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魅力依旧

见惯了量产的温柔,所以那笨拙的真情,格外动人……

这几日,痴迷于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不能自拔,每日最少一遍,真的,比如今天就是三遍了。

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每一节都那么动人。

袁雪芬版的祝英台,以情带声,唱腔韵味醇厚,委婉缠绵,举手投足随时会带出属于小女孩的一点娇羞。范瑞娟饰演的梁山伯,则是淳朴稳健,厚重洪亮,神态中总是一副痴情、呆萌的憨厚模样。

最精彩的是十八里相送,面对英台的各种暗示,梁山伯木讷不知,英台无奈笑他是呆头鹅、大笨牛。梁山伯佯怒,祝英台撒娇式告罪,一帧帧都那么细腻生动,让人忍俊不住,跟着半个世纪前的两位大家,一起体验真挚情义赋予的温暖和喜悦。

见惯了当下各种真人秀里量产的温柔、程式化的绅士做派,再看老电影里的深情,无论是祝英台的别情依依,还是梁山伯的宽厚和不舍,就如看山泉、野树,自有动人的天然和拙朴。

果然,还是深情让人迷醉。

01 艰苦拍摄,催生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年轻人大概不太了解,这部1953年拍摄完毕的戏剧老电影,顶着无数桂冠,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历时11个月才拍摄完成。

当时苏联专家明确地说:“你们要拍彩色电影,再过3个五年计划再说,现在拍好黑白片就可以了。”也就是把彩色电影的拍摄一竿子支到了十几年后。

的确,当时国内的灯光、药水等各方面技术的确还都不成熟,基本上是一边拍摄,一边拿着药水瓶子做实验的模式。另外,两盏从苏联进口的阿克炭精灯,竟然因为安装反了,一度不能正常使用,加上手工印刷、色彩不定等原因,差点半路改回成黑白电影。

重新把灯安装好以后,当时的宣传部长夏衍,亲自到摄影棚,看到镜头里画面色彩艳丽,于是现场决定,仍要拍摄彩色影片。

1953年的时候,国民党轰炸还在持续。可是,在最需要灯光的时候,连上海市防空用的探照灯都被借到了摄影棚,白天在棚里支持拍电影,晚上送回去进行防空照明。

扮演祝英台的袁雪芬回忆说:“那年夏天非常热,很多天都是38摄氏度。那么多灯照着,我们每天演10几个小时,演完后,脸都肿一圈。”范瑞娟更是眼睛受不了灯光刺激,肿成葡萄那么大。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主创团队的阵容却是空前豪华强大。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以“悲旦”著称的"袁派"创始人——袁雪芬,和“范派”小生的宗师——范瑞娟,分饰祝英台和梁山伯,就连丫鬟银心的都是由“吕派”创始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美誉的吕瑞英饰演。

影片很美,跟美术顾问是中央工艺美院张光宇先生有关。张光宇就是1964年美影厂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在《梁祝》这部戏剧电影里面,采取的是人工搭建布景的方式,力求做到精致到位。尤其是十八相送,移步易景,非常新颖。而道具造型,以及服装设计,都颇有古典美韵,影片随意截图,张张都能给人年画般的美感。

11个月的辛苦过去,1953年冬,这部时长不足2小时的影片终于竣工。夏衍邀请周总理、邓颖超和陈毅市长来审看样片,他们看后十分高兴,对袁雪芬、范瑞娟的优秀表演以及摄制组全体的创作劳动给予很多鼓励。

在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要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的放映期间,同时用茅台酒招待客人,世界各国200多位记者被这样陌生而优美的文化所感动!周恩来总理还邀请查理·卓别林先生观看了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查理·卓别林被影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时间,越剧成为中国代表团在此次会议上感动与征服人心的外交利器,有力反驳了当时国际上盛行的“中共好战”论。周恩来总理曾私下高兴地对袁雪芬说:“雪芬,我们的两台(祝英台和茅台)在日内瓦出了风头,为国争了光。”

后来,这部影片在海内外屡获奖项,成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1954年,影片获得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

1955年,影片获得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

1955年5月27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巴黎明星电影院公映,这是在法国公映的第一部新中国影片。

