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

      7月20日,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以下监管要求: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门槛由5万元大幅下降至1万元,银行理财更加“平民化”,可以容纳更多的投资群体,同时也可以缓解银行的资金来源压力。

      二是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要求理财产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过渡期内,允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核算规则,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

      根据资管新规,今后理财市场将全部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可以是开放式,也可以是封闭式,其中封闭式产品的期限不得低于90天。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与开放式基金较为类似,采用市值法计量,收益波动频繁而且幅度较大,而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大部分属于稳健型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不过封闭式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收益较为稳定,而且亏损的概率较低,投资者更容易接受。此外,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也可以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

      三是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延续对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三单”要求,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限额和集中度管理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需要期限匹配。

      资管新规严格限制了期限错配,非标资产的期限往往较长,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很难进行单一匹配,本次规定强调了非标资产不得进行期限错配,必须执行严格的期限匹配。这一点对非标的管控依然较严,今后非标资产投资将受限。

      四是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为防止资金空转,延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或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定;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不得再“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

      五是设定限额,控制集中度风险。对理财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

      过去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是严格禁止投资证券市场的,只有私银产品可以投资证券市场,但是意见稿明确指出,公募理财产品允许投资证券市场,并且规定了对理财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相当于拓宽了银行理财的投资渠道。

      六是控制杠杆,有效管控风险。在分级杠杆方面,延续现有不允许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的规定;在负债杠杆方面,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

      早在2016年7月27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曾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发行分级理财产品,本次意见稿强调了这一规定。此举也是为了强化银行理财产品稳健性的特点,有效防范风险。

      七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要求银行加强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和交易管理、强化压力测试、规范开放式理财产品认购和赎回管理。

      八是加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管理。延续现行监管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资管产品的发行机构、受托投资机构和投资顾问为持牌金融机构。同时,考虑当前和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规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附属机构依法依规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除外,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也可担任理财投资合作机构,为未来市场发展预留空间。

      资管新规公布了过渡期截至到2020年底,不过本次文件规定,过渡期结束后银行对难以消化的存量资产仍然可以继续处理,没有硬性要求必须在过渡期前处理完,其实相当于弱化了整改时间点。

      九是加强信息披露,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分别对公募理财产品、私募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业务总体情况提出具体的信息披露要求。

      十是实行产品集中登记,加强理财产品合规性管理。延续现行做法,理财产品销售前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银行只能发行已在理财系统登记并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切实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明确所有理财产品都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投资者只要在系统中查找或搜索,很容易分辨出产品的真假,凡是查不到的均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由此可以减少虚假理财和飞单的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