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之《社会心理学》

一、概述

我喜欢教科书,尤其是国家组织的资格资质类考试的教科书,非常的喜欢。

因为这类书籍相比同类知识书籍,综合起来看是当之无愧的“全面系统,正确客观,突出重点”。

本文讲的是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梳理的过程往往能建立一些宏观思考逻辑,这是我愿意去总结自己看过的书的原始动力。

二、《社会心理学 》各节的实质关系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六章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四章。嗯,从知识的角度,的确如此。

《社会心理学》是第二章,他的章节组织逻辑相对散乱,这和社会心理学涉及范围广,应用为主有关,但是本书的组织也是能做到乱中取序,很有道理。

第1节中心是概述。讲讲历史、发展、流派,以及相关。

第2节中心是在说社会化与自我两个东西。仔细想想,也是介入“社会”+“心理学”的必经之门,无其他选择,排节有理有序。

第3节是社会知觉、归因(里面的印象管理是周边应用,不列入分节名称是正确的选择),第4节的动机和情绪,第5节是态度。这3个节其实是基础心理学的知觉(认知)、归因(认知)、动机(需要和动机)、情绪(情绪情感和意志)、态度(情绪情感和意志)这几个点来与“社会”相加,这几个点正是知情意+需动——基础心理学三大方面五个点。(基础心理学共有四大方面七个点:知觉、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从这个角度深入分析,排节真的非常棒,也正是理解了这个对应关系,你就会知道该章节的不乱,也知道自己学到了社会心理学的哪部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和你常常听到的类似《乌合之众》这些社会心理学知识好像不一致的原因

第6节中心是沟通和人际关系,第7节中心是社会影响,第8节中心是爱情、婚姻与家庭。而第6、7、8节开始,也进入教科书定义的社会心理学的表层范畴:社会情景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也正因此而进入了前后无逻辑关系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社会心理学表层范畴研究内容之间一般没有联系,而必然会和社会心理学底层范畴的基础心理学有关系,基础心理学的基础价值也体现于此。(表层不是肤浅,表层范畴和底层范畴只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层次区分,表层范畴指的是社会心理学中外部现象及其规律,而深层范畴指的是这些现象和规律的内部驱动及其特性)

三、结束语

教科书的书面用语是枯燥的,不常用的,不描述关系的,所以不像日常类用语那么遵守熟悉的内涵和外延,故在初读理解时是拒人一定距离之外的,但是经过学习熟知定义之后,其逻辑关系又是跃然心上的,所以才会初读散乱,难以入心,而熟悉之后,经过梳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析《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之《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