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090|愚不可及的“智慧”

图片发自App

《论语》中多次记载了孔子对于“邦有道”或者“邦无道”时的处世态度,简单地说,就是当政治清明时该如何做,当政治昏暗时又如何做,并对南容、宁武子、史鱼、蘧伯玉等人进行了评价。

孔子的关于自己对于“邦有道”或者“邦无道”时的处世态度,记载在《论语·泰伯》第13章、《论语·宪问》第1章、《论语·宪问》第3章,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以及“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等。对史鱼、蘧伯玉的评价记载在《论语·卫灵公》第七章里。

孔子的弟子兼侄女婿南容大概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孔子的评价是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会被任用;国家政治昏暗时,他也不会受到处理。

图片发自App

《论语·公冶长》第21章,是对宁武子的评价。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5·21)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文公、成公时大夫,“武”是其死后的谥号。根据《左传》等史籍的记载,卫文公时,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做官,并逐渐崭露头角,受到卫文公重用。卫成公时,卫国被晋所攻,失国奔楚、陈,被晋文公抓住囚禁。宁俞不避艰险,周旋其间,最终保全了卫成公。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孔子评价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竭力尽忠,当国家无道时,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认为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愚,是显得愚笨的意思,不是愚蠢。孔子评价其弟子高柴就是“愚”。这里,当邦无道时,宁武子就显得愚,实际是一种装傻的行为。

宁武子的生卒年月不详,但根据记载,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孔子周游列国适陈过匡时,“匡人拘孔子益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宁武子的“愚不可及”,反映了政治黑暗年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智慧,其实这是一种“大智慧”。当一个人改变不了时局时,就会寻找一种可以自保的养晦之略。两千年来,宁武子的“愚不可及”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宋代程颢曰:“邦无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意思说宁武子当政治无道时能够韬光养晦自褒其身免于患难,所以孔子说一般人很难做得到;也有不做这样的“愚人”的人,比方说商朝的比干。

南怀瑾说,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其知可及也”,这点大家还可以做得到,但是其朴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其愚不可及也”,这就很难做到了。

后来,“愚不可及”成为一句成语,不过今天多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形容人极度愚蠢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新视界090|愚不可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