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回忆热泪盈眶!6大关键词+8个彩蛋全面了解《夺冠》

说下这片。

《夺冠》是一部让人肾上腺素都会激增的电影,我在年前看过这部电影两次,公映后期待再刷。

作为一部主打“燃”的作品,比起同类打鸡血的电影,《夺冠》可贵之处在于,电影中所描述的燃点都是真实存在的。从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排球世界杯的决赛击败日本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始,到2016年女排姑娘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电影选择了几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来呈现35年之间新老中国女排的花样年华。

其实关于电影本身,其实无需多言,那是那句话,去看吧。因为再多的文字也无法真正的描述那种铭刻在骨髓里和基因里的自豪感和振奋感,关于电影所体现的故事和主题,眼见为实,个中体会。

所以这里敞开了说,电影内外,那些我们了解或不了解的中国女排故事,毕竟电影从女排姑娘备战1981年世界杯为由头展开,此时相信包括俺在内的很多朋友,都没有出生。但是,有一种难以磨灭的东西叫做“集体回忆”。

作为80后,在我印象里,自打俺记事儿以来,有关女排的故事,在电视上、在街坊的热议中,不绝于耳。当时年龄还小并不懂什么意思,但在那种环境下成长,也更能体会女排精神,对一代人的影响有多大!

作为女排粉丝,小弟这篇文章就结合电影,来挖掘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背后,包括电影中的一些名词,还原梗,以及如今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究竟是怎么来的。用这些碎片拼成我们的“集体回忆”,去见证一个时代。



 “竹棚精神”

电影一开始,老女排的训练场馆,就是位于福建漳州的训练基地,如今依然中国女排在全国的三个主要训练基地之一(另外俩是湖南郴州、浙江北仑),这里也被称为女排的“娘家”。

用电影中黄渤的话来形容,“当年我们什么也没有”,说得没错,但电影所展示的女排训练环境,还真不是最艰苦的。

1972年,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排球训练基地就选址漳州:

当地缺乏场馆和训练设施要啥没啥,随后漳州市组织群众义务劳动,仅用28天时间,就盖起一座有6块平整场地的“竹棚馆”。当时条件艰苦,竹棚馆就是用着漳州本地的竹竿为架,竹蔑席、油毛毡为顶,地面最底下铺了一层煤渣,上面黄土、石灰、盐水三者合一(就是“三合土”)夯实而成,赶上雨季,“三合土”潮湿,队员一滚就是一身泥。

这还不算什么,时间一长“三合土”一层层被磨掉了,垫底的煤渣露出来了,这就跟在粗糙土地上摔打没什么区别,导致队员身上伤口淤青无数,睡觉都无法侧卧。但没办法,当时环境就这么艰苦。“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的口号就是当时提出来的(还被当做标语挂在了墙上),且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未来的世界冠军,以及女排五连冠的佳话。

电影中所呈现的场馆,是1976年中国女排重组之后翻新的,已经有了真正的地板,但比竹棚也好不到哪儿去,破旧的地板,斑驳的墙壁,尤其是姑娘们手上的竹刺,正是来自“竹棚馆”的真实考究,包括后来新女排回到漳州老训练馆去“体验生活”,也是真实存在。

从这里走出的郎平,对这里感情尤为深厚,电影中呈现的那次回归故里,是基于现实改编,现实中正是中国女排第44次回漳集训的场景。

不过电影不是在老馆拍摄的,因为原馆如今已经是博物馆了。

电影是在顺义一个工厂车间的基础上,1:1搭建了一个真实的训练场馆,包括一些门廊、传达室、更衣室及辅助设施等都是等比例还原+做旧。但唯有一处是不是——包浆的地板,这是从真实场馆直接搬运过来的。

一方面漳州基地要拿老馆做成博物馆,反而不需要真正的旧地板了,另一方面那种老旧包浆竹木地板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出来的。所以电影中呈现的地板,是女排姑娘无数汗水洗刷过的地板,这种魅力不言而喻。

彩蛋1,为什么选择漳州?