1957年4月,《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文化部举行了1949年到1955年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荣获舞台艺术片类的唯一金奖。

02 千古绝唱,演绎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首

《梁山伯与祝英台》源自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其中,《梁祝》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真正的千古绝唱。

《梁祝》讲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往杭城求学,路遇梁山伯结为兄弟,同窗三载,情谊深厚。祝父催女归家,英台行前向师母吐露真情,托媒许婚山伯,又在送别时,假托为妹作媒,嘱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赶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在楼台相叙,见姻缘无望,不胜悲愤。山伯归家病故,英台闻耗,誓以身殉,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轿绕道至山伯坟前祭奠,霎时风雷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纵身跃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双双飞舞。

电影重点展示了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几段戏,将这个民间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一共106分钟,前53分钟都是喜剧,喜气盈盈地讲述祝英台这位千金小姐女扮男装的传奇故事。

整整三年,她与梁山伯,吃住在一起,共同读书,情深义重。

一个伶牙俐齿,一个宽容爱护。

一个芳心暗许,还要小心掩饰自己女孩家的身份。

一个懵懂不知,傻乎乎诚心相待,你说什么我都信。

等到十八里相送,英台多么想表露衷肠啊,却又羞于开口明说。所以就千方百计地暗示,什么牡丹花、鸳鸯鸟、井中人影、还有独木桥上的牛郎织女,心思用尽。奈何梁山伯根本听不懂,一门心思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好贤弟回家。

无奈之下,满是女孩小心机的祝英台,亲口保媒,为梁兄许下小九妹。(此处划重点:梁山伯细细打听,知道九妹和祝英台是双胞胎,品貌与眼前之人一模一样之后,才欣然同意这门婚事。)

直到师母告知实情,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原来英台是个女的!英台就是九妹,九妹就是英台!

之后,立刻急匆匆下山,一路飞奔,“恨不得插翅飞到她妆台”,又一路傻笑自己痴呆,不懂英台一片苦心。“一桩桩比喻都猜不透,英台呀 我真是泥塑木雕的梁兄长!”

原来,他也已情根深种,只是自己懵懂不知而已。

所以,坐在长亭中,笑对空凳赞道:“英台,你这个媒啊,做得对!”不是巧,不是好,而是对!梁山伯就应该和祝英台是一对。

53分钟之后,祝父上台,带来一个家庭喜讯,让梁祝的爱情转入悲剧——他答应了太守家的求婚,把英台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

一门心思专等心上人登门的英台,自然是百般不愿,告诉父亲她已经由师母做媒,自己亲口许亲给梁山伯了。可是,在祝父面前,梁山伯一个贫寒之子,怎么能和太守家的门第相抗衡?自然是抬出礼教的大牌子,骂她“无媒无聘做事不端”,坚决不许。

等到梁山伯急急赶来,一切都晚了。

一个是满怀高兴来相会,一个是强颜欢笑上楼台。

“实指望天长地久夫妻配,想不到棒打鸳鸯两分开。”

“满怀悲愤何处诉,无限欢喜变成灰。”

梁山伯的痛苦,因为之前的欢喜,而更加让人心疼。祝英台的眼泪,一半是为了两人爱情无望,一半是心疼被打击得痛彻心扉的梁兄。

两人互诉衷肠,抱头痛哭,最终还是惨然作别。梁山伯一病不起,很快去世。祝英台履行了自己“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后也要成双对”的誓言,在自己的大婚之日,一身素白,在梁山伯的墓前投坟而死,“与梁兄生不同罗帐死同坟”。

这就是现实中爱而不得、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

可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风雨过后,彩虹高挂,一对彩蝶从坟中飞出。梁祝化蝶永生,再不分离,这一传奇设定,把一个由喜至悲的爱情故事,引向浪漫主义的至高点。

从此,再见到蝴蝶双飞,就让人不由想到那一对生死相随的恋人,想到那一段美丽的千古佳话。蝴蝶很美,却美不过那个传说。

“彩虹万里鲜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03 去符号化,笨拙的真情最动人

整部影片,细节动人,人物设定动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去符号化。让人相信,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曾经是俗世中的两个痴情男女,爱而不得,化蝶而去。

