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撇一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很多时候,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只不过,我们更习惯推卸责任,而不擅长反思己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如何,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因而,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自我完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
一、自我反省的三层次
反省是对自身已往的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回忆,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行为上的反省、道德上的反省、内心的反省。
1、行为上的反省
生而为人,便是存活在现实中,我们每天必须做很多事,吃饭、睡觉、运动、工作等等,这些都是行为。
巴尔扎克讲过:“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不在乎自己行为是对是错的人是可怕的,因为,即便是他犯了错误,也不会更改。而对自己行为过于自信的人,是可悲的,他们盲目地相信自己所做出的的选择,这只会让他们离自己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不是机器人,无法做到步步精确,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事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纠正之前所犯的错误。
2、道德上的反省
道德是人的本能,也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底线。它代表着这个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约束着我们。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有时候,甚至会做出违背伦理和法律的事情来。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他最忧虑的事情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论语・述而篇》)孔子不仅强调“修己以敬”,而且强调“修己以安百姓”,他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也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
道德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自己的道德方面进行反省,才能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3、内心的反省
无论是德,还是行,终归只是内心的外在表现。
道德上的反省,虽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内心的反省,但内心的反省更加全面。道德是约束行为的一种方式,而内心不仅影响行为,还影响道德。
反省,反思的是内心,“我的行为是对的吗?”,“我这么做是符合道德的吗?”。内心的反省,反省的不仅是内心,更是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进行的深刻反思。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若你扪心自问,无愧于心,又有何惧?
二、为什么要反思?
1、发现缺点
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自我反省,有助于我们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之前进行修正。我们通过反省自己做过的事情,学到了经验;我们通过反省自己的道德,学会了克制;我们通过反省自己的内心,知道了要常思己过,才能成长。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我们通过反省自身,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修正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2、发扬优点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也会遇到很糟糕的人,通过反省,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优秀者的优点,还可以从他人的失败经历中总结出经验,避免下次自己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在反思自身的过程中,既要总结自己的不足,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优点。
三、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增广贤文》
平生只会说别人的短处,为何不能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缺点呢?很多时候,解决问题最快的方式,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甩锅推责,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也会因此错过挽救的最佳时机。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现实社会中,甩锅推责,说长道短的人,他们虽然能够在口头上逞一时之勇,甚至是取得胜利,但也终究只是“嘴强王者”,在解决问题时还是“一无是处”。