有人说是当地物产丰富,尤其盛产水果,这在食品匮乏那个年代是一个必要考虑的先决条件,并且当地也有专门的“女排集训食谱”作为考量。也有人说漳州地理海拔、经纬度有关,因为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女排队员在漳州训练后弹跳提高,反应灵敏,身体趋向平衡,集训前后判若两队。

究竟是哪种原因咱也不得而知,但当年排球处处长钱家祥带队在南方甄选排球训练基地的时候,来到漳州,回馈了16个字:“领导重视,群众喜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大概这就是答案。

作为“中国排球之乡”,“女排娘家”的漳州,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1986年,女排继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拿下1982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之后,漳州市中心特地建起一座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以铭记赫赫战功并激励姑娘们再创辉煌。

1992年,中国女排成绩大滑坡、陷入低谷,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仅获得第七名,420万漳州人民每人捐资1元以上,自筹500万元让新训练馆——“中国女排腾飞馆”于1994年顺利落成,以激励女排姑娘们不气馁、再腾飞。



梦回80年代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夺冠》的摄影和色调,优秀的镜头感,对直观感受和背景气氛烘托有着天然的帮助,尤其是对电影80年代风貌的还原,可以让70、80后等“过来人”,瞬间激活昔日的集体回忆,也可以让90后、00后等没有经历过时代的观众,了解一下那个年代人和事的风貌。

当彭昱畅饰演的角色,第一次走进场馆的镜头,就给人一种庄重且圣洁的感觉,让观众代入感极强,达成这种直观感受的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光影,有个影响很深的镜头就是,从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光芒之处“烟雾缭绕”的,为的就是营造破旧场馆中的激烈场面,以及圣洁的光线感。个人感觉这种光的营造,有点像《教父》里的光影,不排除该片参考了后者。

其二就是滤镜,达成泛黄的画质的效果肯定是有滤镜存在的,特地去查了一下幕后,结果大跌眼镜。比起滤镜这种复杂的东西,电影呈现出这种效果的方式很简单——镜头前蒙蒙一层纱即可。说是纱好听点,其实就是肉色丝袜,所以才会呈现出一种泛黄、暖色的复古色彩,再加上朦胧的效果,那是记忆中的80年代。

没错,我印象中的80年代,就是这种又模糊又纯真的年代。那个时候天很蓝、阳光很明媚,晚上还能看见银河,没有如今的污染,可能是我小儿童不经世事的原因,在我“短暂”的80年代,觉得那就是个美好的时光,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大家都很质朴、单纯。而这种“美好”就体现在电影中,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体现的那种不掺杂质的纯粹。

这一点除了剧情上的渲染外,也反映在了《夺冠》的色调和摄影之中。整部电影的色彩是非常浓郁、饱和的。海军蓝的训练服,橄榄队的队服,女排的中国红,以及墙上的醒目的标语,对比度强烈,配合女排首次夺冠之后的民众涌上街头欢庆的场面,这些饱和的色彩与展现精神面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呈现出很热烈的氛围,反映就是当时的那种纯粹的激情。

彩蛋2:“从头开始”

电影中有个很有意思的80年代印记,就是烫头,中日大战中,包括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全部烫头,这是真事儿。

那个年代相对纯朴,头发是黑色的,眉毛都粗粗浓浓。但也是那个时候,流行风气开始进入内地,年轻人流行起烫发。烫发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又赶时髦又好打理,那种头上卷着无数个塑料夹子的卷发技艺,至今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最起码在一些老照片老电影里还能见过。且大言不惭的说,咱老妈迄今还用这种方式,没事在家自己卷个发什么的。

电影中女排出征前做头的场景,据郎平回忆说是真实考究,那家“四联美发店”,也是80年代有名的美发店,这家坐落于北京王府井金鱼胡同西口的理发店,承载了很多老北京追求“发型时尚”的记忆。

这家店1956年由上海迁至北京,因为时代原因一度关张。1978年改革开放,“新风理发馆”宣告终结,四联美发店重新开业,并购置了四台电烫机。没想到却引起了轰动,因为“中国许可烫发了”这件事,当时可以说世界轰动,一堆老外扛着摄像机跑到“四联”一顿狂拍,连理发店价目表都登在一家日本媒体上。

至此,中国理发业,从单纯的剪发,扩展到美容美发的领域,就是从“四联”这几台电烫机说起,目前这家店还在王府井。

彩蛋3:《庐山恋》

电影中,女排姑娘一起看的电影叫做《庐山恋》,同样也是一代人的记忆。这部电影算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偶像剧。

在80年代不但出现了“中国银幕第一吻”,而且堪称时尚指南,据不完全统计,电影中男女主角一共换了43套戏服,掀起了“来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全民名山大川谈恋爱的风潮,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庐山堪比如今的丽江,无数男女前往庐山期盼艳遇,堪称思想首次启蒙。

