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地坑院

陕州地坑院景区位于三门峡市周召分陕而治的界碑所在地,位于城区南端,距市区11公里,郑西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209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傍景区而过,交通极为便利。采风的第二站,我们来到地坑院,参观这里的古建筑。

景区正门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鸟瞰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进入院子,最好奇的就是地坑院的排水。听过导游讲解后才明白,其实地坑院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从选址、整体设计一整套完整的防水排水体系。从控制汇水面积,防止雨水倒灌的地面部分围墙而"堵"、窑顶雨水的"排"和地下院落的"渗",包括便于取材的建筑材料、简单易行的修建技术以及对重点防水部位的保护都非常值得现代建筑借鉴。

陕州的这处地坑院,并不是单家独户的院子,从其中的一个院子的通道下去之后,可以到达任何一家院子。每家院子都有一处通道连接另外一家,院子有高有低,通道也因此有上有下。由于是在地面以下,屋内还是比较潮湿的,听说原来的住户,都已经全部搬迁,眼前的这一片区基本仅供游客参观游览了。

听导游说,建一个地坑院需要2-3年才能完成。首先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10-12米的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四壁挖8-12个窑洞。院内还要有散水坡、旱井等排水工程。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项工程也绝对算得上规模宏大。一大家人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完工后,能让后面几代人住上几百年而不需要重大维护,所有说付出再多也是划算的。

院子中的穿山灶

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穿山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非常节能,几个锅可以同时操作,非常高效。穿山灶外观纯朴,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充满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

五谷丰登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每个农民的心愿,古老的村落,没有比五谷丰登更重要的祝福了。村子中间,地平线上做了五谷丰登的造型,寄托老百姓对丰收的期待。

村庄全貌

著名建筑学家鲁道夫斯基,根据德国飞行员卡斯特在1936年航拍的地坑院照片,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州地坑院村落照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陕州地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