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五讲)

来,今天我们继续解读中庸。我们之前讲了中庸的内功心法,讲了中庸的执行方式,讲了次第和每个层次的检验标注,那根据马斯诺需求论,我们解决了中庸的基本操作方式,当我们按照中庸的方式一步一步往往走的时候,必然要面对自我实现的问题了,当我们走到一定位置的时候,就要面对我们的的思路贯彻和执行的问题了。除以以外,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毁在了到一定位置时的自我膨胀,又怎么防止自我膨胀呢?作为执行层次分明的中庸,这里就开始讲落实了,看看怎么落实方案和思想的执行,看看怎么从根本上,或者是从礼制标准上来防止自我膨胀和僭越礼制。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我们之前看到,孔子多次举例都用的是尧舜时候的故事了,一个人的故事讲多了,难免会审美疲劳,所以孔子这时候开始讲其他人的故事了。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也就是西周的前半段,那个时代虽然诸侯并起,诸侯之前也开始摩擦纷争不断,但大家名义上还是都要尊重周天子的,所以孔子也用了周朝代的故事。

孔子感慨了,现在看来,忧心最少,压力最小的恐怕是周文王了吧,他有一个厉害的老爸季厉留下来富强的封地,有生猛的儿子姬发帮他管事,有父亲做榜样,有儿子帮忙和追随,所以很幸福。我们都知道,周文王被商纣王软禁在羑里(河南安阳)十年,太子姬发帮忙管着自己的封地,结果不但没出乱子,还越来越强大,所以孔子说他忧虑少。或许再狠狠地忧虑少,否则周文王怎么成为学霸的,被软禁十年,研究出后天六十四卦,我们至今还在用,不仅用来算命,还用来管理企业。有经天纬地之才,让百姓生活富裕,所以谥号是文。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


好吧,我们看到,周文王的谥号为文,武王为什么谥号“武”呢?举兵平乱天下一统为武。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上叫“武”的皇帝,多半都是能征善战或者连年征战的,比如汉武帝。有些史料的说法是周文王是不同讨伐纣王的,武王是在老爸死后才开始的。但我们现在看孔子他老人家的说法,或许他们早就开始做准备了,准备了四代人吧。所以孔子说的是武王继承了他太爷爷亶父,爷爷季厉,爸爸姬昌的遗志。遗志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带着周地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吧。

所以我们看到,面对横征暴敛,昏庸无道的商纣王,武王毅然决然地起兵,自己也披甲上阵,最终推翻了商朝,建立了流传八百余年的周朝。所以孔子说他是穿着甲胄,靠着前辈留下的财富拿到了天下可以说是发扬光大了。所以说,不是“富不过三代”,而是要看我们怎么教育我们的后辈,让他们能发扬光大,周就是个好例子,周文王几十个教育出牛掰的儿子的好例子。

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我们看,孔子接下去也说了,说武王姬发个个人,虽然连年征战,灭掉了当时的各路诸侯,还把商朝推翻了,连年征战,没有听说百姓怨声载道,没有听说百姓苦不堪言,没有毁掉自己的名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知道,汉武帝虽然把匈奴打得哭爹喊娘,打倒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汉朝的经济几乎完蛋,国库空虚,百姓穷困,以至于他晚年向全汉人民忏悔(罪己)。但是姬发可没有,不但或者名声没毁掉,还成了天子,还让四海富强。以至于当之无愧地进入庙堂让后人敬仰祭祀,让后代视为榜样去学习。

放在今天,我们的企业主也是一样的,并不是说让员工“996”、“007”就变态,而是员工是否喜欢领导,喜欢公司,真心实意为公司奋斗,真的愿意让自高效地996,为公司创造更多财富,员工996的时候,老板真的关心吗?累不累,身体受得了不,要不要第二天换休,要不要体检,要不要宵夜,家人要不要安抚,老人要不要慰问金,小孩要不要关心,做到这些的领导才是真正的不“失名”。而实际上,一葫堂主见到的更多的领导或老板都是少了人味儿,没完没了加班,没完没了打鸡血灌鸡汤,从来没有发自内心关心过员工,最后的结果是下属怨声载道,消极怠工,加班打发时间磨洋工,最终让企业一步步走向覆亡。所以,做领导也要,做老板也好,不要天天给员工打鸡血灌鸡汤了,然并卵,这些都不如多几句关切,多一些家访,多一些贴心的人文关怀来得实际和实惠。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好了,孔子接下去又讲了之后的故事。说武王到了晚年,儿子又太小,怕管理不好偌大一个国家,所以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姬旦。姬旦早年就和武王一起讨伐纣王。姬旦先生辅佐成王,周朝继续强大的故事历史上讲了很多,我们就不赘述了。作为幼年丧父的小皇帝,最需要提防的就是“帮助”和“辅佐”自己的叔叔舅舅之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心怀不轨的蓄谋已久的怪蜀黍总是很多的,所以我们熟知的那个世袭的80后小胖子,上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灭了那个坏心眼的舅舅。

姬旦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史料中的记载我们看到了,他也追随了亶父,季厉的思想,好好的帮助成王治理国家,所以后世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说法。在国家的治理上他做好了,那礼法呢?孔子也说了,他祭祀祖先的时候,使用的是天子使用的礼节和礼仪。古人是相当讲究礼法的,穿什么颜色衣服,住多大房子,出门坐什么车,吃饭几个菜,用什么餐具,事无巨细都有礼制和礼法,那周公姬旦僭越礼法了吗?我们后续看下去。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在春秋时代,以前周朝的旧礼都荒废了,人都不那么绅士和淑女了,孔子认为,是礼乐崩坏,所以他终其一生都想让天下恢复礼制,提高国民素质。其实我们今天也有点相似,所以我们都在大声疾呼提高国民素质。这里,孔子讲的礼法更细致一些,我们接下去看。孔子说了,什么是礼法呢?上至诸侯国的国君,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是要遵循的,这就是礼法。

孔子是用办丧事来举例的。父亲是大夫,儿子是比大夫低一级的士,安葬可以按照大夫的礼制安葬,但祭祀要使用士的礼制标准。如果反过来,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父亲死后,必须按照士的标准安葬,但是可以使用大夫的礼制来祭祀,这就是祭祀标准,超过了就是僭越和超标了。这有点像我们企业里的餐费差旅标准,同性别的上下级一起出差就比较沾光了,为什么呢?领导标准高一些嘛,酒店开个标间也要好一些,但吃饭估计就不行了,餐费差不多。所以,礼制标准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是有的。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孔子这里继续给我们讲了丧葬的礼仪。古人或者说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后是要请丧假的,这个丧假比我们长很多,那是因为古人休假比我们少,他们没有双休日哦。据考证,商周时代是工作十天休息一天,剩下就是清明端午春节重阳这样的假日,加起来算的话,古人的休假可没有我们多。所以,丧假就是最长的休假了,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想旅游的朋友别指望了,古代丧假是要守在家里或者在坟旁搭棚守着的,哪儿也去不了,乱跑或者搞娱乐活动是要被举报呢,那就属于很严重的违法了,哪像我们清明还能旅游呢。孔子举例说了哦,守孝一年,就达到了大夫的标准,守孝三年,就达到了天子的标准。但是,注意哦,孔子但是了,虽然祭祀和丧葬使用的礼器和礼仪标准有差别,但是,守孝是没差别的,孔子的建议是,不管是君王还是老百姓,父母去世,都一样是守孝三年,没有区别的。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一葫堂主想告诉各位朋友,以上(包括以后)对中庸的解读,是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来看的,与传统经典解读出入会很大,还请见谅。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