,还是民间的书法艺人,这些被称为“书法家”,有谁可以代表这个时代?绝对没有!虽然其中也有不少人的字写得确实很好,虽谈不上披肩古人,但也绝对是当代“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尚技”派——技法娴熟、摹写表现能力强,在书法本体之外的涉猎与成就方面却鲜有能同老辈书家相比的。更有不少人如同开挖掘机一样,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操作,之后就上岗就业了,当起了“书法家”,四处卖字赚钱——书法变成了一个可以赚钱的技术工种——拿书法当做专业技能来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积淀——就算是中国书法搞的书展作品,试问有几幅的内容是自己创作的?没有,大多是用熟练的技法把古人的诗词赋抄写出来而已,几乎没有原创性的内容,千人一面,毫无特色可言。

说直接点,现在的所谓“书法家”包括许多名家,绝大数都缺失传统文化修养、古典文学涵养,何能称“家”?其实,目前圈内大多数所谓的书法家,其实就是一个书者,或者是喜欢书写的人,是书法爱好者而已,层次再说高一点,就是:书匠。或者,一个转抄家——抄古人的诗词赋等古典诗文!

“家”是一个很严肃的称谓,一般人是担当不了的。它是一技之长、一门学问的出类拔萃者的专享。因此,书法家是不可以随便称谓的,书法家与书法的玩家有极大的区别,书法家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这是起码的要求与标准。

古代的书写高手(今人称的“书法家),个个是诗文高手——迄今留存的古代书法经典大多为书写者自作诗文,书法与文章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试想,如果王羲之不是文章大家,其《兰亭序》,若非其内容是他的即兴原创,精美绝伦,单从技法考量,恐也难成“天下第一行书”。

对吧?

所以,绝大多数“书法家”们,千万别自称“书法家”,更不要乐呵呵地接受“大书法家”的桂冠,否则会被人笑的。

还是自称是“书法爱好者”可能更受人尊敬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万别自称是“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