电影中女排姑娘从烫头到看《庐山恋》,就是显示那个年代女孩对时尚的追求,都是年轻女孩啊,这几处设计蛮有人情味的。

PS,值得一提的是,《庐山恋》的女主角张瑜,当时作为全国炙手可热的女星,与排球队也有一定的渊源,主角就是当时有着“亚洲第一飞人”之称的中国男排队员汪嘉伟。

作为中国排坛偶像级人物,汪嘉伟这个名字曾让无数女孩子芳心暗动,结果当时就有女粉丝与她朋友赌约,冒名张瑜,给汪嘉伟写了封情书,说自己是《庐山恋》的女主角,表达了对汪嘉伟的爱慕之情。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回信,因为汪嘉伟当时正在追星张瑜。很快汪嘉伟和这位“张瑜”通过信件交往确定了恋爱关系,结果真相大白之后,汪嘉伟承受不了外界舆论的压力,心灰意冷远赴日本留学深造。后来汪嘉伟回国担任过男排主教练,如今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电影中,这句标语很醒目的出现在了训练基地的墙壁上,不知道如今的90后、00后对这句话是否有记忆、有多么深的印象,反正对于80后来说,这个词是很有时代印记的(我记忆中,对这句话第一次有印象的是在1990年亚运会期间)。

都知道1981年中国女排实现了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但并不是最早的,这句话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也与中国女排无关。

那是在1979年9月8日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的17岁中国跳水新星陈肖霞击败前苏联名将卡列尼娜,夺得女子跳台跳水金牌。当时《中国体育报》刊登她夺冠的消息时候,专门配文就是这个标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并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

当时中国刚刚迎来改革开放初期,一切百废待兴,从经济到科技全方位落后,体育也是一样。

陈肖霞夺冠前,中国跳水队在第八届亚运会上已经获得了四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在亚洲可以称得上强队,同时其他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都在亚洲可算数一数二,但在世界赛场上。。。基本鲜有佳绩。所以那个时候,陈肖霞夺得世界冠军,就当时国内的体育氛围而言,可以说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随后一两年内,就要迎来包括1980年世界杯(后放弃参加)、女排世界杯等重要赛事,正好可以用这个事情和这个口号鼓舞人心。

PS,就在这句口号提出两个月之后,1979年亚洲锦标赛上,中国女排首次击败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夺得亚洲冠军,无疑也是一剂强心针。

所以,在电影《夺冠》中,对老女排姑娘那句话:“我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几乎就是当时中国体育界的主旋律,就是要用体育赛事,让世界认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这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背景条件,振兴中华的口号从体育开始。

如今的观众恐怕无法体会到当时那种感觉了(其实我也差不多,只知道有这剧口号而已),毕竟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的中心,体育成绩也是享誉世界,但不要忘记,上世纪80年代这句口号,这才是时代最强音。


彩蛋4 教练我想打排球

为什么大家那么看重冠军?因为那个时候太需要这种东西了,女排恰恰是应了当时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的局势,正确的姿态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上。

而如今呢,“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个口号真的过时了,所以在教练员对待队员的激励上,片中吴刚与巩俐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老女排时期吴刚可以用家国荣耀来给队员们上课,但新时代就不同了,片中巩俐的话说得很明白,你是否夺冠,没人care你,但你打球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中国崛起了,这个时候“体育冠军”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时代必需品了,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在此条件下,激励队员的方式,就要从家国情怀转移到个人梦想和励志诉求上了,夺冠与否在于个人,只是不要让人看不起,再由冠军去反哺家国情怀。我觉得这是一次突破,对于一部主旋律电影来说,很了不起。


彩蛋5李现

电影中李现的角色属于客串,但还有一个小插曲,差点与该角色失之交臂。

就是这个角色原本就是李现出演,结果还没演的时候,李现突然爆红,然后导演陈可辛一度犹豫不太想用他了(可能是担心破坏平衡性)。不过最后还是如约而至,结果在彭昱畅的访谈里说,李现客串的那天,饰演老女排演员秒变花痴,当日都没人理自己。。。



“时代之声”宋世雄

《夺冠》前半段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宋世雄的声音,那才是中国好声音。

宋世雄是中国第一代体育解说员,也是对当代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位体育解说员,哪怕您可能记不起他解说过什么比赛,但一定记得他的声音。宋世雄从1960年就开始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直到2000年退休,40年解说生涯,他的声音可谓影响了好几代人。

而且宋世雄与中国女排有着不解之缘。

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时候,当时国内环境电视机还是少数(主要是黑白电视),收音机居多。作为比赛解说,宋世雄气势磅礴,高亢激昂,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让听者感觉就像坐在现场看球一样,而且就在那个时候,“女排精神”这四个字,就是通过宋世雄的声音,传递给当时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的观众,并影响至今。

