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师大到三四线城市:师者本心,不忘初心

文/鱼鱼

图/Eddy、金小艳

编辑/李文博

上:翰博教育创始人兼校长Eddy

下:翰博教育合伙人金小艳

我们想让小县城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一线教育资源。

                                              ---翰博教育校长Eddy、金小艳

在四川省简阳市,有一所与众不同的教育机构--翰博教育,它身处在三四线城市里,却有着“培养小小世界公民”的愿景,校长Eddy介绍道,“翰”意味着浩瀚的知识海洋,“博”代表博采众长,让孩子在浩瀚的知识书海中博采众长,成长为小小世界公民,这是翰博教育的初心与梦想。

初心与萌芽

Eddy 校长出生在简阳,在北京求学时,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曾经还与导师就高考制度的意义展开过激烈讨论,当时的他认为“如果高考制度不取消,任何思考题与课外活动都应该为考试服务才有意义。”

但西藏支教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必然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汉语都可能听不懂的地方,不能强调考试第一位,而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学习能力,发展素质教育。”那段经历让他明白,关注学生的成长比关注分数更重要,翰博的理念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就在Eddy的心里发芽了:让孩子成为小小世界公民。

翰博的教室

大学毕业后任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代班主任,他接触到了半藏半汉的学生。这些孩子有的只能听懂部分汉语,并且父母去大城市工作常年不在身边,疏于对他们的管束,变得十分叛逆。

Eddy并没有放弃这群调皮的学生,反而让最调皮的学生肩负起班长的职责,不断地给予他鼓励,为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用自己的耐心感化他们。

现如今,当初的问题少年一个个变成了老师、警察时,他深受感触,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改变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教育公平的渴望。“教育公平非常重要,现如今的网络普及,微课共享,渐渐推进了教育资源公平化。” 

此后,他先后于广州和成都任教,在班课和个性化辅导中累计教学经验及资源,慢慢的他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翰博教育校区一角

“最开始进入教育行业,想着的是如何当一名优质的老师,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带过的孩子提升成绩。”但慢慢发现,班课老师无法深入影响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又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事业遭遇瓶颈期的他遇到了高中老同学--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归来后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杨芬,这也是他后来的合伙人之一。

当时是杨老师的一番建议,让Eddy点燃了重返家乡的念想:为何不回到两人的家乡——简阳,创办一个可以体现自己教育理念的教育机构?把在一线城市累积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小城市,造福简阳的孩子们。学有所成,回馈家乡,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此时杨老师的另一个朋友,在英语教学深耕多年的金老师也对此想法也甚是认同。

遂即三人一拍即合,于2018年年初创办翰博。

转变与沉淀

从老师再到运营者,不断朝优秀的教育者迈进。

Eddy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匠,会做题、善于沟通、会做讲义是基本素质,做到会考试分析、学习规划、流利的口头表达那可以称作“合格”,能够做到方法提炼、体系建立、产品设计才算得上是优秀,这是Eddy对于好教师的评判标准。

这也是Eddy对于在翰博教育任教的老师的严格要求,必须有教师资格证,必须有丰富教学经验;如若没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培训和考核,先从助教做起,再一步步累积经验到任课老师。

转型成为教育机构的运营者后,Eddy考虑到的细节更是要面面俱到,从预算分解到人员管理再到运营方式,如何控制投入和产出,如何使运作高效系统化等等都是要严格规划好的范围内。

“机构的老师不应该是学校老师的复制,而应该是恰到好处的补充。”Eddy认为, 优秀的老师和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虽然在职能上有所不同,但是一致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做好教育。

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公民才是最终境界。

在采访中,无论是Eddy 还是合伙人金老师,都提到了翰博教育的宗旨是:让孩子成为世界上的小小公民。他们认为教育中不仅仅只关注到分数,更应该关注成长,孩子心智的健康和成长比单薄的分数更重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三教合一”,不可分离,同时起作用才能培养出合格公民。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说:“当一个人学的东西都被忘记后,剩下的都是教育。”知识的更新迭代是飞速的,品格却能让孩子终身受益,而翰博的老师想做的是从点点滴滴,教会学生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金老师强调,“我们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做题,更是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认知”。因此,金老师以身作则,要求翰博的所有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跟踪目前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倾诉、被人聆听内心的想法,但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缺少对孩子的关注,这时候翰博的老师会充当聆听者,为孩子排忧解难。

金老师说,“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有人情味的,而不是一个让学生畏惧的古板师者,冰冷不敢靠近。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如何“爱人”的人。

“我们都是从小地方走出去的人,去北京求学,也去过偏僻地方支教,感受到了各个地区教育的差距,甚至是鸿沟,所以想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带回家乡,让孩子们少走弯路,在小县城也能享受到一线教育资源。”  在很多小城市的人拼了命想要在大城市扎根立足,苦苦生存时,他们相反地,放弃了物欲横流的大城市生活回到平凡的小镇,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大富大贵,而是同乡孩子的未来。

上课中的金老师

挑战与未来

品牌认知度不高、推广方式受限等等,运营初期的翰博跟其他教育机构一样,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就大成都的20个区县发展规划来看,除开市中心的七个区,以及龙泉驿、温江、双流等第二圈层城市,简阳处在各方面都相对滞后的第三圈层。

但Eddy和金老师,并没有被这些障碍难到,在第一年的时间内,翰博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建立良好的口碑,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他们并没有借助于当下流行的新兴媒体:浮夸的广告和过多的营销,而是依靠学生家长的相互推荐,通过口碑评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进行生源扩张。在他们的观念里,做教育这行,有再多宣传噱头都是空头支票,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北大哲学系的教授杨丽萍曾经谈论过:人的底蕴怎样才能积淀下来?在以往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经历丰富的人往往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如今的太平盛世,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事情,怎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答案是,儒释道,多读圣贤书!“

“当我们谈起新东方,我们可能会想到英语是其特色,提到学而思可能会联想到数学是其强项。我们希望大家谈论翰博教育时,能想到这是一家有“人情味”的教育机构。希望这种“人情味”能继续温暖更多小县城的孩子,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Eddy和金老师对于翰博的期待。

人们常说,创业很难,那教育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在如何平衡教育和盈利这件事情上,每一位教育创业者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世上还有很多像Eddy和金老师这样秉承初心前行的教育创业者,他们希望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扮演良师益友的形象,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

他们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而区别对待,不会因为一时犯错而严厉斥责,而是像侦探一样仔细发掘孩子的优点;像智者一样诚恳宽恕学生的错误,用真诚感染学生,让一时迷失的孩子找到前进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北师大到三四线城市:师者本心,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