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情结之心理特征

恋母情结的说法源于古希腊神话的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的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没有杀害,于是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主人养大。

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位青年发生争执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狄蒲斯。后来俄狄蒲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王后。

后来,底比斯发生了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狄蒲斯的弑父娶母的罪行,结果俄狄蒲斯被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流浪。

根据这个故事奥地利心理学家佛罗伊德把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称之为“俄狄蒲斯情节”。通俗地讲,把男人对母亲的依赖,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所以把这样的行为称之为恋母情结。

由于生活中赋予男人的角色过于沉重,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于是内心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不免会有恐惧和焦虑,所以看似强大的表面实际心理充满了脆弱之处,于是就会像孩子一样希望得到母亲的关心。

从人性角度来讲这本来是正常的情感宣泄,但任何的情感都应该有一个度,超出一个度就会让情感发生质变,这表明他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如果不进行心理干涉就会影响家庭健康。

恋母情结严重的男人往往是一个没有主见,不知进取的人,他们非常害怕失去母亲,没有别人的指令自己就不能动,或者不主动做去好一件事情,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过渡依附别人。

父母损害儿童的方式

父母损害儿童安全感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冷漠、拒斥、敌意、奚落、羞辱、怪癖、不守诺言等等,父母如果总是采用上述某种或几种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产生出一种对父母的敌意,然而社会文化对此是不容许的,所以儿童必须要压抑它。

由此,儿童会被置于一种不幸的处境之中:一方面对父母怀有敌意;另一方面必须压抑敌意,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他们。

更为不幸的是,由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所造成的这种敌意还会泛化和投射到周围的世界和所有的其他人身上,儿童会认为身边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是不可信赖的,都存在着危险。

简言之,父母与儿童不当的关系引起儿童的敌意,敌意又被投射到身边的一切人和一切事上,从而引起基本焦虑,正是这种焦虑,为神经症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霍妮把这些行为策略叫做神经症性的需求或神经症人格的表现,她创造性地将其归纳为如下10种:

1、对爱和被赞许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就是为了得到爱和赞扬;

所以批评对于这样的人群是一件痛苦而煎熬的事情,他甚至会表现得竭嘶底里。

2、对求助于伙伴的神经症性需求:依附于一个能保护自己的伙伴,以免遭受伤害;

比如选择比自己年龄大的伴侣或者像小时候一样依附母亲,本能反应希望被保护起来,表面上看好像是孝顺父母,但遇到谁跟他妈妈急他就跟谁拼命的那种。

3、对囿于自己狭隘生活圈子的神经症性需求:为避免失败而无所事事;

因为出于安全感的角度考虑,他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对任何事情都不去作出选择,听天由命,所以一生基本就平淡无奇。

4、对权力的神经症性需求:崇拜强权、蔑视弱小;

这是一种扭曲的行为,内心越是缺乏的,其实就越是空虚。

5、对剥削他人的神经症性需求:害怕别人占他(她)的便宜,但却认为自己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是理所应当的;

自私是欲望的魔鬼,当你越是满足它,它就越是贪婪。

6、对社会声望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是为了得到认可,获取在别人心目中的威望;

有一定的好处,内心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他往前走,只不过这样的人很难做到淡泊从容。

7、对个人钦慕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是为了被别人奉承和恭维;

喜欢听好话,内心敏感,对过于真实的表达容易产生反感。

8、对个人成就的神经症性需求:不顾后果地追求名声、财富和社会地位;

会比较容易成功,但容易走弯路,只要与利益相关的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9、对自足和自立的神经症性需求:极力避免对任何人承担责任,不愿为任何事和任何人所累;

这类人平时不太容易看出来,但是关键时刻他只会将自己摆在第一位,其他次之。

10、对完美的神经症性需求:对任何批评都极为敏感,力图成为完美无缺的人。

听不进去批评,为了那个完美无缺的假象他宁愿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里。

那么作为曾经也是孩子的我们,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不能改变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学习着去活着,以至于在现在或者未来的教育路途上给予正确的指引,我想这比什么都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恋母情结之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