所以电影《夺冠》也是完全的还原了这个瞬间,而是这段音频是录音重放,是81岁高龄的宋世雄老师重新配音,瞅瞅这么多年人家这嗓音保持的多么鲜活。

2008年北京奥运会,退休多年的宋世雄重出江湖,参与央视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排的转播解说,再次激活大众的记忆。而且从2015年到2020年,宋世雄还多次探班中国女排,为姑娘们加油鼓劲儿,记得去年探班时的新闻报道,时年58岁的郎平,在80岁宋世雄老爷子面前“毕恭毕敬的,像个羞涩的小姑娘。”

彩蛋6,“铁榔头”

郎平和宋世雄,二位已经相识于1978年(当时郎平才18岁),如今已经他们自己的友谊已经度过42年了。但是到如今,宋世雄老人依然会说:“这么多年,别人问我偶像是谁,我就说,是郎平!郎平!”

郎平“铁榔头”的绰号就是宋世雄解说时给起的。据说源自宋世雄看比赛的时候,郎平扣杀通常没人能接得住,一锤定音,结合郎平的姓氏,“铁榔头”这个称号由此诞生。

不过,当时郎平不太喜欢这个外号,毕竟一姑娘家,一度还担心以后找不到对象了:“铁榔头,好家伙,谁敢找你,能把人打死,家庭暴力。”,不过后来也就是因为这个名字,郎平名扬四海,后来郎指导还特地感谢过宋世雄“赐名”。



女排的对手们

说下当时女排的对手。

电影中郎平始终提到一个名字,海曼。说自己总有一天要超越她(摸高的高度)。

海曼(Flora Hamman),美国女子排球运动员,主攻手。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另外两位是郎平和古巴的路易斯)。

郎平1.84米,但海曼足足有1.96米,她们两个在那个年代就是超级巨星,而且也是好朋友。两人相识于1980年,是在女排访问美国期间,海曼的身高与全面的技术给郎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中郎平对海曼的评价和那句台词,就是在两人相识之后才说的。

198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确实战胜了美国队,虽然美国队只取得第四名,但海曼本人却获得了优秀运动员奖和最佳扣球手奖。

后来郎平还模仿过海曼的起跳专项训练,就是把把毛巾连接成一条长长的带子,捆在受训者的腰上,并在后面用力拉着,受训者每次起跳都像负重一样,得用很大的力气。

郎平与海曼赛场上相遇过6次,期间互有胜负,尤其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上1-3输给美国队,但在决赛中3-0完胜对方,夺得奥运会冠军。

虽然是对手,但两位惺惺相惜,后来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而海曼当时边打球边求学的经历也给郎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郎平自己也是在打球期间完成了学业。1984年底,在中国香港举行的超级女排赛上,是郎平与海曼的最后一次相遇,1986年1月24日,海曼在训练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场上,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

郎平听闻此讯,以一篇《怀念我的好朋友——海曼》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里面记录了二者之间的很多故事。

另一位女排对手,就是日本队的江上由美,电影中也提到过。

日本女排是当年世界霸主之一,自从他们1962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中拿下世界冠军,首次打破了欧美人在这项赛事的垄断之后,日本女排便迅速崛起(与苏联女排轮流坐庄),而且动不动就“KO”——直接把对手揍个3:0,由此得名“东洋魔女”,并在1976年拿下奥运会冠军,1977年拿下女排世界杯冠军。

拍摄于1979年的名作《排球女将》,反映的就是在此环境下日本国内一群排球队女中学生的故事——小鹿纯子“晴空霹雳”!!!

电影中时段的日本女排正值如日中天,中国女排以前从来没有击败过日本队,直到1979年亚锦赛中国女排才迎来首次胜利。1979亚锦赛到1981女排世界杯,日本女排队中明星球员兼国家队队长就是江上由美,是主力二传手,虽然身高只有1.76米,但绝招“勾手飘球”当时是中国队重点防御对象。

可惜当时日本女排遇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世界杯(决赛击败对方)到1984年奥运会(半决赛击败对方),日本女排几次倒在了中国队的面前。奥运会之后,27岁的江上由美带着没能夺得金牌的遗憾退出了俱乐部日立队和国家队,结束了运动员生涯。日本女排也至此衰落,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日本队一路过关斩将,在1/4决赛击败中国队,半决赛击败韩国队拿下铜牌,才让日本女排时隔28年再度染指奖牌。