影片里面无处不在的反差,为故事增色不少。

一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她的“胆大妄为”,与千年的礼教规矩,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形象,都形成反差,这样的奇女子,自然惹人向往和敬佩。

二是梁山伯的痴情、呆萌,和那些想尽办法偷香窃玉的风流才子,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他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形象,给影片增加了无限的魅力。以至于卓别林在看完影片后,向周总理提出,特别希望能见到范瑞娟本人的要求。

三是男女性格的反差,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身为女孩的祝英台,聪明伶俐,大方机智。

除了草桥初见的一丝慌乱,以后就越来越自信、开朗,甚至还有一些调皮,丝毫没有女孩的木讷和畏手畏脚。两人一起下棋,她居然趁机偷换棋子;梁山伯追问她为什么会有耳环痕,她先不说原因,反而是把人家好一顿数落:“梁兄你做文章不专心,为什么看来看去看不停?”活脱脱一个任性俏皮,又恃宠而骄的小女孩形象。等到梁山伯为她抑郁而死,她便也果敢殉情,性情刚烈忠贞,不逊男子。

寒门出身的梁山伯,反倒是更加善良敦厚,细腻温柔。

祝英台数落他、给他捣乱,他从来都不生气,反倒是温言致歉,或者一笑了之。十八里相送,看到樵夫,心里也是充满同情:“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艰难。”温暖的人性,小处可见。

祝英台笑他是只呆头鹅、大笨牛,他就假装生气,装模作样要带着四九回去,等英台撒娇致歉,小意劝慰,他又乐呵呵地继续前行。

真是可爱的一对。

楼台会,更是精彩,也更具感染力。

梁山伯满脸的小表情太生动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初涉爱河的幸福,都让他眉梢眼角都是笑。曾经熟悉的贤弟,转身变成了娇媚俏丽的小贤妹,也让他惊喜兴奋,惊艳异常。同时,面对心爱的女孩,还忍不住内心的那点羞涩。真是,眼睛一刻不舍得离开英台,满心都是抑制不住的欢喜。

“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你说家有小九妹,长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门求亲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前世姻缘配拢来。”

这应该是他毕生最幸福最甜蜜的短暂时光。

等知道实情,备受打击的梁山伯,情绪变化也让人心酸心疼。

先是如坠冰窟,一切成空的幻灭感,让他跌坐在椅子上,心神俱焚,摇摇欲坠。祝英台忍着心酸,请他喝酒,他对她的悔婚行为满是愤懑,却依然说不出怨恨的话,只是无比心酸地说:“想不到我特来讨扰你酒一杯。”哎呀,一句话已经让英台忍不住哭了出来,才开始细述自己的情意:

“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学三长载,情投意合相敬爱,此心早许梁山伯。”

“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我面红耳赤口难开。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我一片真心吐出来。,我叫你井中双双来照影,我叫你观音堂上把堂拜,临别亲口许九妹,面嘱你花轿早来抬。”

“实指望天长地久夫妻配,想不到棒打鸳鸯两分开。”

梁山伯明白了英台对自己的心意,满心怨气立散,转而又开始肝肠寸断:

“只道有情人终能成眷属,谁又知今生难娶祝英台,满怀悲愤何处诉,无限欢喜变成灰。”

面对英台的内疚自责,他说“愚兄绝不怨你。”

“你可知我为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啊。”

“贤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看到英台哭着说:“今生料难成夫妻”,他立刻体谅她的难处,不肯难为她一点,自己黯然回家,还安慰英台:“我回家病好来看你……”

他的深情,都是天然而发,没有任何套路和技巧。有时看起来,还有一些笨拙和傻气。

不作伪,也不为作秀,不为感动谁,没有目的,没有企图。

最真实,也最感人。

所以,这么看来,内心温暖有爱、眼中有光也有泪的梁山伯,实在是一个敦厚而不呆傻,温柔却不油腻的性情男子。

千金易得,真心难寻。化蝶而去的美好结局,才配得上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一对纯情男女。

附:袁雪芬、范瑞娟两位艺术大家已先后去世,从此《梁祝》真成绝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魅力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