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思考中提到学习的“目的”,今天跟朋友交流起来,发现里面有一个地方有些偏差,就做些修正。
学习的终极目的并不是“换钱”,或者说换钱不过是获取财富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们生存的意义却不是拥有财富就是最终状态,财富也不过是一个手段,再继续追问,获得财富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应该是让自己获得“幸福”。
我们都说要让自己一生过的更“幸福”,却对这个概念不曾思考。
是的,定义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方式,很多概念我们随口即来的调用,却有不曾去尝试理解这相对准确的定义,“幸福”这个概念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发誓让自己,让家人幸福。
但“幸福”又是什么呢?
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这好像很多人都知道,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但具体到具体事物中,却又容易迷失自己对“幸福”的诠释,容易把开心和幸福划等于号,但这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例如“刺激”这事。在节奏加快,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和事物基本上都源于被刺激。我们吃的,穿的,行的。。。。很多欲望行为已经摆脱了生存需求本身,更多的是因为刺激而产生的欲望行为。
我们出去吃烧烤,我们出去吃滚烫的火锅,这些行为在吃的那一刻,我们会发现“好幸福,好开心”。但一旦结束,就会后悔,身体不舒服就是高频行为了。
再比如我们看各种短视频,各种八卦文章,各种刺激的通知消息,好奇心驱使我们愿意去消耗自己的注意力去关注他们,探个究竟。看的时候津津有味,“幸福”愉悦的很,看完后却又陷入空虚的焦虑情绪中。
这是“真幸福”吗?
这是阶段的快乐,或者愉悦,但这却未必是真幸福。
幸福有一个重要的衡量前提是“持续有效的喜悦”。
这类刺激所获得的愉悦情绪是阶段的,更应该说是瞬间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为了获得瞬间愉悦的刺激行为是有后遗症的,他会让我们开始变的更焦虑和更空虚。
吃完刺激的美食,后遗症就是身体被掏空,看完刺激的内容后,后遗症就是精神更焦虑。
同比刺激,没有什么事物能再引起自己的食欲,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产生比这更刺激的感受。
我们开始变的口味重,开始变的更短视,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幸福”收益,而付出自己的行动动力,而更期待更刺激的事物来满足已经膨胀的即时愉悦欲望。
重构幸福,我们需要让自己重新回归到“正版幸福”的主航道上来,让自己获得长久的愉悦感受,就必须要学会主动付出,解决别人生存问题,通过获得别人认同的生存收益反馈,而不是被外界刺激产生的瞬间愉悦。
是的,幸福和刺激从来就不是一家人,一个是瞬间的,一个是长久的。
真正的幸福,根本不存在即刻的愉悦,更是在人文生存环境中,通过自己长期刻意的能力成长,认知重构和价值交换的反馈过程中长成的。
付出个生存有效的价值反馈才是幸福的根。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