2016年,江上由美去世,享年59岁。(婚后改姓丸山由美)

彩蛋7,客串明星

《夺冠》中,有几位客串的排球明星,都是昔日中国女排的对手,我还真没注意,后来查阅官方资料才了解。

★老女排大战日本队时,对方5号由中道瞳扮演,她是世界著名二传手,2012年奥运会在日本队击败过中国队;这里有个趣闻:

岩井俊二小学同学是日本奥委会排球中心的主任,陈可辛专门求助他,帮忙,找了一批专业的日本国家队的排球员来,来了六个里面三个是前国家队的,另外三个是不同大学,来自日本不同俱乐部。

★中巴大战中,巴西队中有三名现役国家队成员,其中Jacqueline就是亲身经历16年奥运的选手;

★中美大战中,美国队Logan Tom也是亲历08年奥运中美大战的球员;



中巴大战

电影中,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四分之一决赛的经典“中巴大战”,是我们集体回忆的最后一块拼图。

当时巴西女排是世界霸主,蝉联北京和伦敦奥运会的冠军。相比之下,中国女排正值低谷,2004年雅典奥运夺冠之后沉沦十年有余,在前两届奥运会的成绩不佳,这也是电影第二部分的开篇,就是郎平挂帅,随后中国女排夺得了2014年世锦赛亚军和2015年世界杯冠军,算是回血一波。

当时中国女排12人阵容出征奥运会,由老将二传魏秋月、中生代惠若琪、新生代朱婷领衔,结果当时顶着前世界冠军头衔的中国队,却被B组对手打成小组倒数第一,输给了荷兰、塞尔维亚、美国(五战三负),勉强晋级八强,所以随后面对东道主+世界冠军巴西,所有人自然会看衰中国队。

这一段场面,全部由当时以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女排队员本色出演,面对主场作战的卫冕冠军巴西,中国女排在首局完败后及时变阵,激战五局成功翻盘,时隔12年重夺冠军,怎能不让人激动。

《夺冠》中两场重头戏之一,比起中日大战的怀旧热血,这场大战更多是从另一方面造就的热血——蒙太奇技术的胜利,比起当时我在电视机前看现场直播时的画面,最后这段大战的场面戏让人难忘的。

12台机位,其中6台机器是央视体育比赛专供的摄像机,48高帧拍摄,用极其连贯的动作,将摄像机摆在赛场中央,用快节奏剪辑,还原的是嵌入式的比赛效果,再用高速摄影下的慢动作,展示的是运动之美。

此外电影中很多情节和桥段都是基于真实记载,比如里约前夜的谈话、郎平给朱婷的短信。颁奖的时候,大家侧身时都拉着彼此的手,与真实情况一样,当然还有最经典的一幕,队长惠若琪号召队员们一起把脚放在颁奖台上,随后便出现了那一幕经典的跺脚杀(这是惠若琪当初的一个乌龙举动,但是最后变成了大家的习惯)。

还有两处细节,是首映礼之后在导演和演员访谈时获悉的:

★其一《夺冠》里中巴大战后,胜利的中国女排们是真哭,因为大家都又想起了重夺荣誉的那一天;

★其二黄渤的角色,观看中巴比赛时枣红色毛衣,就是青年时期(彭昱畅)老女排们送他的那件,这是演员亲口说的。

电影的结束落点于国歌的响起,中国女排,两个时代串起的30年集体回忆,期间虽然几经沉浮,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再次上演王者回归。

如今时代不同了,年轻人不会体会到那个什么都没有、所有一切都要靠大家铆足了劲儿去拼搏那个时候。但同时,也真心希望大伙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个年代需要前辈们拿命去拼的那种精神。这些话虽然老套,但永远不会过时,正因如此我们才热泪盈眶。

彩蛋8,魏秋月

电影中新女排全部由真实队员本身出演,仅一人除外,就是魏秋月。为什么不演?人家正处于孕期,无法出演,就这么简单。(电影中也展示了魏秋月谈恋爱的情节,这也是源自真实)

电影中饰演魏秋月的,是现任国家队队员姚迪,她和魏秋月同为津门姐妹,两人打的都是二传,在颜值方面二者也是旗鼓相当(姚迪曾被日本球迷评选为中国女排第一美女),并且她在2019年,跟随中国女排获得了女排世界杯冠军。

你可能感兴趣的:(集体回忆热泪盈眶!6大关键词+8个彩蛋全面了解《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