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惊爆过后…有被感动到

拆弹专家| Shock wave

接触大量的港片和港剧,对于香港警察的组织和编制都不陌生,知道香港警队中确实有所谓的拆弹专家,但是以此为主要题材的戏剧就不多了,不过这个角色也算在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所以观众不会感到陌生。拆弹专家直接面对最危险的挑战,接到任务就如同跟死神搏斗,危险性自然不在话下,本片在这个特别的题材下,充份发挥炸弹可能爆破的不安感与拆弹过程中的紧张感,再透过顺向叙事、事件堆叠的剧情及浩大的场面,种种不可抗力的因素汇集成这部《拆弹专家》,单纯以港式警匪动作片来说,算是这几年来少见的好看电影。


香港电影拍摄非常多以纪律部门为主要题材的影片,当中宣传意义十分浓厚,这部《拆弹专家》也不例外,「拆弹不是你想做就做,是要上天批准的」,这句话就讲出拆弹专家面临的挑战,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的艰辛,这是身处那个职位所应有的使命感,但多多少少有点煽情的味道,还好这部份还算掌握得宜,几个段落还是有被感动到,整场电影几乎紧扣人心,剧情单纯好懂,以反派角色的复仇为主,加进红磡隧道胁持事件,也看到商人为求利益与虎谋皮的野心。除此之外,在事件发生后,香港在危机处理上的布署也相当精采,不管是嫉恶如仇或惊恐赴死,就算是一般的警察亦如同拆弹专家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都表现出香港是个国际化的先进大都市。


本片剧情设计以香港三条过海隧道之一的「红磡隧道」做为后半段的主要场景,更挑战一比一打造隧道实景拍摄,相当不容易,电影中的飞车、爆炸、枪战也都突显出其在电影制作的高水准。不过剧情方面虽然确实有将拆弹的高潮刺激发挥出来,但几个角色设计转折略嫌生硬,少了该有的效果,再加上最后结束有点突然,只简单用几句话带过后续令人有点错愕,看完后回想起来有点平淡,反倒辜负本片片名Shock wave(意为震波、余波)的意思。

(以下可能提到剧情,如果还没看过电影,请斟酌观看)

刘德华这次独挑大梁主演拆弹专家(饰演章在山警司),虽然电影中不乏知名影星,但相形之下都是配角存在。以卧底于犯罪集团开场带出后续可能的复仇情节,歹徒擅长爆破犯罪也在预期范围中,片头的犯案过程就显出歹徒的强大,在观众胃口被养大的现在,这种情节还可以稍稍挑起观众兴趣,精采的飞车追逐将警方玩弄于股掌间,精心策划的逃亡路线,以三辆计程车伪装的炸弹设下伏笔,确实也不是现场必须即时下命令的指挥官所能预料,也表现出歹徒头子的阴狠冷戾,若不是卧底探员在车内发难,警方应该难逃一败涂地的下场。

片名为《拆弹专家》,但是片中关于拆弹的背景、知识或任务描述说明的并不算太多,几乎都是直接演给你看的方式,看完之后并没有对「拆弹」有另类感想,最后还是落于二选一剪哪条线的套路,虽然有点俗套,对观众来说其实是最轻易能接受的方式,唯一有创意的是两个同样炸弹的设计,如果只爆一个或许可以避免毁灭性损害,也刚好呼应了「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意义,可能牺牲一人。其中一人先选,不论对错,另一人总能知道正确的线,算是百分之百避免了两个炸弹都爆的危机。

看完后产生了一个腹黑的想法,那就是把两个炸弹的爆炸引线设定成不一样,爆炸机率直接上升50%,这样就变成100%的机率一定会炸一个,而且有50%的机率两个炸弹都会爆炸,这种设计搞不好比「医生」设计细的跟头发一样的引线还高明。

简单来说,如果用章警司的方法来拆最后的两个货车炸弹:

引线设定一样:0%爆两个、50%爆一个。

引线设定成不一样:50%爆两个、100%爆一个。

其实很久没有看到刘德华演出比较好看的电影,也感受到华神真的年纪大了,这部电影比预期中好很多(想到上次的《风暴》,真让人印象薄弱,《长城》更是龙套存在),与极力奔走为了营救人质,和拆弹的时间压力赛跑,让本片几乎没有冷场,只是对于结局留下些许遗憾。因为本片并非以往警匪电影最终总会有个好结局,歹徒大动作的胁持人质、占领红隧,话题性十足,最后警察进攻隧道实在大快人心,也没有辜负以往电影中香港警队建立出来战力雄厚的形象,最后隧道攻坚时,飞虎队终于出现了。最后,整个事件拯救出400多名人质,但也有30多名人质丧生,18名警察殉职,其实伤亡惨重,但已算是成功的行动了,最后一幕停留在殉职警察统一举行葬礼的那一幕,也象征着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证据,也是本片最大的宗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弹专家》:惊爆过后…有被感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